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障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abelmosk

每天进步一点点(助听器知识汇集)

[复制链接]

13

主题

119

帖子

119

积分

初级会员

积分
119
 楼主| 发表于 2012-7-13 20: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挺忙的!今天抽空去验配中心调试了一下。现在才发现原来我的数字机现在被调试成线性放大模式。1:1,我跟验配师说在吵闹的环境太大声,让他把大声增益调小点。他说调小了我听不见的。因为目前无论哪个频段都已经是最档了,无法再调了。我真无语了。难怪我的听力下降了那么多,声音是放响了,听得见了。但对我的听力保护角度来说,是有害的!但是那么多年都听那么大声,已经习惯了。(验配师一开始怎么不跟我说清楚其中的利害呢!)我尝试把高频声音的增益放下来,真的听得不好,感觉好小声。看来一个优秀的验配师真的非常重要啊!把助听器当商品来卖的验配师真的会让你的听力康复受害不浅呢!麻烦各位高手给点意见,该怎么调试一下,可以听得更好?我有空还会去跟验配师协商一下,今天只略略看了一下调试界面,还没研究。有空要好好研究一下。

5

主题

33

帖子

33

积分

新人会员

积分
33
发表于 2012-7-13 22:41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楼主

47

主题

6950

帖子

6951

积分

钻石会员

积分
6951
发表于 2012-7-14 17:4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40楼(abelmosk) 的帖子

这真的不好调了,不如你尝试将大声增益降下来,将中高频压缩比调到1.5:1左右看看吧。如果感觉声音响度、音质变化较大的话,那就没办法了,今后只能换更大功率的机子。

13

主题

119

帖子

119

积分

初级会员

积分
119
 楼主| 发表于 2012-7-14 20:33 | 显示全部楼层
助听器使用者和验配师经常面临这样一个问题:助听器的压缩比调节到多少,其效果更好?

    据中国听力学网专家、加拿大达尔豪斯大学听力学教授蒋涛博士介绍,压缩比是助听器声音处理策略中一个比较难理解的技术。在实际运用中,它又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所谓压缩比,即输入信号每增加一分贝所需要的改变,表示为输入(input)/输出(output)。助听器压缩技术的应用可从根本上解决感音神经受损患者的重振问题,能让他们在不同的噪音环境下,更舒适地使用助听器。通过助听器压缩技术,人们可根据自己的喜好,调节不同强度输入声音的放大,以使轻微细小的声音得到很大的放大,保证使用者听清楚说话声,也可对那些突发高声的噪音调节到更小,以避免不舒适。因此,从本质上讲,压缩技术是选择性声音放大方法。

    蒋涛说,通俗地讲,对压缩比的调节有点像人们使用水管浇水时,通过压紧或者放松对水管的压力,从而控制水流量。如果希望少浇水,就将水管压紧些;反之,则对水管少压一些。同样地,在放大声音时,如果希望输入声音多放大些,压缩比便要小一些,最小压缩比便是所谓11的放大,即有多少进来,便放大多少,没有控制;而最大控制程度是81,即每8分贝的输入声音只放大1分贝。

    蒋涛博士介绍说,美国对中重度至极重度听力损失患者使用助听器的压缩比的效果进行了探讨。评估对象为21名患中重度至极重度听力损失且有助听器使用经验的患者。研究人员使用日记和交流等方式来评估患者的选择偏好,其结果很有意思,这些受试者在不同的压缩比中,尤其喜欢低频的低压缩比,而这些压缩比要比现在常用的助听器配方公式的比例还低一些。其中,有11名受试者更喜欢低频的线性放大技术,而14名受试者喜欢压缩比在高频比低频更多,也就是说,他们喜欢对高频声音放大更多些,这和人们的常识是不谋而合的。因为大部分难以理解的言语声处在高频,而大部分让人心烦的噪音是低频。另外,需要说明的是,这个试验表明,在验配助听器时,仅凭听力图、听损发作时间或过去使用助听器的经验,是很难预测患者个人的喜好的。

    那么,中重度至极重度听力损失患者最好使用什么样的压缩比?蒋涛博士认为,他们应该佩戴低频压缩比为11至21的助听器。考虑到不同频率的影响,这些助听器应该具备微调功能,以给予患者一定的可调范围。同时,还需认识到,任何助听器验配公式仅仅为验配提供了一些基本的参考数据和设置,不是一成不变的黄金定律。如果患者希望多听一些声音,验配师们应该“鼓足勇气,大胆调试”。因为只有在不断调试中,才能确定助听器最佳的参数配置。

13

主题

119

帖子

119

积分

初级会员

积分
119
 楼主| 发表于 2012-7-14 21:18 | 显示全部楼层

Re:回 40楼(abelmosk) 的帖子

引用第42楼林照跃于2012-07-14 17:45发表的 回 40楼(abelmosk) 的帖子 :
这真的不好调了,不如你尝试将大声增益降下来,将中高频压缩比调到1.5:1左右看看吧。如果感觉声音响度、音质变化较大的话,那就没办法了,今后只能换更大功率的机子。

先道声谢谢,应该叫你林老师了吧!西门子的天空ITC,验配范围是<85db,我的平均听损左耳大概是:76.6db,右耳大概是:83.7db,功率只能算勉强够,没有余地了。请教一下:低频,中频,高频已经全部满档,已经调到最大值了,是不是说明这机子的性能已经发挥到极致,真的就没办法再调了?!(我个人感觉肯定没那么简单的!但也不会复杂到难以理解,关键还是增益及压缩比的参数值!)我觉得西门子的音质偏硬、响度大,技术上难道没办法调柔和一点了吗?!欢迎各位高手指点一下!

47

主题

6950

帖子

6951

积分

钻石会员

积分
6951
发表于 2012-7-16 15:03 | 显示全部楼层
你现在是将增益调到最大,并且压缩比是1:1,跟传统的模拟机差不多了,一般会感到响度较大,至于声音偏硬除了跟压缩比有关外,跟其他一些因素也有关。
想声音柔和一些,很简单,增加机子的压缩比,或者是调低大声的增益,两者是同一个道理。

13

主题

119

帖子

119

积分

初级会员

积分
119
 楼主| 发表于 2012-7-21 22:20 | 显示全部楼层
助听器的放大线路及其特点

一、线性放大:
线性放大器的输入/输出关系为1:1,即输入增加10dB,输出也会增加10dB。助听器的增益是恒定的,输入输出曲线总是保持45度的斜率,一直到助听器的饱和点。            
助听器的放大器类型决定了助听器的最大输出。
A类放大器:Maxoutput<125dB SPL,失真大,适用于中小功率助听器。如:401CM1
B类放大器:推挽线路,低失真,耗电多,Maxoutput>125dB SPL。如:401CM2
1、削峰(PC):当超过最大输出时,输出波形的峰值就被削去。
优点:
(1)    保护患者的耳朵;
(2)    在削峰前,线性放大使得声信号尽可能的大而无失真;
(3)    起效迅速。
缺点:
(1)    削峰后,失真大,音质差,清晰度低;
(2)    削峰后,信噪比降低。

2、自动增益控制(AGC):降低助听器增益而不引起失真,从而限制助听器的输出。
(1)有关AGC的参数:
①拐点(CK/TK):压缩起效所需的最低输入声强度。
TK=60~80dBSPL(AGCI)
②压缩比(CR):压缩工作时减少的放大量。
CR=输入变化量/输出变化量
③起效时间:压缩开始工作所需的时间(1~5ms)。
④释放时间:关闭压缩,恢复正常所需的时间(40ms~)。
(2) AGC的类型:
①输入型自动增益控制(AGCI):反馈压缩控制电路设在电位器之前。压缩不受音量的控制,输出会因音量大小而改变。压缩控制拐点在恒定的输入声级上。
②输出型自动增益控制(AGCO):反馈压缩控制电路设在电位器之后。调节音量,不仅影响助听器压缩阈,而且会改变线性区域的输出
(3) AGC的优点:
①避免了大声对患者的刺激;
②避免了削峰 引起的失真;
③AGC不会影响语言的清晰度;
④信噪比保持不变。

二、非线性放大:
神经性耳聋患者由于听力动态范围缩小,产生“重振”现象(即小声听不清,大一点就觉得太响)。
动态范围=不舒适阈-听阈   
(图中显示出听力正常者与听力障碍患者的响度曲线)。

响度曲线
1、听力正常者的动态范围:120~140;
2、神经性耳聋患者,听力损失越重,动态范围越窄;
3、使用线性放大的助听器,就会出现:小声听不见(助听器增益太小),如提高增益,又会出现听大声太响的问题。
4、使用AGC线路,在压缩控制后会使患者听大声失去应有的响度感觉。
5、KILLION博士在1979年设计了一种非线性(小声大放大,大声小放大)放大线路~“K型线路”,也称为全动态范围压缩线路。(FDRC/WDRC)
6、全动态范围压缩线路与AGC线路最大区别在于:全动态范围压缩作用于整个语音范围(40~90dB SPL),在40dB SPL输入时就能启动压缩(低拐点),而AGCI线路在60 dB SPL输入时才启动压缩。
7、K型线路的相关参数:
(1)上升时间:指从反馈回路识别一个大的输入信号到对它产生作用所需的时间,大约为2~20ms。
(2)恢复时间:当输入信号变小时,放大器不再压缩信号和回到正常状态之间所需的时间,大约为50~100ms。
(3)压缩拐点(KNEE):压缩起效所需的最低输入声强度。
(4)压缩比:压缩时减少的放大量,CR=输入变化量/输出变化量。
(5)压缩范围:40~90dB。
8、K型线路的优点:
(1)小声大放大,大声小放大;
(2)在输入声级很高时,失真小;
(3)自动调整增益大小,减少手动调节;
(4)放大后的声音在可接受的响度范围,避免不适;
(5)最大限度的发挥患者的残余听力以获得最好的语言清晰度,能够适应高低变化不同的输入声级。
9、缺点:
(1)堵耳效应大;
(2)只适用于低频损失>20dB的患者;
(3)易引起啸叫,因为该线路高频放大比低频多。
10、K型线路的调节:
(1)首先将拐点调到最大,然后调整增益到适合的位置(55dB SPL的声音感觉音量适中);
(2)发出75dB SPL的声音,如患者觉得不适,调低拐点直至患者能够接受;
(3)确认:小声能听到,普通说话能听清,大声没有不适感觉。如拐点设的较低,增益变小,需要将增益调高,但在调整增益后需要重新确认、调整拐点位置。

13

主题

119

帖子

119

积分

初级会员

积分
119
 楼主| 发表于 2012-7-22 12:12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上午去了西门子专卖店,自己动手调试助听器。打开调试主界面有“精细调节”、“基本调节”、“助听器”等这几个调试项目。其中“精细调节”又分为“频响”、“压缩”、“语音/噪音/麦克风”、“其他”这四项。“频响”分三档:0.1K至1.12K为一档,1.12K至2.8K为一档,2.8K至8KHZ为一档。分别代表“低、中、高频”吧!,我将后面二档的db降下来,声音小了一点,但不影响清晰度。同时将“硬削峰”从“0”调至“-3db“,发现音质有细微变化,音质变得舒服了很多。然后打开“压缩”这一块,将“响声增益”的中频降一点、高频降得更多一点,同时保持低频压缩不变,将中,高频的压缩调至1.45:1,但发现太小声一点,逐步尝试将压缩比一点点降低,最后定在1:23:1,感觉响度缓和,声音响度变得低了。接着来到“语音/噪音/麦克风”这一环节,原来我的“噪音抵制”这一栏的功能是关闭的,难怪总感觉在吵闹环境好吵、难受。我将“噪音抵制”调至“low",试着打开电视听背景音,发现相对于关闭状态有改变,我又将其调至“mid",发现外面的说话声变得小很多,音质也失真好多。是否将声音当作“噪音”抵制了?!权衡利弊,我还是选择了“low"这一选项。“电感模式”有四档可供选择,“M”,“MT”,“mT”,“T”,我逐个选项选定,然后用手机通话,最终选择了“M”,发现这项效果最舒适。最后来到“其它”项,里面有个“反馈抵制”,有三项可供选择:“关”、“标准”,“慢”,我打开时,我的功能是“关”的状态。我将其选为“标准”。最后来到“基本调节”这一功能,主增益那些我没去动,只将响度中的“大声”调下一点,“语音”增加一点,“轻声”增加一点,但感觉有点堵耳,沉闷的感觉。逐再将声音质量这一块的功能点击“太沉闷”,发现效果不太好。再打开“精细调节”,发现里面的db参数值变化了。我逐个将其调整为原来觉得舒适的参数值。双耳调好后,又试了一下手机,电话、听了电视的声音。感觉不错。离开店门,来到大街上,很惊喜!发现汽车声、喇叭声的响度相对于以前,好了很多,响度也低了,声音柔和了点,不像以前声音大得有点剌耳、难受。与人交谈,发现效果相对于以前,有改变。目前感觉比较舒适,就是清晰度有待提高。但这款机子,是六年前左右的老产品了,论技术、功能、性能、蕊片等各方面,都无法和今天的机子比。今天的助听器,技术发展飞速,有了更多先进、人性化的功能。比如蓝牙技术等等。能调至这样,也算是已经把机子的性能发挥出来了!功率方面来看,这款机子的余地已经不大了!但基本满足了比较日常的生活功能。

47

主题

6950

帖子

6951

积分

钻石会员

积分
6951
发表于 2012-7-22 12:27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很不错啊,你逐渐调试,将机子每个功能的特点都弄清楚,这样子不但会提高适应能力、逐渐调试出最适合自己的参数来,并且还能在调试中学习到一些知识。

47

主题

6950

帖子

6951

积分

钻石会员

积分
6951
发表于 2012-7-22 12:32 | 显示全部楼层
没亲身调试过西门子的软件,不过我觉得这个硬削峰,应该就是MPO了,这人值降下来,那最大声输出也就降下来,能一定程度上提高舒适度,特别是大声的情况下。
我觉得你原先的机子根本就没调试好,基本上是按照模拟机的性能来调试的,没有从舒适度上进行考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签到|Archiver|版权|手机版|听障论坛

GMT+8, 2025-7-4 02:1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