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庭是儿童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心理、品质、道德、行为习惯养成的主要场所,家庭教育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孩子的个性品质形成和行为习惯养成来说,家庭教育的巨大作用和影响力是无法替代的。耳聋学生由于生理上的缺陷,无论是在上学前还是上学后,都与主流社会中的健听人交往较少,其交往的主要对象集中到父母及其他亲人身上,从这一点上来看,家庭教育对耳聋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影响作用远远大于健听学生。为进一步了解耳聋学生在家庭中的行为习惯,从中发现问题,以便能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工作,我们就相关问题在我校聋生中进行了调查问卷。本次调查共发出调查表98份,收回92份,调查对象涉及到初中三个班,小学四个班的耳聋学生。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耳聋学生在家庭中的行为习惯表现总体是比较好的,但是也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应引起我们足够的注意,并在教育过程中采取一些相应的措施给与纠正,最终帮助耳聋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耳聋学生在家庭中的主要行为表现
从本次调查的统计数据来看,耳聋学生在家时,有58%的能(36%的孩子有时能)主动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39%的孩子能(53%的孩子有时能)在别人碰到困难时主动给与帮助;57%的孩子在长辈或客人面前表现的有礼貌;47%的孩子能(45%的孩子有时能)主动关心父母的身体、工作等情况;73%的孩子没有乱花钱的习惯;80%的孩子在每天放学后能按时回家;69%的孩子在家时有良好的作息习惯;95%的孩子不会乱动别人的东西;47%的孩子能(44%的孩子有时能)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来完成;此外,80%的孩子在家时一般都是写作业,写完作业后,56%的孩子会看书,69%的孩子选择看电视,58%的孩子会帮父母做一些家务,37%的孩子选择出外面玩耍。
从以上这个统计中可以看出,耳聋孩子在家庭中的主要行为表现是比较好的,形成这一良好局面与父母、家人注重耳聋孩子的行为习惯养成,注意在家庭中对聋孩子的教育影响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二、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办法和影响
有64%的家长在看到孩子有不良行为表现时会及时给与纠正;39%的父母在抽烟、喝酒、打麻将、夫妻吵架时是注意避开孩子;40%的父母能主动利用自己的空余时间与孩子谈心交流;45%的父母比较注意有意识地用自己的行为影响和教育孩子;88%的父母在孩子不听话的时候采用的办法是说理和教育;74%的父母很关心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问题;65%的家长认为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孩子的成长有很重要的帮助作用。
从这些统计数据中不难看出,耳聋孩子在家中能有比较好的行为表现,正是家长注重家庭教育氛围的建设,注重自身的修养,采用比较合理的教育手段的结果,可见,家庭的教育和影响对于耳聋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耳聋孩子在学前所受到的教育和影响主要是来自于父母或其他亲人,此时给孩子打下良好的行为习惯基础,对于其后续发展中的作用不言而喻。但如果这一时期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想在孩子入学后仅凭学校的教育去给予纠正,恐怕会有很大的难度。
三、耳聋学生在家庭中表现出的主要行为问题及其原因
从调查统计和平时的观察、了解中可以看到,有不少聋孩子的身上仍然存在着这样那样的行为问题,如28%的孩子有乱花钱的习惯;35%的孩子只是在有时能做到对长辈和客人有礼貌,而有8%的孩子完全不懂得应在长辈和客人面前讲礼貌;32%的孩子在家时没有良好的作息习惯;53%的孩子只是在有的时候能或完全不关心父母的身体和工作情况;10%的孩子在碰到事情时不会主动和父母进行沟通。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有很多,有社会的影响,学校的教育,孩子间相互的影响等等。但家庭教育的不到位显然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从调查数据中看出,有32%的家长有时会纠正孩子的不良影响,有6%的家长干脆不纠正而任其发展;有不少于30%的家长在孩子提出生活上的要求时都会给予满足而不问其是否有利于孩子的成长;有21%的家长认为孩子的行为养成问题有学校教育就行,更有6%的家长认为孩子的行为习惯养成是无所谓的;30%的家长在抽烟、喝酒、打麻将、夫妻吵架的时候不知道避开孩子等等。耳聋孩子由于听力的缺陷,更多的时候是在用双眼观察事物,感受生活,加上家庭教育中的种种不良影响,聋孩子身上形成一些行为习惯如固执、任性、偏激、喜欢为所欲为等方面的问题也就在所难免了。
四、在教育过程中应当采取的相应措施
1、加强家长培训工作
与健听学生家长一样,耳聋学生的家长分布在社会的各个阶层之中,受教育程度、对孩子未来的期望程度、所采取的家庭教育方式等都不尽相同。特别是近年来,农村家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家长们可能更多地在关心孩子能学到多少文化知识,能否掌握一两门实用的技能技术,以便让孩子今后能在社会上立足(调查中发现,有37%的家长就认为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需要的是一种熟练的工作技能),而对于孩子的行为习惯养成问题并不重视,或没有意识到良好行为习惯对于孩子今后发展的重要作用,从而放松了这方面的要求。
学校承担着教育耳聋学生做人与成才的重要责任,但是仅凭学校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看到聋生的行为习惯表现和他所处的家庭环境和接受的家庭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有很多家长对孩子行为习惯养成不重视或不知道如何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因而,要将对家长的培训纳入到学校工作的范畴之中,定时间,定专题,定内容,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学龄层次的聋儿身心特点及其可能出现的问题,对家长进行专门的培训,或定期家访指导,也可请部分教育比较成功的家长介绍经验,帮助家长们正确认识良好行为习惯对于耳聋学生成人成才的重要作用,了解不同年龄段聋孩子的行为规律和特点,掌握必要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教育家长要注意家庭教育氛围的建设,注意自身行为对耳聋孩子的影响,教会家长一些基本的手语,使他们能和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能对聋孩子进行科学的教育和引导,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2、强化家校之间的联系
耳聋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家长的教育和影响,同时也不能离开学校老师的引导和教育。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能割裂开来,双方只有密切配合起来,才能使教育的效果走向理想的方向。因此,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学校与家长之间的联系,双方及时通报孩子在学校和在家时的行为表现,特别是对于那些长期住在学校的学生而言,家长对其的了解是很有限的,学校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应定期向家长反映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并告知家长应当采取的教育措施。反映时要做到客观、公正,好的方面要说,不足的方面也不隐瞒,使家长能全面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行为表现;假期结束后,家长也要向老师反馈孩子在家时的行为表现,以及采取了哪些办法加以教育。
老师在学生放假休息前,不妨布置一些道德行为要求方面的实践性作业,请家长帮助完成,以此来促进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3、鼓励引导学生多参加积极有益的社会活动
环境有着很强的教育人与造就人的功能。人的行为举止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特别是聋人,由于听不到或听不清声音,更多的时候主要是用自己的双眼去“看”别人在做什么,怎么做,然后进行模仿。因此,学校应与家长合作,鼓励、引导聋生多参加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参与社区的义务劳动,参加一些公益性的活动,请家长利用休息日多带孩子到图书馆、博物馆等地方去参观学习,这样,不但可以让聋孩子在这些环境中多学习一些知识,多了解一些社会,同时也能使他们在这些良好的环境中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行为,如到了博物馆中,很难看到有人随地吐痰,乱扔东西的,到了图书馆,很难听到有人大声喧哗,大家都在安安静静地看书……人进入到这样的环境中,自然就会对自己的行为进行一些约束,这也是环境教育的重要作用。常让耳聋学生参加这些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自然会对其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4、学校要针对性开展教育活动
大部分耳聋学生从入学其就一直住在学校,过着集体生活,只有在节假日时才可能回家与父母亲人呆一段时间。仅凭这短短的节假日中父母的教育就想造就聋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或纠正其不良的行为习惯显然是不现实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学校教育在培养聋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方面就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学校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除正常的课堂教学、严格的学校管理、规范的行为要求之外,还应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一些教育实践活动,如组织学生到现代化的工厂车间去参观,感受严格、规范管理与生产效益的关系;如带学生到未成年犯管教所参观,了解同龄人因不能约束自己行为,由犯小错而致走向犯罪道路的历程;再如经常性地组织召开主题班、队会,请专家作报告,开展课本剧表演,消防安全演练,交通演习,生活自理能力竞赛等,通过这些活动,将对耳聋学生无形的道德行为教育内化为有形的教育实践活动,使学生逐步体会到良好行为习惯对人成长、发展的重要作用,并自觉地开始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
家庭是耳聋孩子成长路程上的第一站,父母是塑造孩子良好行为的第一责任人,良好的家庭教育是聋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只有切实做好家庭教育工作,并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有机结合,才能更好地满足现代家庭育子成才的要求,才能为社会培养残而有为的合格公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