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用第16楼罗聪聪于2006-09-26 17:10发表的 :
那是当然,可是这是一个社会的普遍现像,感受到孤僻不只是聋人中有,健听的孩子也一样的有,现在的学校是唯分数论是,一切向分数看齐.,成绩好的同学就不会感到孤僻.成绩差的同学大多会感受到或多或少的孤僻,因为只要你成绩好,就有老师爱,同学追.而那些成绩最差的,连个说话的同学都没有,人家理都不理,这是不管那儿都存在的现象,这和聋与不聋没有太大的关系,在这儿发贴的人也许会说普校受到过一点点小小的委曲,可是,美玉你想过没有,如果你父母要是不把你送聋校,那你那来的和人说话的能力?这个能力就能让你受用一辈子了,因为没有人会自愿不说话.光是从这点上你应当感谢你的父母了. 就楼上苏文先生举的例子,我可以这样说,他发的例子并不能说明什么普校不好,也不代表进聋校就能解决问题.一个婴儿,从出生开始到成人,这要经过最少十八年的培养.现在的家长,特别是聋儿家长过于讲求什么起跑线的问题.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是聋儿的性质决定了,聋儿不可能跟得上同学的进度,当然,一些优秀的聋儿在普校的成绩就在中上等,这是特别努力的孩子,用了平常孩子几倍的努力才取得好成绩.这些从越来越多的优秀的普校毕业的聋人硕士和聋人研究生身上就能看到.但是这样的人并不占多数,只是少数,中间的大多数最多也只能位居中等,个别的是跟不上进度的差生,苏文举例的就是跟不上进度的差生,这点苏文先生也许是举错了,这容易让人感到一种误区,现在的欧美各国是流行回归普校,过去欧美各国的选择是送进聋校,可是现在不同了,他们讲求的是溶进社会大家庭,这点上中国的聋儿教育就存在很大的误区,好多有听力的孩子让家长过早送到聋校,给孩子的一生带来了巨大的不可避免的重大损失.这就是进一步失去学习说话的能力,和享受到更好的教育资源. 我无意指责或者说怪现有的聋校老师的努力,我认为现在应当压缩聋校的规模,而不是盲目的扩大聋校,最起码应当把现有的聋校压缩一半以上,集中优质师资,来搞好聋校的建议,同时建立一些重听人学校,这样.,孩子在学校就能因材施教了,楼上的一些平时在普校上学,业余时通过专门的辅导班来进行学习,这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可是问题在于,那么分散的孩子怎么能集中起来?我建议大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就这些方面进行一下讨论!
为聪聪喝彩!你不愧为大家的带头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