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子耳蜗这个产品性能这个东西.最麻烦的.
首先手术的对象不同,听力程度不同,年龄阶段不同,他的效果就会没有可对比性.比如汽车可以让同一个人试驾,然后让同一个测试体作出客观评价.耳蜗就不可以.在说美国FDA对于耳蜗的审批也是主要考虑安全,至于效果也没有太大的办法测试,因为没有可以用的标准.就象药物你说有的人一天就有效果了,有的人2天才有起色,有的人干脆就没有效果.如何鉴定啊!
至于厂家宣传的性能,一般没有行业标准,也是按自己公司的测试数据来说明,比如美国ABC说他有120个通道,那我问你,你怎么看,外行看,很强大,内行看问题多多,如果他玩擦边球,说我们体外机有120个声音处理通道,他说的没有错啊.如果有点常识的人都应该知道,电极长度本来就那么长,如果严格来说应该在电极上有120个电极点,才能做到120通道的.匹配目前我知道的最多也有24个电极点,电极点的难度很大,因为电极点相互靠得太近就会形成电容性干扰.导致电极故障.我做个比喻,一个工厂只有24个工作台,只能24工人同时工作,可是工厂有120个员工.请问有几个可以正常上班啊.我不能说ABC说的不对,他是有120个通道.但是你觉得有意义吗?天籁大哥,你是助听器专家,难道你忘记了斯达克1995年走的22通道案例,相信你不会忘记把.现在过去了10多年了,到今天最后很多专家怎么说,四个通道基本够用了.当年怎么没有人说啊!,真正有多少人感受的出22通道的变化,做多作为一个卖点,行业的专家们也都知道,不会给你建议,他们比我更清楚,就是不想得罪人.名人怎么来的就是谁都不得罪.关于高刺激也是一样的,就象一台电视机你的刷新频率,高出人的眼睛可承受的范围,其实再意义就不大了,眼睛感受不出来,最多作为一个技术卖点.只是浪费点电,但是你不能说他没有用.没有这个功能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