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主】华乔(3517384483) 10:58:33
摄影的五条真理
1:既然你选择了摄影,就应该明白这只是你一个人的事情。
2:如果你不能建立别人无法模仿的个人风格,那就试试转行。
3:摄影没有什么难的,就是拍。不停地拍,相机很少会被拍坏。
4:一般来说:摄影的最高境界是走路。好的摄影家都奔走在路上。
5:不要相信什么速成之类的教义。摄影就是坚持在付出时间和金钱。
摄影的三个误区
1:胶卷依然有很大的魅力,摄影的数码化只是扩大了传播范围。
2:胶卷可能能拍出好作品,数码化的摄影已经无所不能。
3: 胶卷的使用者都是爱好者,而数码摄影不分彼此
【群主】华乔(3517384483) 13:48:19
华乔(3517384483) 2018/7/1 5:22:24
开始我的摄影生涯是我进入报社以后,我找来了大量的摄影史上的名家的著作进行深入的研究。一开始,我被亨利卡蒂乐布勒松的《决定性的瞬间》所折服,他规范了这样一种摄影的准则:客观,保持距离,象射箭一样命中靶心,洞察事件的本质等等。但是,很快,我就觉得所谓“决定性的瞬间”理论是一种摄影霸权,它把很多当代的更有意味的摄影方式排除在外,摄影其实有很多别的非表现的方式的。这是在与摄影同行陈为人赵为民王杰竺钢薛红滨顾力华白华阶屠知力俞新宝赖城钊谷小泉王志强张春海董鸿景谢伟管一明许海峰雍和曹明张坦等人的交流中,逐渐成熟起来的一种观念。
摄影是无限丰富的。
我依然选择乐凯胶卷,不过,随着摄影的工作量的增加,更多的选择是乐凯彩色胶卷,通过遍布街头的彩扩店冲印扩放。黑白和彩色的转换是否对我有深长的意味,直到现在我还是不能清楚地解释。我不是很精通暗房的技术,但是在家里却有一个标准的暗房和全部的黑白暗房器材。对一个沉浸在音乐中的暗房工作者来说,连续的几个夜晚的时间都是在显影定影中度过,这是一种至高的享受和休息。
《大众摄影》杂志曾经发表过我的天文摄影作品,而在上个世纪90年代,天文摄影还不是大众摄影中常见的门类。有人提出一种器材决定论的观点:认为不同的摄影家在使用不同的器材时,都会被归入不同的风格。这也许是一种偶然。生活中充满偶然,我称之为“机缘”。
2002年,和日本摄影家山崎政幸的在上海美术馆的相识是一次纯粹的偶然。摄影家对待自己的作品的态度是不同的,对于我来说,过去在西部旅行摄影的经验使得我懂得摄影是一个旅行记录,作品本身反映作者本人。那还是互联网刚刚兴起不久的时代,胶卷时代还没有完全过去,很多观点我和山崎政幸是通过邮件和照片及画册交换的,虽然不是很频繁,但是却为彼此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觉窗口。自由摄影师的困境是:必须自己经营自己的作品题材,而生活中有很多环境和机遇需要克服和把握。人,恐怕是有惰性的。
山崎政幸是日本共产党党员,他是一个很勤奋的摄影旅行者。小松健一和山崎政幸不同,在他们为了他们的旅行摄影奔走全球的时候,我早已经决定把自己的足迹就局限在上海这个城市的固定的几个地方和几个人身上。谁说摄影是一个与全世界发生关系的“借口”?和陆元敏顾铮等上海摄影界的一些摄影家的交往更坚定了我准备不再变化的摄影信念。上海当代艺术双年展我们三个是上海摄影三杰。
2003年,互联网和数码摄影已经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摄影时代。
胶片摄影天然的倾向于复制;数码摄影绝对的倾向于传播。
又是偶然,在外滩,我结识了西班牙摄影家瓦伦丁。在数码相机还是500万像素的时代,他已经开始为他的专题“山”建立了个人网站。以黄山云雾的黑白照为主页,包括了世界上很多著名山脉的照片。他的网站拥有巨大的浏览量。对于摄影家而言,摄影必须与一种独特的生活观念结合。有时候,它是一个摄影家终身保持的一种志趣。瓦仑丁可以算得上是一个“仁者”。他对山的关照正是他和平的信念。
上海的摄影界一直有自己独特的国际视野。记得杨绍明同志邀请塞巴斯蒂安萨尔加多在上海举行他的摄影展和专题讲座时,上海的摄影家都深深为之感动,我当时刚刚初出茅庐,用乐凯SHD400胶卷拍摄了一幅他的环境肖像,以此表达了我对他的敬意。
森山大道和荒木经惟也来过上海,在与他们的交流中,我也体会到日本摄影家对于摄影观念的传播有他们个人化风格的诠释。
在上海,各种摄影活动是如此丰富,以至一些女性摄影家也以她们独特的作品风格面对观众。留学法国归来的女摄影家陈爱可在中山公园内的画廊里向我们展示了一系列经典布光的人像摄影作品,其作品已经超出了传统意义上的人像摄影。而佳能公司也不失时机地将她塑造成了新的摄影偶像。2009年以后,我成为尼康注册摄影师。还是偶然,竟然在上海遇见了美国摄影家蒂姆李。非常惊讶于,在今天还有这样用宝丽来从事创作的方法。他对生活的记录,以及对色彩的超现实的渲染,实在是相当前卫。当代艺术的观念借这种怀旧的手法表现,着实让人耳目一新。
实事上,在“全民摄影”时代,摄影已经变成了一种“神话”,这是符合摄影的超现实的特征的。我经常使用自己的500万像素手机拍照,而且喜欢把它传到我的微博上去和众多陌生的网友分享。
我们经常开玩笑说:21世纪,不懂摄影的人们几乎就可以被归类为“新文盲”。非常有意思。
大众视觉狂欢的体验确实是这个我们时代的特征。
《美学和摄影》这本书中曾经谈到:摄影进入数码时代,拍摄合成和传播将在未来几十年改变摄影的固有美学规范。这是确切的。
伊安杰里夫《摄影简史》中的一段话可以作为我和许多一起在摄影之路上跋涉的同行共勉之辞。他写道:照片所定格的迷人世界是不可转述的。照片折射的其实是相机背后的摄影家所处的时代的灵动状态以及摄影家的行为的各种尝试与可能。摄影是人类志趣的缅想和检阅,摄影家的趣味和观念使他们创作的照片散发出他们那个时代难以言喻的美。
丙申年的上海热,极其热。天上的云被广播电台称为水晶天。39度。
气温在这个丙申年的仲夏之后立秋来了以后,还在传达出上海的热度。
阳光,真实而艳丽,云也是水晶一样,表达着对上海这个城市的爱意。
上海鲁班路星光摄影器材城,电梯被挤得满满。不适合超重的摄影家和摄影装备。
男人,自然不必说,重装上阵。女人,已经网络化。照相机和智能手机。好大一群人。
SG会议展厅很小,小了些。但是,更能衬托出上海摄影家们的人际圈。都是知心人。
当然,不能不提一下我们敬仰的老前辈 朱钟华 老师。《上海一瞬》,首发,黑白,100元。
笑声·,不断地笑声。这是盛会。:+)
和女摄影家们不同的男人,哦,应该说是上海男人,搞摄影的。面对女人的手机合影,局促了。
雍和,摄影包依然是沉甸甸的。所以,人有些歪。
王杰,胖,还是胖。埋头白发,思思梳理。微笑。
谁能知道:他两是当代上海摄影的两位超级侠客?
男人,对,男人之间,需要握手。是手感问题啊哈。。。。。。
摄影家的手,不同于常人的细腻微妙体感。何须多言,手,既然按快门。就懂得掌心相合的惺惺相惜。
施瀚涛林路,两位风声笑谈。说的还是书和展览。不像是知识分子的西装革履,倒像是市井民间爷叔。
兜兜转转,叙旧。寒暄。敬仰。不是任何的客套和繁文缛节。摄影,贵在真实。情感的真实和镜头感。
董鸿景,上海当代摄影的佛爷。董鸿敏是他的姐姐。一家姐弟,两个尼康专业摄影高级摄影家。
我们大家都明白。
郑宪章 和 支抗
对,两人是大师。因为,今天,休息。所以,绝对不需要拍照。
只是,彼此关心身体健康。谈谈减肥和戒烟。当然,多吃水果。
朱峰的名片,并不意外。
是学生,也是江湖高手!
朱峰:“我现在再再次拍城乡结合部”。嗯?哈哈。。。。。。
明白了?对,说什么人文气息,多余。在城乡结合部,人,没有文化。只是,在上海生存。
预料到了:朱峰,若干年后,也许会是上海摄影的又一座珠穆朗玛峰。
山,总是和山在一起。因为,文脉水脉人脉是血肉关系。
山,在上海摄影有多座。无需仰望。在这里,就在这里。
管一明 和 赖成钊。
文,武。两座昆仑。
周红钢,被晒得黝黑。钢,是男人的黑。
当代摄影在上海,永远是红的。
我们是摄影家。
我们是上海摄影家。
当代上海,是我们的。也是你们的。
我们,都是这个明媚天空中的太阳。光线,好极了!
与君共享。
革命 华乔 当代摄影
华乔(3517384483) 2018/7/1 6:37:3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