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障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扬州八戒

三亚耳蜗手术全攻略

[复制链接]

2

主题

77

帖子

77

积分

初级会员

积分
77
 楼主| 发表于 2012-10-3 16:28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49楼听见花香于2012-09-23 13:06发表的 :
真替你高兴啊!

谢谢你~~也祝愿你的孩子听得越来越好。

2

主题

77

帖子

77

积分

初级会员

积分
77
 楼主| 发表于 2012-10-3 16:31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道你们的耳蜗有可以随身携带的外包装盒吗?

2

主题

77

帖子

77

积分

初级会员

积分
77
 楼主| 发表于 2012-10-3 16:3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耳蜗外机没有外包装盒,如果遇到特殊情况要摘下耳蜗,比如太热、下雨等,那摘下来的耳蜗外机放哪呢?
不知道你们在哪里可买到耳蜗包装盒,请告诉我,谢谢。
下面是我自己做的一个简易包装。。
是用一枚一元硬币缝在口金零钱包的外面,利用耳蜗上的磁铁吸附作用,可以让耳蜗贴在包上不移动。

nEO_IMG_20121002_120951.jpg

nEO_IMG_20121002_121347.jpg

nEO_IMG_360截图20121003162110218.jpg

2

主题

77

帖子

77

积分

初级会员

积分
77
 楼主| 发表于 2012-10-4 09:34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下载了一份关于聋儿耳蜗术后语训的文章,转到这里来和大家共享。

2

主题

77

帖子

77

积分

初级会员

积分
77
 楼主| 发表于 2012-10-4 09:35 | 显示全部楼层
人工耳蜗术后训练原则
1、在听觉训练中尽量避免视觉辅助手段的介入
聋儿在接受耳蜗植入以后,需要一个听觉培建的过程。要达到听觉培建的目的,就需要给他大量的听觉刺激。如果让他们看口型和手势会影响其听觉能力的进步速度。这一点已经在很多地主都得到了证实。同样是五岁做手术的孩子,术前听力和语言基础差不多,都是采用唇读和人交往。术后一个强调通过“听”来康复学习;另一个则是一直采用“听看结合”的方法训练。一年以后,两个孩子在听觉和语言水平上都有很大差异,特别是听觉能力。
2、每天坚持一对一的个别化听觉训练时间
无论在中心还是在家里,都要坚持一对一的个别化训练。特别是在训练初期,这样有利于减少噪音和培养其听觉注意力。
3、设定合理的发展目标
没有目标经常会造成孩子的发展不够全面系统。目标制定过低或过高都会阻碍聋儿的进步。一个四岁做手术、完全依赖唇读的孩子的家长在孩子刚刚开机时就要求他马上学会辨听,为此对孩子进行体罚,造成孩子惧怕聆听,不原做听力训练。这就是目标设定不合理带来的负面影响。
4、听力训练要在游戏活动中进行,多采用活泼有趣的形式和丰富直观的玩教具。这样能够使孩子乐于参与训练活动。
5、听力训练要与语言训练相结合,不分先后。
每个孩子都有语言、智力、情感等方面发展的关键期,而且都是在3岁左右。所以我们要抓紧时间将听力、语言、智力等方面的训练有机的结合起来,不分先后。
6、要给聋儿提供丰富多彩的声音,教授的语言内容要和日常生活紧密结合。
我们给聋儿提供的声音应该具有丰富的变化,首先要教给他们经常能看到和经常使用的语言内容。
7、在训练初期,要从聋儿熟悉和感兴趣的内容入手。
很多家长询问听觉训练初期应该采用那些词语。其实没有统一的规定,我们要考虑每个聋儿的个体差异,从他们熟悉的词语内容入手。如果孩子没有熟悉的语言内容,就从他喜欢的、感兴趣的内容入手。
8、在训练初期要提供安静的训练环境。当聋儿听力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可以开始进行噪音环境的听取训练。
在耳蜗初期的听觉训练中,要提供安静的训练环境,以帮助他们建立清晰稳定的声音信号。当聋儿听力发展到一定水平时,要开始进行在噪音环境中的听取训练,这样有利于培养他们在噪音环境中抓取信号声的能力。
这种训练也要有一个由易到难的过程。信噪比应随聋儿听力水平的提高而逐渐降低。另外,开始训练时可以选择柔和的音乐,以后可以变成快节奏的音乐或歌曲,之后可以用一些人说话的背景音,这个干扰程度就大大提高了。
9、坚持鼓励的原则
在训练中,特别是初期阶段,训练者要坚持采用鼓励的态度。在听觉培建的最初阶段,难度会很大。这时训练者要有耐心,不能急噪。经常的训斥会打击聋儿的自信心,容易造成他抵触康复训练。
10、定期评估
为了全面了解聋儿的康复情况,合理地制定下一步训练计划,我们要定期给他们进行能力评估。另外,我们通过定期评估的结果比较可以发现孩子进步,这样会帮助我们有更多的信心。有条件的家庭可以通过录象进行评估记录。没有录象条件的可以用日记、周记等形式记录下孩子每天语言等方面的表现。也可以采用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发行的“听力语言康复评估卡片”中的内容进行评估,通过对比每次评估的准确率和他的语言等级能发现孩子的阶段差异。该评估的工具和方法非常简单。

2

主题

77

帖子

77

积分

初级会员

积分
77
 楼主| 发表于 2012-10-4 09:38 | 显示全部楼层
人工耳蜗术后训练方法
很多家长部“人工耳蜗训练和助听器训练有什么不同?”其实我们不应以助听设备的不同来区分训练方法。听力训练方法要根据聋儿的听力补偿效果来选择。鉴于人工耳蜗所提供的良好听觉效果,所以应以“听觉口语训练法”为首选训练方法。这套方法不只用于耳蜗聋儿,对于佩带助听器、听力补偿效果较理想的聋儿也同样适用。
听觉发展过程包括:听觉察觉阶段、听觉分辨阶段、听觉确认阶段、听觉理解阶段在给聋儿进行听觉训练时,训练者应清楚了解这个孩子处于听觉发展的哪个阶段水平,同时要清楚下一个发展阶段应该是什么,这样才能科学系统地制定每一个发展目标,使聋儿的听觉水平得到顺利提高。
(一)感知声音的有无
对于刚刚开机的聋儿,应首先进行感知声音有无的训练,这是所有听觉训练的基础。术前听力和康复水平较好的聋儿可能很快就能完成该阶段训练任务,而术前听力基础较差或年龄很小的聋儿会需要更多的时间完成此项训练。
感知声音有无的训练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
1、自然声响的感知。
很多家长在聋儿术前就经常给他进行察觉声音的训练。但那时由于聋儿听力损失非常严重,所以家长常常让他们听敲鼓、放炮或打雷的声音。而只用这些响度大、频率低的声音对耳蜗聋儿进行声音的感知训练是远远不够的。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让耳蜗聋儿听哪些声音呢?什么声音可以用来做听觉训练呢?简单地说,我们正常人的耳朵能够听到的声音都要引导他去听。例如:流水声、电话铃声、风吹树叶的声音、甚至翻书和走路时鞋底的摩擦声都可以培养他去听。这些声音他们是可以察觉得到的,但要经过相应的训练。还应该让聋儿多感受和欣赏音乐,体会音乐中的节奏和旋律。
如果家长主观地认为聋儿听不到小的声音,所以从不引导他们听,而只是在有大的声响出现时,才提示聋儿去听,这样他们会形成习惯,只听大的声音,而忽略比较小的声音。
刚开机时,大多数孩子声音大一点就会难受,声音小一点就听不到。如果在训练中注意培养他听各种各样的声音,聋儿听声音的效果会进步很快。随着他对声音的适应,医生在调机时可以逐渐扩大阈值和最大舒适阈之间范围,从而让他能听到更广泛的声音。
如果只让聋儿听雷声、鼓声这种沉闷的低频音,他们会对中频、高频的声音不敏感。而我们语言的频率范围是很广的,只能听到低频的声音是无法听清语言的。所以,我们要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听一些比较尖细的自然声响,如:炒菜时葱放到油里的声音、鸟的叫声、婴儿的哭声等等。
2、语音的感知。
我们给聋儿进行听觉训练的主要目的就是让他们能听懂语言。所以,从开机时起,家长就要给聋儿大量的语言刺激,让他们对语音有丰富的感受。这时,不要管他是否能给你反馈,也许他此时什么都听不懂,但大量的语言听觉积累对他以后听觉和语言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就象所有的父母对刚出生的婴儿会不停地说话,虽然他们明明知道这时孩子什么都不明白,而正是这些婴儿时期的语言刺激奠定了语言学习的基础。从聋儿开机时起,我们就要把他当成刚出生的婴儿看待。
有的家长认为聋儿开机后应该先进行自然声响的听觉训练,以后再开始语言的听觉训练。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前面我们已经讲了语言发展的敏感期是3岁以前,所以我们要抓紧一切时间让聋儿尽快感受和学习语言。自然声响和语音的感知训练应该同时进行。
家长从开始与聋儿沟通时,就要注意一些细节以免出现一些麻烦。很多家长在聋儿开机后,经常会在他身后叫他的名字,观察他是否能听到。当孩子回头时,家长就满意地离开了。这样过一段时间后,家长发现叫他孩子的名字时,孩子又没有反应了。于是家长非常着急,认为孩子或耳蜗出了问题。其实,这种现象很可能是因为家长经常叫孩子的名字,而当孩子给出反馈时,又得不到后面的刺激。逐渐他们会觉得别人叫他的名字很无聊而失去做出反应的兴趣。所以,家长要注意跟孩子多进行有意义的互动交流。当孩子对你的呼唤做出反应时,首先应给予鼓励的表示,并让他做一些简单的事情或递给他一些东西,让体会通过听和语言进行交流对他的生活是有意义的,从而培养起与人沟通的兴趣。
在这里,我要给家长介绍几个音,我们称为林氏六音。大家知道我们语言的频率范围非常广,包括低频、中频和高频。只有能很好地听取这些频率段,才能听清语言内容。我们要了解聋儿对各频率的听取情况,可以去医院测听。但家长不可能经常去医院,而林氏六音是家长在家里对聋儿进行听力检测的最为简便、也是较为准确的方法。因为这六个音包含了低频、中频和高频各个语言的频率段。如果聋儿能听取这六个音,他们就能较好地听取语言的各种声音。我们每天在给孩子进行训练之前,首先让他们听一遍林氏六音,以了解其耳蜗工作是否正常,程序调试是否适合,特别是比较小而且开机时间较短的聋儿,当耳蜗出现某些问题听不到声音时(比如导线接触不良,在显示屏上是看不出来的),他们不能主动告诉你,这就需要我们通过林氏六音的检测观察其反应。如果孩子反应良好,我们就可以放心去进行训练。假如他平时能对这些声音给出反应,而有一天突然不反应了,说明设备或孩子出现了问题,要及时找出问题并尽快解决。
只有在耳蜗工作正常,能给聋儿提供良好的听觉补偿时,才能取得满意的听觉训练效果;相反,如果耳蜗出现问题,训练者没有发现,还在照常训练,那你的训练可能完全白费。
下面我就给家长详细介绍这六个音,它们由低频到高频的排列顺序是这样的:m u a i sh s,简单地说,其中m、u是低频音;a、i是中频音;sh、s是高频音。这里要特别强调sh、s、m的发音。sh、s要发成清音,声带不能震动。假如发成shi si,声带震动了,频率就会大大降低,达不到测高频音的目的。m音不要发成mo,mo的频率比m要高,所以发成mo就不能检测他对低频的察觉情况。正常情况下,耳蜗能很好地察觉以上各频率段的声音。如发现聋儿持续对某频率段的声音察觉困难,应找出原因,并可与调机师联系。当然,这首先需要聋儿能配合对声音作出反应。
察觉声音的训练对年龄较大的病人是很容易的,他们很快会听到声音给出反馈:举手或告诉你“听到了”。但对年龄很小的孩子则需要一段时间的训练,而且为了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要采用一些游戏来帮助训练。通常我们用听声音放玩具的方法,这种方法比较简单,容易理解。
训练时让聋儿一手拿着玩具放在佩带耳蜗的耳旁,这个姿势主要是为了提醒他注意听。训练者发音时,要注意时间间隔的调整。有时很快给出声音刺激;有时等待一段时间再发音。这样是为了避免他通过固定的时间间隔判断是否有声音,而不是通过听。如果聋儿在间隔中稳定地等待,说明他的听觉察觉已完成的很好;如果在较长的间隔中他犹豫地把玩具放下去,说明察觉训练还要巩固。
在训练中我们要注意到很小的细节,一个小的忽略都可能会影响训练的效果。例如,训练者每次发音后都习惯性地把手放下来。有的孩子在训练初期还是习惯借助视觉的帮助,他们通过余光可以看到训练者放下手的动作,从而判断该放玩具了。我们要尽量排除聋儿视觉和猜想等方面的帮助。
对不同年龄的孩子要选择不同的玩具。3岁以下的聋儿可以选择套筒、套塔、乒砰玩具等容易操作的物品,只要听到声音放下或敲击玩具就可以了。3-6岁的聋儿可以选择“以形补形”这样的玩具,这种玩具在做听觉训练的同时还可以培养孩子细致的观察力和形状辨别能力,另外,这种玩具比较小,有利于锻炼孩子小肌肉动作和手眼协调的发展。
感知声音有无的训练还可以采用其它游戏的形式,如:让他听到“嘀嘀---”声后推出小汽车。
这些训练看起来很容易,但对于2岁左右的聋儿还需要一段时间的训练才能理解。很多孩子开始时拿起玩具就放,根本不注意听有没有声音,有的孩子自己发音后放玩具,而不是听别人发音。这种情况往往是只有一个训练者造成的,因为这个训练者在教孩子时要同时扮演发音者,经常要边发音边放玩具,所以孩子很容易把两个角色混淆在一起,为了帮助他们尽快理解,最好在训练中能有两个训练者,一个发音,一个听后做动作。让聋儿反复观察他们的演示,明白自己要模仿哪个人。这样会避免出现他自己发音放玩具的误解。
这种训练非常重要,教孩子学会聆听是所有训练的基础,而且这种训练的形式对调机有很大的帮助。当孩子学会听声音放玩具以后,能够配合调机,医生能够比较快的调出最适合他的程序。而调机的准确性为聋儿的听觉训练提供了保障。所以调机和听觉训练这两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在开机以后的训练中我们有意识的引导聋儿听大的声音和小的声音,使其感受声音的范围越来越广,聋儿的听觉效果就会越来越好。
感知声音有无的训练包括两个层次,一个是在提醒他注意听的状态下给出声音;另一个是在不提示的自然状态下看他对声音是否有反应。后者听觉水平的要求比前者高。
有时,家长在家里可以有意识的在其它房间叫他,培养他对远处声音的反应。例如:妈妈在厨房做饭,爸爸和孩子在客厅玩。妈妈在厨房喊孩子的名字、这时,爸爸要观察孩子的反应,如果孩子没有作出反应,爸爸要提醒他“听一听,有什么声音?谁在叫你呢?”然后带他到厨房看看妈妈在叫他。
在孩子刚开始进行康复训练时就要特别注意良好的交流习惯的培养,包括目光的对视、转换表达、共同关注等等,不少聋儿在和别人讲话时不看对方,这样缺乏与人交往的基本礼貌。还有很多聋儿总是不听完就急着开口说话,所以对别人的语言理解和模仿都不完整。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训练者过多地强调孩子单纯的机械性模仿,造成孩子听别人讲话时完全不考虑其含义、不思考,急于开口模仿。因此我们在平时一方面要强调他们听完整句子,听完再说;另一方面,还要多加强对话交流,让他逐渐提高语言的理解能力,学习问答和对话。有些孩子不关心别人的活动或谈话,当你跟他说话时,他不予关注,而是关心其它的东西。这也会影响他语言的进步和别人的交往。所以,在训练中我们还要培养与人共同关注的好习惯。

2

主题

77

帖子

77

积分

初级会员

积分
77
 楼主| 发表于 2012-10-4 09:39 | 显示全部楼层
(二)、感受声音的差异
耳蜗开机后,聋儿一般很快就能感受到声音,但术前听力损失严重或没有佩带过助听器的聋儿在训练初期,他们常常会感觉听到的声音是一样的。所以开机后听觉训练的第二个步骤是进行感受声音差异的训练。
我们要尽快让聋儿感受声音和声音是有差异的,它们代表不同的事物。在声音的各种特征中,最容易感受的差异是时长,也就是声音的长短。如a---和a--;“小白兔”和“兔”。还要感受频率的差异,也就是音调的高低,如:“哞---”(低)和“喵--”(高)。还有声音快慢的差异,如:“突、突、突”和“突突突”;还包括语气的差异,如:“喵---”(高兴)和“喵----”(生气)。最重要的是要感受音质内容的差异,如:“汪”和“喵”。

2

主题

77

帖子

77

积分

初级会员

积分
77
 楼主| 发表于 2012-10-4 09:45 | 显示全部楼层
(三)、闭合式辨听
当聋儿明白声音和声音是有差异之后,就要训练他们辨听各种声音或词语所代表的事物。比如、当他听到“碗”时,能指向“碗”这个东西,这样就是把声音和物品建立了联系。对于术前基础较差、刚刚开机的聋儿在开始进行辨听训练时,应采用闭合式辨听的形式。所谓闭合式辨听就是给聋儿一个选择范围,让聋儿从中选择听到的是那一个物品。
如果刚开始就不给他选择范围进行开放式辨听,可能会因为难度太大而影响孩子学习的兴趣,并会打击他的积极性。在闭合式辨听的训练中,要注意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这里的由易到难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选择范围由小到大
选择范围就是摆放物品的多少,刚开机训练时,给出3—5个物品就可以了。随着聋儿听力水平的提高,可以逐渐增加摆放物品的数量:8个、十几个甚至更多。这样干扰因素也就越来越多,难度也就越来越大。
(2)辨听词语内容由易到难
对刚开机、听力基础较差的孩子,我们要把差异较大的词语内容放在一组,以降低辨听难度。
①辨听拟声词:
    年龄小的孩子,我们一般从拟声词入手。如:汽车“嘀嘀”、火车“呜”、公鸡“喔喔喔”。拟声词在时长、频率、节奏等方面的差异比较明显,较易于分辨。最常用的拟声词有“交通工具”、“动物叫声”等等。
在选择那些词语内容放在一组时,要根据孩子水平调整难度。对刚开机的聋儿可以把这几种动物放在一起:牛(哞)、公鸡(喔喔喔)、小鸡(叽叽叽)、狗(汪汪汪)。“哞”是一个长音,频率比较低;“喔喔喔”是短音和长音的结合、是中频音;“叽叽叽”都是短音,频率比较高;“汪汪汪”是短音,频率比较低。在模仿叫声时,我们还要有意识地给出一些变化,不要千篇一律。如:“汪,汪汪”和“汪汪,汪”,让聋儿注意体会节奏的变化。如果对刚开机的孩子选择鸭子“嘎嘎嘎”、青蛙“呱呱呱”、牛“哞”、羊“咩”这样几个动物叫声放在一组就太不合适了。我们能感受到其中鸭子和青蛙的叫声很接近,牛和羊的叫声也很接近。对于刚开机的聋儿来说难度太大了,当聋儿的听力状况发展到一定水平时,可以选择这样的内容进行听辨。
    在拟声词之后,可以让聋儿听辨词语,但也要由易到难。
②辨听音节数量不同的词语
例如,把这样的词语放在一组出现:西红柿、橘子、梨。这些词语放在一组在词语辨听中是难度最小的。因为“西红柿”是三个字,“橘子”是两个字,“梨”是一个字,它们的音节数量不同,也就是字数不同。前面我们已经讲过:在声音的几个特征中,时长的差异是最容易分辨的。所以音节数量不同的词语放在一起比较容易分辨。聋儿可能没有听清每个字或每个音,但仍然可以判断听到的是哪个词。
③辨听音节数量相同但差异显著的词语
如:苹果、香蕉、橘子、黄瓜。它们都是双音节词,也就是说都是两个字,但声母、韵母和声调都有很大差异,不太容易混淆。
④辨听发音较为接近、容易混淆的词语
如:萝卜、菠萝、蘑菇。这几个词放在一起对聋儿来说辨听难度就大大提高了。这几个词语经常会混淆。
⑤辨听韵母不同、声母和声调都相同的词语
如白、拔、鼻。它们的声母都是b,声调都是二声,只有韵母不同,分别是ai、a、i。这是辨听韵母的训练。
⑥辨听声母不同,韵母和声调都相同的词语
声母辨听比韵母辨听的难度更大,所以放在韵母辨听的后面进行。例如:打、塔、马。它们的韵母都是a,声调都是三声,只有声母不同,分别是d、t、m。这是锻炼聋儿进行声母差异的辨听训练。
在声母识别训练中,选择哪些声母进行训练并不是随意的,也要根据孩子的开机时间和听力水平来决定。开始选择声母差异较大的词语放在一起,以后可以把容易混淆的声母放在一组。那么,哪些声母容易分辨,哪些又容易混淆呢?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要从辅音的分类入手。辅音根据其发音部位、发音方法分成几类。

2

主题

77

帖子

77

积分

初级会员

积分
77
 楼主| 发表于 2012-10-4 09:52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贴提示有非?法?字,发不出去,试试上传全文附件。
人工耳蜗植入术后语言训练.doc (167 KB, 下载次数: 411)

2

主题

77

帖子

77

积分

初级会员

积分
77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6 19:53 | 显示全部楼层
开机有2个半月了,可以接打电话了,没有字幕的电视也可以听懂,可以和妈妈小声聊天了,除了多人聊天听的不好,平时正常交流已不成问题。我现在的生活已离不开耳蜗了。

我的经验是:多和别人说话,比如买菜,比如和家里人聊天。多电脑语训。没有别的,就是要坚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签到|Archiver|版权|手机版|听障论坛

GMT+8, 2025-4-20 14:1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