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障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无耳斋主

再批判(中国)手语和汉语是两种语言((中国)手语是独立的语言)学说

[复制链接]

426

主题

4901

帖子

4904

积分

vip会员

积分
4904

贴图大师奖

发表于 2010-10-2 20:16 | 显示全部楼层
俺不搞教育,近年来的手语研究不大了解,二十年前中国手语编辑时帮了些忙,了解些情况,序言是中国聋协主席戴目执笔,闻大敏老师校的,富志伟等好几位先生都推敲过,戴、闻二位聋人前辈看法不会有错吧。
  本人也认为手语是一种言语,说视觉言语也可,也有体会,自己读普校的,当然用口语,一场大病聋了耳朵,声音听不见了,转读聋校学会了手语,手语和口语确实是两种言语,你能否定得了?手和口是二个不同的人体结构,手语看的,口语听的,说手语独立的也未尚不可吧,要批判?批的根据怕站不住。至于拿“绘画是一门独特的语言”来辩解,不行啊,小朋友的绘画能告诉你什么?小朋友的手语却能告诉我他要想说的事。
  手语研究愈来愈邪门,楼主您有根有据就批好了,批论点没问题的,岂非自找麻烦。

558

主题

6037

帖子

6050

积分

钻石会员

积分
6050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 20:3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之所以是中国人,是因为我们的语言(或者文化)特征决定的。

        如果照那些人说的手语是新语言或新语种,手语与汉语言没有一点联系,是截然相反的两种语言,那么我们这些打手语的人又是什么人?是哪国人?或者是什么民族?

        对于上面这些疑问,那些人就又提出了个说法,就是:“聋人是双语者”。也就是说,我们会汉语,又会手语,就相当于健全人会汉语又会英语或其它外语。这些人又由此延伸出了一个公式,就是:“手语跟汉语的关系=英语跟汉语的关系”

         且不说“手语跟汉语的关系=英语跟汉语的关系”这是什么混帐的逻辑,难道我们是中国人又是美国人,我们这不成了“中美国人”了吗?!再就是“聋人是双语者”这一提法来说,它本身就说不通,根本立不住足。比如一个美国人,会英语又会汉语,那这人属于哪国人?当然仍然是美国人了,即使他入了中国籍也是一个美国人。再之,如果一个人会三种、四种语言呢?难不成叫“三语者”、“四语者”?!

         就那些人关于“聋人是双语者”的荒谬提法,我会在接下来给予一一击破的。
我,人帅、成熟、稳重而又不失幽默,人称:少奶杀手。

558

主题

6037

帖子

6050

积分

钻石会员

积分
6050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 20:46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20楼新天地于2010-10-02 20:16发表的 :
    俺不搞教育,近年来的手语研究不大了解,。。。。。
手语和口语确实是两种言语,你能否定得了?手和口是二个不同的人体结构,手语看的,口语听的,说手语独立的也未尚不可吧。。。。   


你说的这些完全没错。不过你好象没有仔细看近十年来关于手语的争论或文章。

注意了,你提到的是“手语和口语”的关系。手语和口语当然是两种表现形式了,或者说它们是两种语言也可,对这我也是没有疑义的。其实,这两者之间的对比或相互独立并不伤及根本,就算手语、口语、书面语是三种语言,是相互独立的,也无伤大体。

而我所批判的,是“手语和汉语”的关系。
我,人帅、成熟、稳重而又不失幽默,人称:少奶杀手。

558

主题

6037

帖子

6050

积分

钻石会员

积分
6050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 21:05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20楼新天地于2010-10-02 20:16发表的 :  
   


我们是中国人,或者大学生在学语言学的时候,为了区分不同国家和民族的语言,一般这么说:汉语口语;汉语书面语;汉语写作。。。日语口语;日语书面语;日语写作;日语手语。。。英语口语;英语书面语;英语写作;英语手语。。。

恰恰是我们中国的那些人,却不认同“汉语手语”的提法,认为汉语跟手语一点关系也没有。。。

其实他们不提“汉语手语”,而只提“中国手语”,都是一样的。因为从广义上来说,中国手语就是汉语手语嘛! 我在前边第一第二页中已说过中国的“中”和中华的“华”的含义了。
我,人帅、成熟、稳重而又不失幽默,人称:少奶杀手。

5

主题

138

帖子

138

积分

初级会员

积分
138
QQ
发表于 2010-10-2 23:35 | 显示全部楼层
唉,这人太闲了就是不好。我琢磨了二十多年都没弄明白为什么中国人吃饭用筷子,而外国人吃饭却用刀和叉子,只明白了反正填饱了肚子

558

主题

6037

帖子

6050

积分

钻石会员

积分
6050
 楼主| 发表于 2010-10-3 14:3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24楼(大卫陈) 的帖子

你的意思是,只要效果好就行,别管用什么手段。。。
我,人帅、成熟、稳重而又不失幽默,人称:少奶杀手。

558

主题

6037

帖子

6050

积分

钻石会员

积分
6050
 楼主| 发表于 2010-10-3 14:45 | 显示全部楼层
继续。
        不管是双语者还是三语者、四语者,他们其实只有一个语言。
        中国聋人跟中国的健全人没二样,特别是年龄越大,就越趋同,越向大同化方向发展。我不是说中国聋人小时候就跟中国健全人小时候不一样,其实健全人幼儿和儿童的时候跟聋人小时候也没二样,只是在某一阶段如少年(部分聋人延伸到青年时期),与同时期的健全人发生了一些差异。再往后就就慢慢地大同了。(大同于一个语言下,即汉语言)
        这现象,充分证实了中国的一个古老的话,就是:九九归一。
我,人帅、成熟、稳重而又不失幽默,人称:少奶杀手。

558

主题

6037

帖子

6050

积分

钻石会员

积分
6050
 楼主| 发表于 2010-10-3 15:05 | 显示全部楼层
举例来说吧:中国人说话是一分为二的。比如有人请求你在某天帮助他办点事,或者有个人想在某天去你家做客。中国人当面口中说的是“行”;“很好”;“欢迎”。。。但心里想的却是“我才不帮你呢”;“你到我家干什么”;“等到了那天我找个借口或故意躲起来不在家”。。。。
         中国的聋人,特别是大点的聋人,“说话”也是这样一分为二的。并不会因为中国聋人是双语者甚至三语者,就改变掉的。
         请聋人朋友们想一想,你们是不是也是这样。一个中国聋人打手语说“行”“欢迎”,其实肚子里想的却是另外一回事。
         只有外国人,才会一是一,二是二,永远也学不会中国人这“本事”。因为这本事就是“中”的一部分,已流在中国人的血液和基因里了。
         从这现象上来看,请问那些人,到底是手语是中国聋人的母语,还是汉语言才是中国聋人的母语?!再请问那些人,你们这“双语者”的提法荒谬不荒谬?!
我,人帅、成熟、稳重而又不失幽默,人称:少奶杀手。

558

主题

6037

帖子

6050

积分

钻石会员

积分
6050
 楼主| 发表于 2010-10-3 19:03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手语是母语,汉语是外语”这一说法,那些人还有一另个说法是“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说”(即手语是第一语言,汉语是第二语言)。

           其实,不管是“手语是母语”还是“手语是第一语言”,都无法改变中国聋人的“中”,即中国人所具有的特性。从这点上来看,“手语是母语”和“手语是第一语言”它可以说是名不符实。

          对此我认为,中国手语本身就是“中”生出来的一个“华”,本身就具有或赋予了中华文化的内涵和要素,也就是包含着汉语言的要素。再说创造中国手语的人本身就是中国人,他创造的文化上的东西不可能是外国文化的和另外一种文化的。
我,人帅、成熟、稳重而又不失幽默,人称:少奶杀手。

558

主题

6037

帖子

6050

积分

钻石会员

积分
6050
 楼主| 发表于 2010-10-3 19:5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知道,人对本民族文化上的东西容易认同,也容易理解,而对于外民族的文化就不容易理解了,有人在外族那儿生活了一辈子,也没有理解人家的东西(文化),至多只认识个123而已。

        在这儿我再说点题外话。在外国的中国人,为什么叫“华人”?为什么几代后,仍保留了大部分中国文化的特征。联系“中国”“中华”的来历想一想,就很容易明白了。

        同样我们看到,中国手语中国的聋人就理解得快,中国聋人在手语跟汉语的转换上也很轻松,至少不是相反甚至抵触。这说明手语跟汉语在某一程度上来说,两者是一回事。否则,(中国)手语作为另外一种文化,是不可能跟汉语言(中华文化)如此轻松地交融、交会在一起的。照那些人说的,如果(中国)手语是另外一种语言(文化),那我们以手语为主的聋人又是什么人呢,就不是中华文化(中国人)了。

        可见,手语在某种形式上,如相对于口语和书面语,是不同的,也可以说是独立的。但从本源上来说,它跟口语和书面语一样,都是汉语言生出来的,是汉语言的延伸和另外一种表达形式。所以手语在这里并不是一种独立的语言。
我,人帅、成熟、稳重而又不失幽默,人称:少奶杀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签到|Archiver|版权|手机版|听障论坛

GMT+8, 2025-2-25 06:0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