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障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堂堂

以口语为主要交流语言的聋人的最迫切需求是什么?

[复制链接]

198

主题

2564

帖子

2571

积分

vip会员

积分
2571
发表于 2006-6-16 13:0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认为最迫切需求是加强宣传我们群体。社会及有关部门没有意识到口语族聋人的特殊性,聋人节、舆论和新闻媒介主要是关注手语族聋人,对口语族聋人关注比较少。
广州新聋人沙龙俱乐部欢迎广州及珠江三角洲高技能听障朋友,群号:21575915

22

主题

405

帖子

405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405
发表于 2006-6-16 13:18 | 显示全部楼层
平等的工作权利,其他都是扯淡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没理由别人免费给你提供一辈子助听器吧,还是得靠自己赚。

48

主题

860

帖子

860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860
发表于 2006-6-16 14:57 | 显示全部楼层
补充资料:
===========
2005 年中国听力学五大趋势和事件



《中国听力学网站》总编汉东声



在过去的一年里,听力学在各方面得到长足、令人激动的发展,无论是教育、临床科研、康复指导、学科建设,还是行业推进、国内外交流、政府支持和社会关注,均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新年之际,中国听力学网站编辑部在广泛征求各界人士和读者的基础上,选出 2005 年里具有代表性的突出事件和预示着有巨大影响的重要趋势,在此公布,以示鼓舞。当然,由于能力的限制和时间仓促,我们的选择不一定合适,谨以此抛砖引玉,在第 7 个“爱耳日”之际,希望更多的人来关注听力的重要和听力学在中国的发展。


1 . 2005 年 5 月 27 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访问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看望中心的听残儿童,并与他们一起共度六一国际儿童节。作为国家领导人,关注中国听障状况和康复进展,并对目前的现状了如指掌,充分表明中国政府对听残预防和康复的高度重视,将对中国听力学的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被列为 2005 年中国听力学的头号重要事件。


2 . 听力学教育在中国取得巨大的发展一年。其中由加拿大达尔豪斯大学和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在 2000 年开办的中加联合培养听力学研究生项目,在中加两国政府的的大力支持下,历时 5 年,招收了 48 名研究生,授课和实习 10 个学期,达到预期的目的。研究生在配备有先进听力教学和诊断设备的环境中,得到来自世界各地,包括中国的著名听力学教授及专家的指导,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其中大部分已经毕业,成为国内自己培养出的具有真知实学的听力学家,在不同的岗位发挥重要的作用。同时,听力学教育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普遍重视和重大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在 2005 年,全国已有近二十所大专院校、教育机构提供不同学术水平和类型的听力学教育极其相关课程,其中包括香港大学、浙江中医大学、首都医科大学、上海华东师范学院、首都联合大学等著名院校均开设了听力学的课程。国家教育部等已相继批准了部分院校设立独立的听力学和言语疾病专业。尤其值得提到的是听力学的招生范围已经扩展到非医学专业,这是发展听力学,使其成为一个独立学科的重要前提。因此,被认为是 2005 年听力学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趋势。


3 . 在 2005 年里,新生儿听力筛查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中国从 1999 年开始推广新生儿听力筛查这一技术,到 2005 年,中国已在全国 30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了不同程度的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在部分省市,听力筛查的水平已经接近国际标准,如上海地区的筛查率达 90 %以上,由 200 多听障儿童在 6 月龄前被确诊,其满意率为 90 %。根据美国儿科学会、世界听力卫生组织和美国听力筛查中心 2004 年的报告,美国新生儿听力筛查筛选增长 64.8 %。新生儿接受听力筛选的人数已经增加到了 89.8 %。

4 . 2005 年是中国助听器工业发展迅速、值得关注第一年。直至去年,所有国际品牌的助听器厂家已经在中国完全亮相。其中有 4 家来自瑞士、德国、丹麦和美国的厂家在中国建立了全球供应和生产基地,他们的产品占到全球 65 %的分额。而中国在全球助听器的作用则第一次得到充分的认识,被国际金融机构一致看好为全球助听器发展最重要的一个国家。丹麦的卡内基证券所在对全球 154 个国家分析的基础上,评选出 7 个助听器发展的新市场,而中国则首当其冲。 2004 年中国销售的优质助听器为 20 万台,占当年全球分额的 3 %,与成熟市场相比,中国没有满足的市场需求台数是 182 万台。因此,中国具有强大的新市场的爆发潜力,经过 2005 年的开发,到 2006 年,每千人的购买率将增至 2.5 台,可销售助听器台数将达到 612 , 000 台,占全球助听器市场的 9.1% 。中国不仅是助听器制造大国,更是前景无比的市场大国。


5 .听力学是一门年轻、发展迅速的学科,在国外的历史也只有几十年。在中国 , 听力学仍是一门尚待发展的新型边缘学科,其中关于听力学书籍的出版仍然匮乏,但在, 2005 年,我们看到一批高质量听力学的教材和书籍陆续出版,为普及听力学知识、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促进了听力学在中国迅速推广。其中包括由吴展元教授等编译的国内第一部详尽的《英汉双解听力学词典》、由王坚教授等主编、国内外 17 名卓有成就的听力科学家撰写的《听觉科学概论》、由王永华教授等主编的《实用助听器学》等十几部涉及听力学各个领域的专著填补了国内的空白,影响巨大。因此,被列为 2005 年听力学发展的不可忽略的趋势。


当然,在过去的一年里,还有许多重大发展值得一提,不过相比之下,温总理访问中国聋儿康复中心、听力学教育的蓬勃发展、新生儿听力筛查全面普及、助听器在中国的突出发展和听力学专著的纷纷问世应该是 2005 年当之无愧的五大新闻事件和值得继续关注的发展趋势。
听力保健研究http://www.blog.com.cn/user33/wukong/index.shtml

48

主题

860

帖子

860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860
发表于 2006-6-16 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人前一段参与网上《残疾人保障法》建议整理的时候,曾提出过下面建议,不过最后终稿讨论的时候被取消,这里重新贴出来:

==============
9、第五十四条[残疾人辅助设备的研发]
建议增加:“对技术含量和经济价值价格较高的残疾人辅助设备,如助听器和人工耳蜗等,国家应该拨出专款成立国家级听力中心(类似澳大利亚国家声学试验室与澳大利亚人工耳蜗研究中心),进行产品研发和制造。”
[说明理由]:助听器本身不仅仅是单纯的辅助设备功能,它同时具备了康复、无障碍环境、科技和经济、社会等方面的价值。
    1、听力残疾人配戴助听器本身就起到了程度大小不一的康复和无障碍交流等作用。
    2、在价格和普及方面,通过逐步实现助听器产品国产化,减轻进口助听器和人工耳蜗在国内的垄断层度,降低市场价格,让更多的聋人及国内数量日益庞大的老年性耳聋人口能使用上合适的助听器。(据相关报道,目前仅我国老年人口已经达到1。4亿,2025年到2040年又将从2。4亿增长到4亿左右)。
    3、助听器和人工耳蜗本身技术含量高,包括了听力学、耳科医学、声学、电子学、计算机学、材料学等等学科,助听器和人工耳蜗的研发不仅仅能促进国内相关科技水平的提高,同时也对国内相关产业经济也是一个推进。如某国外助听器公司05年4月~9月就实现全球销售收入折合约25亿人民币,就国内相关企业来说,2004年国内医疗器械工业企业产品销售收入排名中,西门子力斯顿听力技术(苏州)有限公司和瑞声达听力技术(中国)公司分别名列第五、第八名。
听力保健研究http://www.blog.com.cn/user33/wukong/index.shtml

48

主题

860

帖子

860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860
发表于 2006-6-16 15:13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多验配师对我说过这类话“中国助听器比欧美落后30年以上”,偏激的甚至说差距50年!”这倒不是说国内销售的助听器本身的性能差,因为现在可以买到和国外一样的助听器。但是周边环境问题,导致助听器远远没有发挥出性能。上万元的助听器,只发挥了其功能的一部分而已!
    比如公共场合(会议厅、影院、音乐厅、学校等等)的磁感应线圈,可以方便聋人通过助听器的电感功能,非常清晰的听到声音;还有电话电感功能,我以前配带耳背机的时候,上面都有个“电话档”,但是用来听电话一点效果没有,我很奇怪。后来用一部进口的电话机,用助听器的“电话档”一听,效果太棒了!原来“电话档”其实就是电感档,欧美市场的电话机内部的电感功能非常规范,为的是方便听障者使用电话,其实这也属于无障碍设施的建设,要知道,大多数重听人最头疼的就是接听电话了!所以我建议国内电话机行业也应该有这样的生产标准。

曾有聋人朋友感叹中国的手语教育和研究水平和国外相差太大,手语族聋人地位太低等等。其实口语族聋人的状况也好不到哪里去,呵呵。这,也许是中国所有听力残疾人的痛吧?
听力保健研究http://www.blog.com.cn/user33/wukong/index.shtml

12

主题

145

帖子

147

积分

初级会员

积分
147
发表于 2006-6-16 20:2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一名听人,但是会手语,在学校办手语社团三年了,我得承认以前不知道聋人还有手语族和口语族之分,
一提到聋人,大多数人都会想到手语,所以对口语族的了解实在很少,我也是最近认识了一个口语族才开始关注,
我觉得无论是听人还是聋人,大家要多沟通,有时候真的是因为不了解才有了误会,让我们大家共同努力,不要让误会存在吧!!

198

主题

2564

帖子

2571

积分

vip会员

积分
2571
发表于 2006-6-16 20:33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的话有道理。我讲个真实故事,郑州在线会员搞重听人聚会,请来一个热心学手语的机关干部(听人)参加,他不理解口语族聋人作为聋人却不学手语,还批评他们傲得不想学手语,弄得不欢而散。这个例子是很普遍的,大多数听人认为聋人群体肯定会使用手语,也是手语族聋人,舆论和社会都是这样看法。
广州新聋人沙龙俱乐部欢迎广州及珠江三角洲高技能听障朋友,群号:21575915

15

主题

66

帖子

66

积分

初级会员

积分
66
 楼主| 发表于 2006-6-19 10:56 | 显示全部楼层
字幕的事一直在做。这是所有的人都关心的。
说到助听器与人工耳蜗的辅助设施---感应线圈,想问问大家是否知道这方面的标准?网上哪里有这方面的标准?所谓可操作性的建议就是这样,这也是提案的要求。我们自己来把这些标准的条款提出来。。。供大家参考!

15

主题

66

帖子

66

积分

初级会员

积分
66
 楼主| 发表于 2006-6-19 11:20 | 显示全部楼层
to 灰人:
当时,没有人跟那位机关干部解释吗?既然社会是这样子理解重听人,就要随时做好解释准备,大家说呢?

48

主题

860

帖子

860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860
发表于 2006-6-19 11:37 | 显示全部楼层
to 堂堂:
其实后来已经和那位机关的朋友解释了的,但是社会上的传统观念不是很容易改变的(比如“十聋九哑”、认为只要是聋人都不会说话而应该使用手语等等)。而且,很多重听人其实也不排斥手语,甚至还主动去学过手语。但是由于他们成长、工作、生活、交际圈子等原因,现实中根本没有多少使用手语的条件,所以最终还是选择口语为主辅助笔谈和外界进行交流。

所以我觉得,在目前这种国内大环境下,首先要做的,还是在这些方面做一些普及和沟通方面的工作,让社会上逐渐注意到这个群体的存在和需要。
听力保健研究http://www.blog.com.cn/user33/wukong/index.s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签到|Archiver|版权|手机版|听障论坛

GMT+8, 2025-7-2 20:2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