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1-3-27 15:31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数以千计的患有重度到极重度听力损失的儿童和成人而言,上正常学校,谋求一份理想的工作以及从事每天的社交活动等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日常生活中不得不依赖唇读和手语进行沟通和交流的方式致使这些听力损失患者孤立于主流社会活动之外。
发展历史
从医学和工程学的角度探索和研究如何重建听觉能力的办法已经持续了约200多年。
早在18世纪,意大利的科学家Volta创先运用电流刺激听神经系统。
从19世纪到20世纪,美国和欧洲的学术界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索,不过听力恢复得到普遍重视和发展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末。
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Graeme Clark教授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测试利用单电极进行多点刺激所获的听觉效果。
利用体外声音处理器收集声音言语和环境声音进行编码处理,经过处理的信号通过射频信号传送给体内的处理芯片。处理芯片将编码过的声音信号进行解码并以电流脉冲的形式通过植入电极刺激听神经。这种技术的概念我们定义为人工耳蜗植入。
直到1987年,Clark教授研制出了人工耳蜗植入体的原型并随后用于人体测试。
澳大利亚人Rod Saunders当初由于摩托车交通事故丧失了听力,自愿接受人工耳蜗植入实验,成为第一例该项技术的受试者。
如今已有100000多的聋儿和成人接受了人工耳蜗植入并重回有声世界。这项技术对于美国、澳大利亚和欧洲大部分地区的极重度听力损失的儿童有深远的影响,接受人工耳蜗植入的婴儿中最小年仅6个月。许多的研究结果表明,越早的对听力损失进行干预对于言语的发展越有利。1998年Yoshiga-Itano等对接受人工耳蜗植入的听损儿童进行了生殖学研究,得到了同样结论,言语和语言的发育效果和人工耳蜗植入时间有明显相关性。其他的研究显示,植入人工耳蜗后进行合理的康复训练的儿童能在正常的学校和听力正常的小孩一起学习,能从事到正常的社会活动中。
科利耳公司不断创新的进程
科利耳公司目前中国市场产品
近蜗轴电极设计
半环近蜗轴电极设计
刺激更集中在蜗轴内侧,直接刺激听神经元
降低了C值和T值,延长了电池的使用时间,约20%
固定更容易
易于植入,插入深度一致
电流刺激更集中—减少了面神经的刺激
微创伤和高成功率
软尖减少对侧壁的压力,降低了对耳蜗结构的损害
语言的发展
聋儿在听觉及口语能力发展方面有风险
植入人工耳蜗后语言发展的评估
优于非植入聋儿,与正常听力儿童相似
植入后言语理解性改
人工耳蜗改变聋人的命运
对于患有重度或深度感音神经性耳聋并且使用助听器无效的
成人及儿童来说,
Nucleus人工耳蜗是有着非常高的费用效率比的治疗方法
植入者得到的益处:
改善了言语感知能力
增加自信心,更好地融入社会
降低听力残障
更高的自我评价以及独立性
使用公认的科学方法检验发现:
人工耳蜗显著地改善了与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