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障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463|回复: 17

“聋”为什么有“龙”字呢?

[复制链接]

9

主题

54

帖子

54

积分

初级会员

积分
54
发表于 2007-8-10 14: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聋”为什么有“龙”字呢,我研究了很久!我不得不佩服我们的老祖宗创造这个“聋”字!当人们提到“龙”,让中国人想到的是中华民族,让外国人想到的是中国人!所以老祖宗就是想让别人知道“聋”是龙的传人听力不太好而已。
     但龙的精神是什么呢?!龙——首要精神就是团结凝聚的精神,其次分别是造福人类的精神、奋发开拓的精神和与天和谐的精神。
     利用龙的精神谈一下聋人在线,我发现这里也有龙的精神!版主彼此之间很团结,具有凝聚的精神;各个版主做了了以聋人利益和需求,也就是造福聋人的精神;为了让自己的栏目能跟上时代,不断更新内容及栏目创新,这就是奋发开拓的精神;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个舞台,必须做到与社会和谐,让更多的人知道我们聋人同样也让更多的聋人知道外面的世界!这不就是与天和谐的精神吗?
    希望我们大家一起把龙的精神发扬我们聋人之间~~~
用感恩的心态面对每天的生活!

28

主题

2387

帖子

2407

积分

顶级会员

听友会形象大使

积分
2407
发表于 2007-8-10 14:24 | 显示全部楼层
欢迎楼主~~
楼主这个呼吁我认为很值得推广~~
龙的精神,不屈不饶的精神,自信自强的精神!!
自信·自强·自爱······

9

主题

58

帖子

58

积分

初级会员

积分
58
发表于 2007-8-10 14:30 | 显示全部楼层
  

9

主题

54

帖子

54

积分

初级会员

积分
54
 楼主| 发表于 2007-8-10 17:12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2楼x飞翔x于2007-08-10 14:30发表的  :
  


这图片是什么意思呀?!能告诉我吗?!
用感恩的心态面对每天的生活!

0

主题

64

帖子

64

积分

初级会员

积分
64
QQ
发表于 2007-8-10 22:12 | 显示全部楼层
发扬龙的传人的精神。

4

主题

814

帖子

814

积分

高级会员

私は愛する .

积分
814
发表于 2007-8-11 00:01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思维清晰.语言到位.
发扬了中华传统,龙的精神.
让我们学习祖先不屈不饶的精神!
接受自己选择的现实 仅此而已

4

主题

814

帖子

814

积分

高级会员

私は愛する .

积分
814
发表于 2007-8-11 00:03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少有人会直面而且研究聋字
佩服LZ
接受自己选择的现实 仅此而已

4

主题

814

帖子

814

积分

高级会员

私は愛する .

积分
814
发表于 2007-8-11 00:06 | 显示全部楼层
聋字结构为何由龙和耳组成

  “聋”是个形声字,它在现今发现的甲骨文中尚未出现,最早也只是在两汉的一些文献中见到。战国时期著名的哲学家韩非子写的《解老》:“耳不能别清浊之声则谓之聋。”可见聋字的产生不迟于战国,已有悠久的历史。为什么要用龙的音、耳的形,来表示《说文》中的“无闻也”?这个命题似乎有些滑稽,或者说根本和玉龙搭不上边。为什么古人要把有威严、宗教色彩浓烈的龙和耳朵合起来,以此表达听觉失灵的“聋”?是否古代人认为古代玉龙头上的突起物,不是耳朵只是角,所以才重听?

  《左传·宣公十四年》:“郑昭,宋聋。”社预注:“昭,明也,聋,暗也。”《说文》又引申为“不明事理”,所以聋也用于政治。商王的昏庸无道,周王举方国反之。周王即位后,恐商龙有耳而不辨清浊之声,不明事理,故将那商代玉龙的耳和角的造型淡化了,给后代留下了龙无耳的猜想。此推测虽属荒诞,但纵观西周后到战国晚期西汉初的玉龙,玉龙头上的耳和角没能分得清。以此佐证龙耳的蜕变和当时造字时的权贵政治色彩,存在一定的政治文化避讳的关联。
接受自己选择的现实 仅此而已

4

主题

814

帖子

814

积分

高级会员

私は愛する .

积分
814
发表于 2007-8-11 00:0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国汉字中与龙有关的汉字,有“垄、笼、拢、珑、胧”等。这些字,无一不从龙形中获得造字。比如:胧,是月和龙的组合,表示月明貌。北齐刘昼《新论·兵术》:“是以列宿满天,不及胧月,形不一,光不同也。”很显然刘昼借龙的变幻无穷说明了月的盈缺多变,以此来说兵阵。垄,也是借龙的蜿蜒长躯,用来表现田埂小路弯曲。可见“聋”的造字规则,也不例外,一定也是受当时政治生活的需要,暗喻商王的执政昏庸而造。
接受自己选择的现实 仅此而已

4

主题

814

帖子

814

积分

高级会员

私は愛する .

积分
814
发表于 2007-8-11 00:08 | 显示全部楼层
  《国语·晋语四》:“聋聩不可使听。”说的是先天失聪为聩,后天失聪为聋。这两个字都与权贵有关,不由使人纳闷非常。但有一点是清楚的,长沙马王堆墓的内棺棺盖上,覆盖的“T”字形旌幡帛画,构图绘有日月升龙等象征天上境界。这和《人物御龙帛画》长沙子弹库出土的战国楚墓的画面,有着相同的“引魂升天“的主题思想。所以,龙在汉前还不是帝王专用的代表象征,在造字时,大有观玉龙难分耳角之辩,疑龙为上天之物,耳必不能听凡间之声,有耳如无耳一般之可能,故也无须避讳聋借龙耳,对帝王贵胄礼仪上隐含僭越的不敬。如汉书说,臣许丞人老病聋,却是廉吏,虽老尚能辅佐。后人常常借代“聋丞”一词为老有作为之人辩说。
接受自己选择的现实 仅此而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签到|Archiver|版权|手机版|听障论坛

GMT+8, 2025-7-5 01:2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