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障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422|回复: 1

聋人校长:我倾听着成功的声音

[复制链接]

857

主题

1090

帖子

1115

积分

高级会员

可爱小青蛙 >__<

积分
1115
发表于 2007-10-26 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办聋人大学是崔连河的最大梦想。目前,学校探索着开了一个特教班,聋人教师用手语给聋哑学生讲平面设计。



崔连河小传   

崔连河1973年12月29日出生在克东县千丰镇农村,重度听力残疾。现为齐齐哈尔大学计算机专业教师。是目前我省惟一高度听力损失的聋人大学教师,也是全国普通高校讲台上仅有的两位聋人教师之一。齐齐哈尔市聋人协会副主席。

  1997年他创办青华微电脑专修学校,至今培训学员3000多人。2007年7月,他筹资千万元,扩大电脑学校,成立了齐齐哈尔市信息工程学校,并在此基础上着手筹建中国聋人职业技术学院。


  2003年崔连河获黑龙江省自强模范称号,同年取得全国残疾人计算机大赛第8名成绩,2004年荣膺全省百强残疾人、省特殊教育先进个人,2005年荣获全国特教园丁奖。

  从“清华”到“青华”

  童年时代的崔连河聪明机灵,能言善辩,村里人称他为“崔三嘞嘞”。村里有个大事小情,父亲总爱带着这个立志上清华的三小子。

  1985年,父母发现12岁的崔连河在感冒后有点“发苶”,后来医生判断是由于注射链霉素而导致的重度听力残疾。父母带着他四处求医也无法挽回失去的听力,他不得不离开了学校。父亲甚至开始张罗给他置办修鞋的家什儿,好让他学一门能糊口的手艺。

  残酷的现实让一个曾经能说会道的“崔三嘞嘞”变成沉默寡言的辍学少年。当时的班主任李荣和老师坚信崔连河是个读书的好苗子,又把他接回了学校。就这样,课堂上出现了一个专注地揣摩着老师的口型的聋孩子,他缄默不语,却总是成绩第一。

  耳聋后的崔连河成为个别顽劣同学羞辱、谩骂的对象,但崔连河没有消沉,他完全沉浸在获取知识带来的乐趣中。崔连河先后三次辍学,又三次分别被小学、中学老师“请”回学校。

  1991年,作为偏僻村庄多年来第一个“秀才”,崔连河考上了位于齐齐哈尔市的黑龙江省商业贸易学校的会计专业。体检的时候,崔连河侥幸过关,然而到校报到时,崔连河被拒收。

  崔连河升学试卷作文是《我很忧愁》,倾诉了自己失去听力后的苦难和对理想的追求。他把这篇作文拿给商校校领导看,表达了自己求学的决心。学校领导班子做出权宜之策——“试读,跟不上就退学”,结果,崔连河不仅学完本专业的课程还自学了计算机知识,并在助听器帮助下,逐步恢复了发音能力,与人交流靠的是30%的听音+40%的唇读+30%的猜测。

  1995年他又凭着计算机专业才能被齐齐哈尔车辆厂工业公司选用,负责整个厂的电脑维护。崔连河为单位购买电脑第一次来到北京时,他专门去了一趟清华大学,在人来人往的校门前,崔连河用脸摩挲着清华大学的牌匾,泪雨滂沱……

  几年之后,崔连河办了电脑学校,就是鹤城人熟知的“青华微电脑专修学校”。

  旁白
  如果不仔细看他耳边的助听器,崔连河和常人并无两样,他乐观、健谈、风趣。他喜欢用“连开先河”诠释自己名字的寓意,并一直以此激励自己。的确,在他写满了“第一”与“惟一”的履历背后,镌刻的是不服输的性格和奋发精神。正如他所说的:真正的高手,过关斩将、见招拆招、遇式解式,趴下也不气馁,倒下会再爬起来!

  “东北设计师”这样炼成

  崔连河评价自己创办电脑学校是“无心插柳”之举。

  上世纪九十年代,电脑还是个稀罕物,有人请崔连河在业余时间教孩子学组装电脑,崔连河竟然把一些调皮捣蛋的孩子调教成了电脑高手,令人称奇。之后慕名求学的人越来越多,于是,1997年崔连河自费创办了青华微电脑专修学校,当起了校长。

  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青华电脑学校的生源质量较差,部分学生是中学里的差生。对此,学校采取封闭式教学、准军事化管理,出校门得开“路条”;周一休息一天,避开双休日。

  民营学校的校长就要事必躬亲。在食堂就餐时,崔连河在学生中间巡视,哪个学生不吃鸡蛋,他就扒了皮逼着学生吃下去;对于语言表达能力差的学生,就派老师监督他们去公园里与陌生人交谈,增强沟通能力。

  技能是中专学生的生存之本。学校设置的公共课程因材施教,英语课只开实用性强的计算机英语,硬笔书法课是必修的,人际交往课也是特意安排的。在专业设置上他认为,学生光会计算机没有出路,用计算机辅助某一学科才有发展空间,于是,“傍着”房地产业发展的势头,他捋出了建筑装潢设计专业的脉络;“傍着”催生财富的IT业,他开设了网页设计专业,这两个主打专业目前招生430人。学校任课老师说:“我们的学生可能理论上有些欠缺,但操作能力是顶呱呱的。”80%的毕业生在上海、北京、大连、哈尔滨等大都市找到了理想的工作,收入颇丰。在上海,这些来自青华微电脑专修学校的毕业生在室内装潢设计领域小有名气,被当地业界称为“东北设计师”。

  旁白

  一所民营中专交上来的就业答卷让人深思。翻看崔连河名为《于无声处》的博客日记,发现他总在思考学生、学校、教学,即便从一些看似不搭界的事物上,他也能悟出办学之道来。他认为办学校如同做馒头,很多人只看重作为硬件条件的面粉,而忽视了馒头里的水。在他看来,“水”是学校的价值观、沟通、合作、学习力、竞争力,用这些无形的、透明的、柔性的东西,去揉、按、搓、揣、捏,才能做成好馒头——打造出过硬的学校来。可以说,善做“好水”,是崔连河办学秉承的“馒头之道”。

  1100条短信

  十年来,崔连河的学校没做过招生宣传,甚至没有印过招生简章,之所以声名远播,靠的是口碑好。往往一个学生毕业了、就业了,他的表弟堂妹们、街坊邻居的孩子们接踵而至。

  “教好一个孬学生,胜过教好十个好学生”,有一个来自吉林省白城市的学生小刘,是当地学校拒之门外的打架大王。崔连河针对小刘的特点制定了一套教育措施,跟踪他、监督他、激励他,甚至对他还挥过拳头。毕业后小刘很出息,成为上海一家大公司的设计总监。打那以后,白城地区很多学生投奔“青华”门下。前年,崔连河到上海送学生就业时,委托小刘代买返程的火车票,小刘对崔老师说:“票买到了,我送您上车时再给您。”结果临走时,崔连河被拉到了虹桥机场,原来小刘给他买的是飞机票,崔连河执意付钱,小刘说:“校长,是您改变了我的一生,这算我的一点心意。”这是崔连河平生第一次坐飞机!

  崔连河讲课有个习惯,选一个学生做助手,按照讲课意图在控制台前操作。一次,他选择了比较好动、经常违反纪律的女生张云,崔连河观察这个小女孩的操作十分娴熟、流畅,崔连河惊叹:这哪是一个差生啊!崔连河课后就给张云布置制作某网站的任务,从此张云像变了个人似的,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上。她的母亲发现女儿的变化,给崔连河发短信表示由衷的谢意。

  在崔连河的手机里已保存了1100条短信,多是毕业的孩子们发来的。一个女生用“翱翔在上海的天空”汇报自己的生活境况;一个家长说,看到孩子的成长和进步,“感到久违的幸福”……两年多来,崔连河舍不得删除,翻看这些短信已经成为崔连河莫大的精神享受。

  旁白

  在崔连河的学校里有一个细节很打动人:校长、教师、职工都自然地称学员为“孩子”,真心关爱学生、真心为学生负责,已经成为教职员工的本分。同样,学生也爱戴校长、感恩母校。外地工作的毕业生回家探亲,总是先到齐齐哈尔市跟青华的老师们见上一面再回家。学生们跟崔连河出行,都自然而然牵着他的手腕,怕他的听力不好,被车辆碰到,崔连河说:“我8岁的女儿和我过马路不过如此。”
︷.離開 只是為教我更堅強﹖习惯一個人靜靜嘚叼著煙喝著酒﹎暈暈Dê.感覺ヤ勾勾手ヤ指頭.o説好Ъù分∮手

2

主题

203

帖子

204

积分

初级会员

积分
204
发表于 2007-10-26 20:22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签到|Archiver|版权|手机版|听障论坛

GMT+8, 2025-4-22 06:3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