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提示:在每天的晨曦中,家住镇江焦山附近的人们总会看到这样一幕:一名背着书包、戴着红领巾的少年,吃力地从长江深处摇出一只小渔船来,在将小渔船靠到焦山码头系牢缆绳后,背着书包直奔焦山公园大门。
扬子晚报12月22日报道 在每天的晨曦中,家住镇江焦山附近的人们总会看到这样一幕:一名背着书包、戴着红领巾的少年,吃力地从长江深处摇出一只小渔船来,在将小渔船靠到焦山码头系牢缆绳后,背着书包直奔焦山公园大门。这名少年就是13岁的安徽凤阳渔娃王学龙。
天天划船渡江上学
昨天清晨6时40分许,长江镇江焦山段江面上,满江蒙蒙细雨。背着书包、戴着红领巾的王学龙,摇着小渔船从长江深处出来。由远而近,小小少年吃力却娴熟地划着双桨,小船不时被江浪颠起落下,让人很是为划船少年担心。其间不时有渔船或其他船只经过,划船少年远远地就开始避让。在离焦山码头还有10多米远时,少年突然转身,双臂倒着划桨劈波斩浪,长不过四五米,宽不过1米的小渔船,飞快地“听话”靠岸。
渔船靠岸后,少年马上从小船上取出缆绳,将缆绳紧紧系扣在焦山码头一根铁链上,然后纵身一跃就到了码头上。记者看到,小渔船上有一只旧渔网,两件湿脏的黄色救生衣,一左一右两支桨随意横卧船上。一米三四左右身高的少年,就是穿着套鞋站在进水的舱中奋力划桨渡江的!但记者看到少年的鼻尖上正渗出细细汗珠。有“江中浮玉”美称的焦山四面环江,少年告诉记者,他们家的三只渔船就栖息在焦山东侧。每天清晨6时30分前后他就要渡江。好天气一般要划20分钟船,天气不好则要半个小时都不止。
从不旷课也从不迟到
从焦山码头穿过焦山公园大门,步行20分钟后,他就到了学校——镇江中山路小学香江花城分部。学龙通常到得比较早,其班主任胡晓艳告诉记者,孩子很懂事,今年已经虚13岁,按照年龄应该读五六年级了。但由于他10岁才上学,年初从雩北小学二年级转过来时成绩很差,所以现在让他复读二年级。转学后,他一次都没有迟到过,也从没有旷课,这点让胡老师和同学们都非常佩服。但胡老师也经常担心,特别是在下大雾的天气,她进班级第一眼就是要看王学龙到了没有。
其实最怕大雾天气的还是学龙。他告诉记者,一碰到大雾天气,他就担心迟到,所以每次都起得特别早。这两天镇江持续大雾,他5点多钟就起床了,眼巴巴地望着什么也看不见的江面,希望太阳出来大雾散去。但江上的雾是越来越浓,最后实在没有办法,就由妈妈刘强英或者姐姐随船护送,有时她们会另外划一只船在前面摸索开路。在能见度不足5米的江面上,他们只好高声对话,提醒别人也提醒自己别撞船。20日那场雾浓得对面都看不见人,母子俩摸错方向,差点划到江中心去!后来还是刘强英凭着记忆,一点点摸到了码头,等学龙到学校时,离到校时间还差4分钟!
镇江人纷纷伸援手
主管德育的副校长蔡艳同样很喜欢这个懂事、勤劳的孩子,只要班上有事,学龙总是抢在第一个。他和同学们也相处得十分融洽。蔡艳对学龙每天渡江坚持读书,也觉得很不简单。所以学校作出决定,尽可能利用学校现有教育资源,给他提供学习上的便利。每天放学让学龙在班上将作业完成后再回船,时间宽裕胡老师还开小灶给他辅导。现在学龙的成绩已是中等偏上。
据介绍,学龙父母14年前到镇江捕鱼,他上面还有两个姐姐,因为贫困一个都没能读书。蔡艳说,为了能在经济上保证学龙读书,他们也想尽了办法,最后从镇江团市委希望工程办公室为他争取到了每学期610元的“贫困生助学金”。这样,学校不仅免除了他的所有费用,连中午在校内代伙吃饭的问题也解决了。校党支部还决定在春节前后向他赠送一批工具书,确保他在中小学阶段不用再买。
13岁的学龙还十分稚嫩,无论是眼神还是说话。渡江少年告诉记者,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岸上能有间房,房内能有张床,“那样就不用睡在船上,每晚被江浪和江风吓醒。”渡江少年牵动了太多镇江人的心,记者在镇江本地网站的论坛上看到,“渡江少年”的帖子已是热帖,跟帖者有数百人之多,众多网友在钦佩少年坚强的读书意志的同时,纷纷为少年担心、加油,而更多的人则希望能对他有所帮助。焦山公园工作人员在获悉少年的艰辛后,纷纷从家中带来衣物和食品,送给王学龙。香江花城的多名业主,在得知该少年就在他们小区的小学读书后,已经联系了胡晓艳老师,准备对其捐赠帮助。
(本文来源:扬子晚报 作者:林 子) |
-
一名背着书包、戴着红领巾的少年,吃力地从长江深处摇出一只小渔船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