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
6950
6951
钻石会员
举报
54
205
206
初级会员
引用第10楼林照跃于2014-04-30 18:32发表的 : 2、高频补偿过多,可能会带来掩蔽低频的问题,影响这类群体的正常言语识别。 ------ 这点我在以前调试时深有体会,主要是舒适性反而下降,清晰度却没有相应提升
23
112
113
15
120
引用第14楼土木于2014-05-01 21:57发表的 回 12楼(俱往矣) 的帖子 : 谢谢好图,以前也看过类似的图。 不过我们也得考虑下,我认为这张图是针对听力正常或者听损较小的人而言的,他们听辨声音是基于频率,能够辨别各个频率,从而识别语音。 但是,听损很大的人(感音神经性),他们失去部分高频率的识别能力,辨别语音更多基于“语音包络图”,国外对此已有研究,也是近几年才出现外文资料关于此方面的论述。这是个很有价值的参考。
引用第17楼林照跃于2014-05-02 11:08发表的 : 土木兄的意思是,针对不同听力损失程度的佩戴者,尤其是高频损失程度不同的人而言,其补偿策略应该是不同的,但都有一个共同点,要保证250--3KHZ之间的听损要补偿到位,才能基本发挥助听器的效果,否则效果无从谈起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查看 »
签到|Archiver|版权|手机版|听障论坛
GMT+8, 2025-7-1 09:3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