|
我告诉投资者:第一,去学会计,做一个聪明的投资人,而不要做一个冲动的投资人。 第二,是阅读技能。巴菲特坚持这样的观点:“只投资自己看得明白的公司”。第三,就是耐心技能。巴菲特认为,一个人一生中真正得投资的股票也就四五只,一旦发现了,就要大量买入。
提出了两条具体原则:
第一条原则:永远不要亏损。
第二条原则:一定要记住第一条原则
我的含义就是,不要将自己的本金亏进去,简单说你有10万元本金,这两年你赚到了20万,当你的股票市值还剩10万时出局,永远不要让自己的本金亏损。
我对巴菲特的投资理念的理解
一、“三要三不要”投资法则
“三要三不要”投资法则堪称为巴菲特投资理念的精华。“三要”是指: (1)要投资那些始终把股东利益放在首位的企业。巴菲特总是青睐那些经营稳健、讲究诚信、分红回报高的企业,以最大限度地避免股价波动,确保投资的保值和增值;而对于总想利用配股、增股等途径榨取投资者血汗的企业,一概不予理睬。(2)要投资资源垄断型行业。从巴菲特的投资构成来看,道路、桥梁、石油、电力等垄断型企业占了相当份额,这类企业一般是外资入市购并的
首选,同时独特的行业优势也能确保效益的平稳。(3)要投资熟悉、前景看好的企业。巴菲特与一般人员注重概念、板块、市赢率的投资方式不同,凡是投资的股票,必须自己了如指掌,并且是具有较好行业前景的企业。不熟悉、前途莫测的企业即使说得再好也毫不动心。“三不要”是指: (1)不要贪婪。20世纪60年代美国股市牛气冲天,到了1969年,整个华尔街进入了投机的疯狂阶段,每个投资者都希望手中已经涨了数倍的股票一直涨下去。面对连创新高的股市,巴菲特却在手中股票涨到20%的时候就非常冷静地全部抛出。后来,股票出现大幅下跌,贪婪的投资者有的血本无归,有的倾家荡产。(2)不要跟风。2000年,全世界股市出现了所谓的网络概念股,一些亏损、市赢率极高的股票一沾上网络的边就立刻身价大增。但巴菲特却不为所动,他称自己不懂高科技,没法投资。一年之后,全球出现了高科技网络股股灾,人们这才明白巴菲特所说的“不懂高科技”只不过是他不盲目跟风的借口。(3)不要投机。巴菲特的“投资而不投机”是出了名的,他购买一种股票绝不在意来年或短期内就能赚多少钱,而是在意它是否有投资价值,更看中未来5—10年能赚多少钱。他常说的一句口头禅是:拥有一只股票,期待它第二天早晨就上涨是十分愚蠢的。
二、巴菲特投资四项基本原则
巴菲特告诫投资“门外汉”们:注意力要集中。他个人坚持投资的四项原则是:(l)、企业原则—这家企业是否简单易懂?是否具有持之以恒的运作历史?是否有良好的长远前景?(2)、管理原则—管理层是否理智,管理层对它的股民是否坦诚?管理层能否拒绝机构跟风做法?(3)、财务原则—注重权益回报而不是每股收益。计算“股东权益”、寻求高利润的公司,公司每保留1美元都要确保创立I美元市值。(4)、市场原则—企业的估值是多少?企业是否会被大打折扣以更低值买进?巴菲特之所以得出“少便是多”的投资方略,很大一部分是受英国经济学家约翰·凯恩斯的启发。1934年凯恩斯在给商业同行的一封信中写道:“通过撒大网捕捉更多公司的方法来降低投资风险的想法是错误的,因为你对这些公司知之甚少,更无特别信心……人的知识和经验都是有限的。在某一特定的时间段里,我有信心投资的企业也不过两三家。”作为投资人,起码应在购买一家股票之前,对企业的经营状况有所了解,哪怕这家企业已被ST了。
三、巴菲特长期投资理念
“如果你没有持有一种股票10年的准备,那么连十分钟都不要持有这种股票”,这是巴菲特对于股票投资的基本态度。更重要的是巴菲特对此等企业的营运前景相当“确定”。而对于近年来许多大幅上涨的高科技股,则采取了“避开”的态度。此中原因是股市中拥有大的科技公司,但谁也没把握哪几家公司最后会脱颖而出,与其涉及高风险的投资,不如“稳扎稳打”地投资自己所熟悉的领域,因为巴菲特的信念之一是“投资易于了解的企业”。如将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32年来的逐年投资绩效与美国标准—普尔500种股票价格指数绩效相比,可以发现巴菲特在其中的29年击败指数,只有3年落后指数,更难能可贵的是其中5年当美国股市陷人空头走势回档之际,巴菲特却创下逐年“永不亏损”的记录。在巴菲特获得成功的投资理念中,长期拥有好的企业,比华尔街上的短期套利更有价值;投资“过桥收费”概念的卓越企业可以使资产长期获得稳定的收益。 在巴菲特的具有“过桥收费”概念的卓越企业中有两个形态:一种是能提供重复性服务的传播事业,也是厂商必须利用来说服大众购买其产品的工具,每年大厂商花在宣传产品上的广告费高达数亿美元;
另一种是能提供一般大众与企业持续需要的重复消费的企业。基于这样原则,巴菲特过去乐于投资媒体产业,如《华盛顿邮报》、迪斯尼公司、美国广播公司、时代华纳、《世界图书》公司等,这使他得到了相当大的回报。而且非常重视所投资公司的长期收益能力,其长期投资并使其成为巨富的可口可乐、吉列等蓝筹公司一直为全球投资人所称道。
四、我认为巴菲特投资特点
首先,任何时候都保持理性,始终坚信自己的独立判断,不随风起舞。巴菲特始终保持稳健的投资风格,在还没有看清楚之前,或者在自己不了解的情况下,宁可持币观望而错失可能的投资良机,也绝不轻易出手。这从他从不投资科技股,也没有参与1998年互联网的投资可见一斑。巴菲特认为,投资者应该是企业分析师,要学会做一个聪明的投资人,而不要做一个冲动的投资人。
其次,不熟不做。巴菲特始终坚持“只投资自己看得明白的公司”的观点,对于前些年来许多大幅上涨的高科技网络股,巴菲特坦承他无法多了解这一产业,所以“避开”他们。巴菲特还认为,如果一个公司的年报让他看不明白,他就会怀疑这家公司的诚信度,或者该公司在刻意掩藏什么信息,故意不让投资者明白,因而,坚决不投资。
第三,推崇长线投资长期持有,并永远投资具有优秀品质和巨大潜质的企业。这两者之间是密切相关的。如果一个企业现实状况不好,未来也无法令人看好,长期持有的理念也就行不通了。巴菲特认为,“如果你没有持有一种股票10年的准备,那么连十分钟都不要持有这种股票。”当然,巴菲特推崇长期投资的前提是,投资的企业必须是一家优秀的具备长期成长性的好企业。
第四,强调投资企业而不是投资股票。股票只是企业产权的证明,投资企业而不是投资股票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如果投资一家优秀的企业,一定要和企业共成长,而不是只想通过投机买卖企业的股票,获取短期市场差价。这对于我们目前国内的股票市场投资者和上市公司的经营者们而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启发意义。
第五,要集中投资,不要太多元化。表面上看,集中投资的策略似乎违背了多样化投资分散风险的规则。但巴菲特却认为,投资者应该像马克·吐温建议的那样,把所有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然后小心地看好它。巴菲特认为,一个人一生中真正值得投资的股票也就四五只,一旦发现了,就要集中资金,大量买入。
第六,永远保持平和心态。巴菲特最值得称道的是,他始终保持着平常心态。不论是互联网狂潮到来之际,还是市场环境风平浪静之时,巴菲特从来都不着急,都很从容。这也是巴菲特所以成为今天的巴菲特的最主要原因。
彼得·林奇曾经告戒:股市下跌就象科罗拉多一月的暴风雪一样平常,如果你有准备,它并不能伤害你。下跌正是好机会,去捡那些慌忙逃离风暴的投资者丢下的廉价货。每人都有炒股赚钱的脑力,但不是每人都有这样的肚量。如果你动不动就闻风出逃,你不要碰股票,也不要买股票基金。事情是担心不完的。避开周末悲观,也不要理会股评人士大胆的最新预测。卖股票得是因为该公司的基本面变坏,而不是因为天要塌下来。没有人能预测利率、经济或股市未来的走向,抛开这样的预测,注意观察你已投资的公司究竟在发生什么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