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障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272|回复: 9

为什么说听力患者听的见却听不清呢

[复制链接]

445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毛毛虫会变成蝴蝶吗???

Rank: 8Rank: 8

积分
12574

宣传大使奖

QQ
发表于 2012-2-13 21: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2-2-7   来源:湖南助听器总汇

通俗地说,正常得听觉应该包含两个方面的能力:不仅听得到,还要听得清。否则,沟通就不能正常地进行。听得清就一定是听到了,而听得到却不一定听得清。这说明后者是一项更高级的神经系统的活动。

对于耳聋的认定,我们(包括医院的医生)己经习惯于凭借纯音听力图。纯音听力图能够很明确地告诉我们患者的听力损失程度(平均听力损失),反映了患者听觉敏感程度(听敏度)的下降,或者说代表的是患者对声音大小感知能力的下降。但纯音听力图并没有告诉我们患者听觉分辨能力的好坏。实际上,任何耳聋都会涉及听敏度和分辨能力两个方面的问题,有些人分辨能力损失多,有些人损失少而已。

在过于嘈杂的环境中,由于信号本身变得含混不清,正常听力的人也无法听清;信号声过小也会产生类似的情况。比如,电视机声音太小,我们也听不清。但这不是问题的全部。

内耳具有初级的声信号分析能力。内耳受损后,听觉分析能力就会明显下降。但由于我们的听觉分辨能力有足够的余地,用其70%就足以保证我们听清,不必100%。因此,不太严重的内耳损伤还不致于使病人完全丧失听觉分辨能力。

听中枢具备更重要的声信号分析能力。听中枢受损,听觉分辨能力会更差。

因此,听不到(或声太小)肯定会听不清;但即使听到了,由于内耳、听中枢分析能力下降,也依旧会听不清。而且,这个问题很难解决。

我们也可以反过来推理:内耳或/及听中枢的损伤,是导致听不清的主要原因。遗憾的是,大多数感音神经性聋患者的内耳、听中枢都有损伤,只是程度不同而己。因此,多数感音神经性聋患者部会抱怨听得到却听不清。
QQ:13639185

【加入组织吧】聋人在线所属微信公众号和qq群一览表,欢迎加入!!http://bbs.cndeaf.com/thread-422147-1-1.html

6

主题

239

帖子

239

积分

初级会员

积分
239
发表于 2012-2-15 23:3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就是这样。。只能看嘴型猜猜了。电视就根本不可能,只能看有字幕的。

2

主题

4

帖子

4

积分

新人会员

积分
4
发表于 2012-2-26 20:2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1楼(weilikk) 的帖子

我也是跟你一样。而起好多年了。

65

主题

523

帖子

526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526
发表于 2012-2-26 20:5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是

6

主题

239

帖子

239

积分

初级会员

积分
239
发表于 2012-2-26 22:4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2楼(深月锁千秋) 的帖子

那么你 是不是高频部分损失很大的?我的低频40~80渐降.高频都是90左右

4

主题

26

帖子

26

积分

新人会员

积分
26
发表于 2012-2-27 12:08 | 显示全部楼层
断肠啊,看着周围那些听觉正常的家伙们,羡慕嫉妒恨,内心严重不平衡

15

主题

62

帖子

62

积分

初级会员

积分
62
发表于 2012-2-27 13:37 | 显示全部楼层
听不清时还搞得大家以为没听力,把声音提得更高,郁闷啊

39

主题

107

帖子

107

积分

初级会员

积分
107
发表于 2012-2-28 11:4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5楼(寇德卡) 的帖子

不管在什么嘲杂环境,睡觉不怕吵闹!也是我们聋人的优势,那些神经衰弱者也羡慕哦,

15

主题

62

帖子

62

积分

初级会员

积分
62
发表于 2012-2-28 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永远没有最好的,但也永远没有不好的。

28

主题

891

帖子

892

积分

高级会员

不为失败找借口,要为成功找方法

积分
892
QQ
发表于 2012-2-28 15:11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睡觉不怕吵闹,是聋人的优势,没有人希望有这个优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签到|Archiver|版权|手机版|听障论坛

GMT+8, 2025-8-28 01:0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