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障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941|回复: 0

母爱创造奇迹

[复制链接]

1369

主题

3495

帖子

3557

积分

vip会员

苡菠芝茗

积分
3557
发表于 2007-11-30 11: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家住城关省耕路的郑杏珍是一位普通的母亲。可就是这位母亲花费10多年的心血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她让原本不会开口的聋哑女儿学会了说话成为学校里的学习尖子和同龄人的榜样。尔后,她又竭尽全力帮助素不相识的聋哑儿从无声世界回归到有声世界。
  郑杏珍的老家是在田市镇东园村。1989年的春天,喜得第二个女儿的郑杏珍和天底下所有母亲一样,欣喜万分。二女儿晓潇长得聪明伶俐,人见人爱。然而,该到学说话年龄的晓潇却始终没有开口说过一句话,郑杏珍纳闷了,带着女儿来到医院做了详细检查,医生在病历上写下了“失聪”两个字,这两个字犹如晴天里的一个霹雳,让这个家庭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霾。
  心急如焚的郑杏珍,带着女儿走遍了北京、上海、杭州各大城市里大大小小的医院,但都是希望而去失望而归。正在郑杏珍决定放弃,送女儿上聋哑学校的时候,报纸上一则关于助听器的报道引起了她的注意。报道上说,聋儿可以通过佩戴适当的助听器获得一定的听力,并且可以通过适当的语言康复培训开口说话。
  郑杏珍如获至宝,马上带着女儿来到浙江中医学院惠耳听力聋儿康复中心,拿出自己仅有的积蓄为女儿佩戴了助听器。然而此时晓潇已经7岁半了,医生说晓潇的舌头已经硬化,要想重新开口说话已经非常困难了。
  尽管医生下了这样的结论,但郑杏珍仍是不死心。她坚持在杭州参加了专门针对聋儿家长的语言康复培训班,从中医学院教授王永华那里学到了很多专业的培训知识。回家后,她又请来田市镇下力小学的语文老师郑仙华,从学习拼音开始,跟她学会了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之后,她关了收入不错的副食品商店,专心在家教女儿说话。
 “a,o,e;1,2,3;爸爸,妈妈……”每一天,从郑杏珍家中传来的是她教女儿读书的声音。然而,教七八年没有开口的聋儿说话并非一件简单的事情,有时候为了发准一个音,她要教几百遍几千遍甚至上万遍。就这样,郑杏珍坚持日复一日,教女儿说话和练耳。一年、两年、三年……这么多年过去了,奇迹终于发生了,原本不会说一个字的女儿,终于能开口说话了,尽管发音还不是很标准,但已基本上能和大家交流了。而且在郑杏珍的严格教育下,女儿不但懂事,学习也非常用功,她顺利地在城关三小读完小学、在安洲中学读完初中。尤其难得的是,晓潇利用课余时间学习美术,曾多次获得市、县美术大奖。由于出色的美术天分,晓潇考取了杭州华强职业技术学校工艺美术专业,现在成绩非常优秀,每年都拿到学校颁发的一等奖学金,并且担任学校学生会的干部。
  多年的努力换来了成功的回报,按理说郑杏珍也可以好好地享清福了。然而一次偶然的机会,一位名叫张冬仙的大妈找到了郑杏珍,原来张大妈有个5岁的孙女徐奕玲,也是一名失聪儿,为了能够让孙女开口说话,张大妈几乎跑遍了全国各大知名医院,均被告知没有希望了。当她得知郑杏珍能够创造奇迹,能够把原本失聪女儿从无声的世界带回到有声世界,张大妈含泪找到了郑杏珍,央求她帮助孙女开口说话。或许是同病相怜,亦或者是感同身受吧,郑杏珍答应了张大妈的请求,尽最大的努力帮助小奕玲,2个多月过去了,小奕玲从只会发一个“ba"字的音到现在能读简单的诗句了,当张大妈再见到孙女时,孙女的一声“奶奶”叫得老人家老泪纵横,泣不成声。当记者问郑杏珍有什么秘诀时,她微笑着说:“我从来就不认命,我相信只要付出真心、耐心还有恒心,就一定会有奇迹发生。”
  在与这些聋儿的接触中,让郑杏珍更加懂得了生命的可贵,现在,郑杏珍有了一个心愿,就是希望能够在仙居创办一所聋儿语言康复培训学校。她说,目前我县还没有这样的专业学校,聋儿要想接受这方面的康复培训,必须要送到杭州、临海等地。这样不但路程远、费用高,而且因为孩子还小,把他们一个人放到外地家长也不放心。郑杏珍觉得自己有亲身经历,能够全心全意为聋儿着想,而且也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如果能够为更多的聋儿提供帮助将是她最大的幸福。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move]讓風吹走伱啲嚘矁,讓雨洗掉伱啲烦惱,讓陽桄帶給伱温煗,讓月亮帶給伱温馨,讓美好啲論墵帶給伱開心!  ьō啵吇Ζǐ[/move]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签到|Archiver|版权|手机版|听障论坛

GMT+8, 2025-4-23 09:5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