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讲的是另一位老王,出生在解放前,1949年解放的时候,他才七八岁。
老王先天聋哑,父母都是贫农,没上过一天私塾,部队的解放军开过来了,老王给解放军割草喂马,看到战士在办识字班,他也一笔一划地跟着学。 因为老王做事很勤快,炊事班的大师傅很喜欢他,闲暇时间教他学写字,老王因为听不见不能说,学起来格外吃力,有时候,一天也记不住一个字。 但是他不灰心,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记不住,那一个字写上百遍,平时准备一个小本本,没事的时候就拿出来翻着看,睡觉之前也看。 某天,他百思不得其解“可惜”是什么意思,问大师傅,大师傅比划了半天,老王还是一头雾水,最后,大师傅想了个办法,拿起一只碗,摔个粉碎,脸上露出痛苦的表情,不停地拍打双手,然后指着“可惜”给老王看,老王才恍然大悟。 在那个年代,能识字的人非常少,100个人里面也找不出1个识字的人来,大队里的领导不相信老王会写字,当场检验,啊!哑巴真的会认识字也会写,就推荐他去县里的福利印刷厂做学徒。 排铅字版面正好又反过来帮助老王学文化,他非常喜欢这份工作,几千个常用字,老王都默写得滚瓜烂熟。 老王踏实肯干,交给自己的活总能认真完成,脏活累活抢着干,几乎每天上班都一手一脸油污,是所有的工人中干活最好的。厂长也对他刮目相看,最终,他成了厂里的正式工人。 那个时候,一个聋哑职工工作比正常人还要优秀,可是爆炸性的消息,传到市里,再传到省里,再报给中央,那一年,老王光荣地选为全国自强劳动模范,去北京开会,见到了向往已久的毛主席。 成名后的老王,依旧保持自己工作起来一丝不苟的作风,连续多年,都是厂里的先进工作者、市级劳模、省级劳模,获奖证书一大沓。 他大老粗一个,文化水平有限,没有文凭,所以无法提干,仍旧在一线当工人。 厂里优先给他分了房子,和专家、教授同一幢楼房。那个年代,很少有人能分到楼房住,大部分都是住的平房和四合院,上个公共厕所都要跑很远的路,每天早上一大群人在厕所前排队等着解大便。 老王对技术精益求精,发挥自己眼尖脑袋灵活的优势,把修印刷机师傅的绝活全部都学了去,有时候机子罢工了,师傅还没来,他捣鼓几下,机器又转起来了。他也成了厂里所有人认可的师傅。 修印刷机是一个苦活,常常要钻进闷热的机子里,一捣鼓就是半天,身上全是印刷机的油污,五颜六色很难清洗掉,一般人都不愿意去做。 就一个印刷工的岗位,老王从18岁的小伙子,干到60岁的老头子。退休了,厂里还要返聘他,因为厂里的年轻人都无法维修那些印刷机。 连厂长见了他都尊敬三分,而他从来不摆架子,对任何人都一团和气。 这份执着,老王也用到了生活当中,他做得饭菜极其精致,好吃又好看,读高中的女儿,中午全是他做好了送过去,饭盒一打开,满教室飘香,女儿的同学都羡慕她有一个好厨艺的爸爸。 老王勤勤恳恳地工作了一辈子,上班从不迟到早退,风雨无阻,从不打马虎眼,这些,一双儿女都看在眼里,跟着父亲学,痴迷起来忘记了周围的一切,看书的时候,饭菜都做好了,老王去书房喊女儿来吃饭,女儿手里还捧着书看最后一行。 每天晚上,老王的儿子必须要父亲多次催促才肯放下手里的书关灯睡觉。 两个孩子学习成绩都非常优秀,一个考入军校,一个考上博士。 老王,尽管一生生活在无声世界里,一张小学毕业证都没有。但是,他一生只做印刷工一件事,每天都重复做,坚持了40多年,结果,他成了行家。 就只一个印刷工的简单岗位,他一生用心去做,结果,他成了大赢家。 (我的微信公众号:deaf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