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障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abelmosk

每天进步一点点(助听器知识汇集)

[复制链接]

47

主题

6950

帖子

6951

积分

钻石会员

积分
6951
发表于 2012-6-29 06:57 | 显示全部楼层
1.体积更小(全部向深耳道机发展);
----------
目前的技术来看,全部向深耳道机以及IIC机发展还不现实,毕竟深耳道机的功率、方向性降噪及一些主要参数指标无法达到要求。比如目前最大的市场美国,新用户中近70%的人都是用耳背机的。
如果无线传输技术取得突破的话,今后眼镜式助听器可能是一个突破点,它具有IIC那样的隐蔽性,耳背机一样的功率及其他性能。

13

主题

119

帖子

119

积分

初级会员

积分
119
 楼主| 发表于 2012-6-29 19:07 | 显示全部楼层
标准测听法
一.基本概念:
纯音测听:通过气导耳机和骨导振子传声,由此判断人耳在各个频率上所能听到的最轻的声音。
耳科正常人:具有正常健康状态、耳道无耵聍堵塞、无过度噪音暴露史、无耳毒性药物史、无任何耳疾体征者。
听阈:在规定条件下,以一定规定的信号进行的多次重复试验中,对一定百分数的受试者能正确判别所给信号的最低声压。
痛阈:在规定条件下,以一定规定的信号进行的多次重复试验中,对一定百分数的受试者所无法忍受的最大声压。
听域:
从下图不难看出我们有丰富的听域用于感觉言语,任何一种说话声音都由高低音组成,在言语出现的最低频率为200 Hz 最高频率为8000 Hz 。小声耳语30dB 的声音水平,很大声的谈话其音量约平均80dB 水平。这些范围可称为言语动态区域。这个区域相对我们耳朵的听域小很多。某些人在听不清别人说话之前已经有一定程度耳聋。



纯音听阈零级:纯音检测的听力计零级并非是没有声音,而是正常人耳在各个频率刚好听到的听力级水平,表示为0dBHL。
气导(air  conduction):声音在空气中经过外耳、中耳传到内耳的过程
骨导(bone conduction):声音激发颅骨的机械振动将声音传到内耳的过程。
掩蔽:masking
a)    一个声音的听阈因另一个掩蔽声音的存在而上升的现象
b)    在测定一耳的听力时,常对另一耳加噪音以避免影响该耳的方法

二.纯音检测方法
1.测听简介:
声音的传导主要有两条途径:气导和骨导,正常人耳传导途径主要是气导。
1)正常人耳的听力范围是20---20KHz,但不是对各个频率都有相同的敏感性。最敏感的区域是3000---4000Hz。但人类日常交流最重要的语言频率范围是125---8000Hz 。
2)听力计零点:听力计上的0dBHL并非是没有声音,而是正常人耳在各个频率刚好听到
的听力级水平。

2.听力计简介:
1)气导测听:通过空气传导来检测听力。
耳机:蓝色----左耳,红色----右耳
2)骨导测听:通过振动乳突部位来检测听力。
3)手持开关:听力损失者在听到声音后按动此开关。

3.纯音气导测听步骤:
1)用耳镜检查患者耳部,清掉太多的耵聆,并询问记录病史。如若选配人员发现有下列情况时,应立即推荐患者作必要的检查:
1、    听力突然衰退;
2、    耳部疼痛和耳中出现分泌物;
3、    眩晕和平衡失调;
5、明显的耳垢、异物和耳廓变形。
2) 向患者说明检测的目的和方法,并带好耳机;
3)先好耳,后患耳,从1000Hz,40dBHL开始检测;
4)给声不规则,时间为1 —1.5秒,间隔两秒;
5)从1000Hz开始,无反应加5dB,有反应降10dB(升5降10法),在最低听力级,有两次听到即可确认为该频率的听阈,存储(store);
6)测听频率顺序为:1000、2000、4000、8000、250、500、1000Hz,若相邻频率之间的阈值超过15dB,则应补测中间频率(3000、6000HZ);
7)若复查1000HZ听阈比原先好10dB以上时,所有点全部重测。

4.纯音骨导测听步骤:
1) 说明测试方法并为患者戴好骨导耳机。
2) 测试顺序:1000、2000、4000、500、1000Hz 。
5.掩蔽:
纯音耳间衰减,气导为40dB,骨导0--5dB
A.气导掩蔽
1) 当两耳气导听阈相差≥40dB时,需要用窄带白噪音对好耳进行掩蔽,以防止出现影子曲线或镜像听力图(好耳替差耳回答,偷听)
2) 向患者说明:倾听测试音,忽略另一耳的掩蔽音。
3) 掩蔽音量级:40dB或好耳气导听阈加10dB 。
4) 测试顺序:若差耳能听到测试音,增加掩蔽音5dB,若重复3次(即增加15dB掩蔽音)后差耳仍能听到,则确定为差耳该频率的听阈。
B.骨导掩蔽
1.病人戴上骨导耳机,将振荡器置于耳后的乳突,尽量接近耳廓但不能接触耳廓。
将声输出模式由气导变为骨导。
2. 测试方法同气导测听,但骨导测听的范围一般比气导窄,为250~4000Hz 。
3. 掩蔽:在骨导测听中,一般情况下当双耳骨导听阈值相差15dB时,需对较好耳朵进行掩蔽。掩蔽方法同气导测听掩蔽,但如果不需要精确的骨导听阈值可不使用掩蔽。
4. 以下情况可不做骨导
1. 气导正常,测听优于20dB HL 者
2. 除高频3K 或4K 凹陷外,其它频率气导听力正常。
6.不舒适阈测试
1.    1000HZ,70dB开始,每次增加5dB
2.    观察病人表情或者让病人在难受时作出相应反应
3.    记录当前频点纯音级
4.    符号“U”

7.听力分析------听力图
首先列出听阈测定用各项符号:
项目         左 耳  (L)      右 耳  (R)
气导            ×                     О
气导,加掩蔽       正方形                 △
气导测不出            ×(右下)     О(左下)
骨导            >             <
骨导,加掩蔽     左开口方框    右开口方框(不好意思,某些特殊符号打不出来,也贴粘不了)
骨导测不出            > (右下) <(左下)

8. 听力损失的类型:
正常听力:气骨导均正常;
感音神经性聋:气骨导相同的听力损失,以高频下降为主;
传导性聋:骨导正常,气导损失,有气骨导差,一般>20dB ;
混合性聋:气骨导均不正常,有气骨导差,低频分离,高频渐合。
9. 听力图形状分为:
平坦型曲线、渐降型、明显下降型、上升型、槽型、陡降型、碎片型或岛状型

13

主题

119

帖子

119

积分

初级会员

积分
119
 楼主| 发表于 2012-6-29 19:10 | 显示全部楼层
标准测听法的链接网址:http://wenku.baidu.com/view/224ffc1ea76e58fafab003b2.html

以后还是发链接比较好,好多符号、关键字都是通不过审核的。

13

主题

119

帖子

119

积分

初级会员

积分
119
 楼主| 发表于 2012-6-29 21:32 | 显示全部楼层
聋人在线应该算是听障类网站中比较大型的、影响力比较大的一家网站了。
    虽说时间显示不准确等这些问题对我基本没什么影响,但长远发展来看,能够改进的地方尽量改进吧!这样网站才会越来越完善!版主你也辛苦啦!

13

主题

119

帖子

119

积分

初级会员

积分
119
 楼主| 发表于 2012-6-29 21:37 | 显示全部楼层
真希望多些人上来,发表一下使用心得和经验交流。
要是能够多一些验配案例的描述就更好了!
看的人多,回贴的人少哦!这不是我想要的结果哦!

1

主题

55

帖子

55

积分

初级会员

你好,再见。

积分
55
发表于 2012-6-30 12:06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楼主。

47

主题

6950

帖子

6951

积分

钻石会员

积分
6951
发表于 2012-6-30 21:3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些知识确实比较有用。

13

主题

119

帖子

119

积分

初级会员

积分
119
 楼主| 发表于 2012-6-30 21:45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我这些文章都是入门级的知识,最基本的,也是比较实用的。慢慢来了!一口也吃不成大胖子!你的专业知识才厉害!多多指教啊!

47

主题

6950

帖子

6951

积分

钻石会员

积分
6951
发表于 2012-6-30 22:0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些基础知识扎实了,专业知识很容易上去的,只要勤学习肯钻研

13

主题

119

帖子

119

积分

初级会员

积分
119
 楼主| 发表于 2012-6-30 22:05 | 显示全部楼层
根据国际标准,听力损失程度分为以下几类:(分贝,即dB)

正常听力::-1025分贝,对一般的声音及语言分析清楚

轻度听力损失:2640分贝,对细小的声音难以分辨,如树林风吹声

中度听力损失:4155分贝,对日常语言有听觉上的困难,与人交谈感到模糊不清,开始需要借助助听器的帮忙

中重度听力损失:56-70分贝,对与较大的谈话声、汽车声仍感到模糊,助听器帮助较大

重度听力损失:7190分贝,对叫喊声音及洪亮的声音,如汽车喇叭声、鼓声才有反应,助听器帮助较大

极重度听力损失:90分贝以上,通常极难感觉声音的存在,需要靠助听器辅助,才能感受声音的震动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签到|Archiver|版权|手机版|听障论坛

GMT+8, 2025-7-4 02:2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