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障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斜风

[转帖]聋人的身份凭证---手语身份说

[复制链接]

1

主题

14

帖子

14

积分

新人会员

积分
14
发表于 2006-7-25 03:51 | 显示全部楼层
聋人的身份凭证---手语身份说
(来源:聋星网 阳冰 2003/2/13)
  阳冰自一岁起沉入无声,快乐天真有三十年矣,为求平等,走遍江湖,途中得到无数朋友帮助。阳冰了却心愿,最终怀着极大的满足感活在这个世界上。文字成了哑巴唯一的武器,成了聋子生活的唯一拯救者。展望流石三十一年的生活,受无不苦,战无不败,仍自洋洋自得,偏执不依。鼻青脸肿之余,臭手不忘上下舞动,瘦长不弱的猿臂灵动之至,手语成了我的第二生命。
  刚进跨国集团供应部上班后在工作中见到一个聋人,花房绿化队花匠,有三十七岁左右,说他的文化程度如何,在下满脸的悲痛欲绝;说他的养花护花和根艺制作如何,在下满脸的惊奇敬佩。我就说你文化低怎么和别人沟通?怎么生活?他乱抓乱打地说着什么,我根本看不懂。他不耐烦地打大大的手势:手语呀,我怕什么?哦,再没有文化的人有手语就是了,只不过不怎么规范。没想到我这么一说差点把他招疯了。他冲我连喊带嚷地发泄了一大通,吓得我噤若寒蝉。然后,他指着自己胸前,指着蓝天哼哼个不停,并努力整理出他的说话要点若干:
  1、公司好多的领导都认识我呗,解决我问题可就方便了呀;
  2、我没有文化怕什么?手语是我的语言。别人承认我,我很自豪。好多人都愿意和我学手语,我帮他们养花护花……
  3、总之,我没有文化,这是不开心的事情。但我的心是自由的,象蓝天那么宽广。
  最后这条思维要点可够深刻的。这位四十出头的中年聋人,用那些乱七八糟的手势整理出了理性的观点。我吃惊地问:“这个意思又是从何说起?”他说他没有文化,但在生活中用一年多的时间积攒下了根艺制作的知识。自从他成为了根艺师之后,在公司六千职员中没人不认识他的,工作也绝无半点孤苦伶仃,很多朋友都叫他哑巴师傅。我想了想他说的也有道理,就好言安抚一番。但这中年聋人死活不能忘怀打手势带来的快乐,又说他没学多少文化,开始一直痛不欲生,整天都神思恍惚的郁郁寡欢,就像…他连喊带嚷地发泄的说:“就像灵魂被吸走了一样。”记得有一天,他骑车在路上遇见了我,说:“你不明白,我的手语身份被尊重,我现在在生活上什么困难都没有了。”
  这句话牵扯出一个很少有人提及的话题:手语身份。
  对我们自己来说,自身的存在当然是不容置疑。然而,对别的任何人来说,要意识到我们的存在首先就得承认我们的“身份”。比如“这是残疾人”,“这是聋(哑)人”等等,而我们的身份又通过各式各样的形式,如手语(哑语)来加以确认。倘若失去了所有的“身份凭证”,那么对别人而言我们将荡然无存。我们的一切“身份”就此抹消,仅在回忆中留下曾经存在的轨迹。
  “手语是一种语言”,这需要社会承认我们聋人的语言。猿人到人类的演化时期当中,交流靠手势(不能以其取为手语,因为手势不存在声音语言)来完成。猿人手势在学术角度来看是肢体语言。之所以给其起肢体语言的“语言”二字,因为猿人靠手势来交流,以此生存发展,其有群体性质的社会意义。说深了就是说有原始萌芽的人类文明性质(写到这,突然想说一声:舞蹈也是肢体语言,这篇因为是对聋人手语的身份学术而言,所以舞蹈、武术等肢体语言先放在一边,其他艺术的学术范畴再深刻地概括细述)。猿人群聚在一起征服自然,以保护猿人自己的生命,以赖于在危机四伏的自然界中生存。猿人的集体活动都靠手势来完成。在肢体语言、集体活动、平等分配等的原始社会背景下,透露着原始社会的文明。所有这一切都是肢体语言明显地起了重要作用。然而,猿人不知道自己在集体活动中的社会意义,继续团结与自然界作斗争,于反反复复的劳动中促使着语言的发展。 (废话,教条主义~~)
  聋人手语和猿人手势不同,但深入地探索就可以发现其有相通的地方---交流。因为聋人失去听力,以肢体语言来弥补生理缺陷,这是客观决定的(健全人的惯性思维是以口语为载体:客观使然)。比如婴儿刚出生,没有听力功能的孩子,即使大人不打手势,婴儿自然会使用双手来表达:肚子饿,然后张口要饭。慢慢长大后他要活在社会中,没有交流怎能行?他拼命往社会挤,手语就产生了。但试问手语是人类发明的语言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手语是丧失听力后凭人身本能导致的手势(注:不同于手语的意义)的产生。手势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以上是谈谈手语的来源和哲学概述,以下要写的是手语存在的目的……且慢!写其存在的目的之前,试问手语是哪来的?手势是手语的骨骼,大概二百年前(此时间是否精确,交给将来成立的手语研究机构考证~~~)外国慈善机构成立聋儿学校为聋儿进行教学,研究发明新的肢体语言,因为肢体语言里含有文明语言,所以手语中有社会性质的一种语言----人类特有的语言(文字和声音)在聋人身上是怎么表达出来?自然而然将手势和文明语言一起打,是手语。手语中的“语”,可能指人类特有的语言和社会文明。所以手势是手语的骨骼也不为过。当然我个人概述缺乏科学考证,需要手语研究机构来解决。(这是我为什么呼吁成立手语研究机构的原因…)目前的社会中有聋人群体的存在,接受我们的同时,继续对我们进行教学,以手语教学来培养我们,长大后去适应社会,去工作,去贡献,直到人生的终点。
  每个聋人,在通常情况下他都拥有自己独一无二的身份,也就是手语。这个语言通过聋人无限的使用,最终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又从而形成他们身份凭证的一部分。对于聋人来说,他与我素昧平生,天南海北,我们在社会上相遇,他即可通过手语来与我交流,确认我,接触我,那么“手语即我”。我的手语身份就是我在社会上的聋人形象。在别人的潜意识里——我甚至依赖着自己的手语存在于社会。如果我失去了这个手语身份凭证,他就无法与我联系,将我确认,保持接触,对他而言我将不复存在,匆匆消散如雨后彩虹。
  然而这个手语恰恰又是那样容易被歧视,不就是哑巴的语言么?我们与健全人之间唯一文字交流的门被关上了。因为这是对手语身份凭证的歧视,由文字而建立起来的笔谈交流随之被通通歧视,唯一的桥被截断了,音讯茫茫。聋人生活从此只剩下回忆,一切只待从头再来,怅然而无可奈何。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存在,这种存在被错综复杂的手语交叉证实,从而确保其坚不可摧。至少谁也不能拿一大活人当空气看待,仅仅是实质性的“肉体凭证”就能让我们存在得高枕无忧。然而在社会中,我们从交流上被大大小小的手语和文字包置换,仅以多姿多彩的精神形态存在于无声里,我们将拥有特殊的语言身份----手语,并且取得身份凭证来将其确认。可惜这种“身份凭证”却又是简单的、抽象的和脆弱的,当我们将它们丢失,我们又能依靠什么向别人证明自己在社会中的存在?如果随着“身份”的消失,我们也许将失去手语所带给我们的聋人文化。这种如此的身份却不容置疑,我们将要保留“手语是我们的母语,手语是我们的唯一文化”的权利。
    对于中国的2000万聋人而言,在社会中最重要的身份凭证是:手语、以文字交流的笔谈。这二种凭证独立或者交叉确认了我们的社会身份,我们又通过这种社会身份进行与他人的联系沟通。一旦失去,就仿佛将我们从社会上切割下来成为与世无缘之岛,在情感或者工作上,造成的损失委实难以估量。
  在国内,聋人人数超过2000万,这是一个相当惊人的数字,在事实上形成了社会的一种文化。凡是自命为聋人者,多半拥有二种语言----手语和文字,用于情感、交友或者工作交流,手语和文字通常被称之为聋人的交际工具,丝毫不以为过。手语赋予了我们身份的某一部分,这相当于我们现实身份中的残疾证。现实中我们依靠手语和文字与别人保持联系,在社会上则依靠文字。只要静心思索手语对于我们的意义所在,那么手语的社会地位也就不言而喻,它具有更丰富的功能与惊人的表情效率。手语对于世界实在是不可或缺。但是……我们也有理由在依赖的时候感到手语的脆弱。
  通过手语,我们让别人认识并感受到我们的存在。通过文字的交流,我们与别人相识相知,互通往来。当我们失去自己的社会身份,我们将从别人的视野中被剥离开来,对他们而言则是升天遁地,这个身份所意味着的一切从此化作飞灰。虽然就算是这样,我们依然可以以笔谈方式在社会上倏忽来去,可如果失去所有的关注和交流,我们的社会生活还剩下了什么?
  手语是我们社会的身份凭证;手语是我们母语;手语是我们生存的唯一文化。三个意义加起来,我们发现手语是我们聋人文化的根源。

0

主题

36

帖子

36

积分

新人会员

积分
36
QQ
发表于 2006-7-29 12:45 | 显示全部楼层
正常的我们也应该多学习手语,这样能更加贴近聋哑人~~~
生活已让我们失去很多,我们不能让生活失去更多。

1

主题

18

帖子

18

积分

新人会员

积分
18
发表于 2006-10-20 15:2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虽然晚了看你的文件 不过我还得说 看了你的文章后 深有感触    想想再多说也无法用语言说啊!因为我是聋哑人 徐州人 还在上高中  将来去社会该用手语和写“字”容易融化多了但不知道 今天社会人人能“和蔼”接受聋人的我们 罢了 别说远了 该说你的文章 觉得 真的很棒!!!

18

主题

230

帖子

230

积分

初级会员

积分
230
QQ
发表于 2006-10-26 09:34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子受教了

214

主题

2240

帖子

2241

积分

顶级会员

我明白了!

积分
2241
QQ
发表于 2006-10-31 08:25 | 显示全部楼层
你的思想和道理大大感动我心情,我来向你学习艰苦努力和锻炼技能,来感谢你坚持精神的价值!
                    [s:22]

0

主题

4

帖子

19

积分

新人会员

积分
19
QQ
发表于 2006-11-29 05:01 | 显示全部楼层
               

[轉帖]聾人的身份憑證---手語身份說

聾人的身份憑證---手語身份說
(來源:聾星網 陽冰 2003/2/13)
  陽冰自一歲起沉入無聲,快樂天真有三十年矣,爲求平等,走遍江湖,途中得到無數朋友幫助。陽冰了卻心願,最終懷着極大的滿足感活在這個世界上。文字成了啞巴唯一的武器,成了聾子生活的唯一拯救者。展望流石三十一年的生活,受無不苦,戰無不敗,仍自洋洋自得,偏執不依。鼻青臉腫之餘,臭手不忘上下舞動,瘦長不弱的猿臂靈動之至,手語成了我的第二生命。
  剛進跨國集團供應部上班後在工作中見到一個聾人,花房綠化隊花匠,有三十七歲左右,說他的文化程度如何,在下滿臉的悲痛欲絕;說他的養花護花和根藝制作如何,在下滿臉的驚奇敬佩。我就說你文化低怎麽和别人溝通?怎麽生活?他亂抓亂打地說着什麽,我根本看不懂。他不耐煩地打大大的手勢:手語呀,我怕什麽?哦,再沒有文化的人有手語就是了,隻不過不怎麽規範。沒想到我這麽一說差點把他招瘋了。他沖我連喊帶嚷地發洩了一大通,吓得我噤若寒蟬。然後,他指着自己胸前,指着藍天哼哼個不停,并努力整理出他的說話要點若幹:
  1、公司好多的領導都認識我呗,解決我問題可就方便了呀;
  2、我沒有文化怕什麽?手語是我的語言。别人承認我,我很自豪。好多人都願意和我學手語,我幫他們養花護花……
  3、總之,我沒有文化,這是不開心的事情。但我的心是自由的,象藍天那麽寬廣。
  最後這條思維要點可夠深刻的。這位四十出頭的中年聾人,用那些亂七八糟的手勢整理出了理性的觀點。我吃驚地問:“這個意思又是從何說起?”他說他沒有文化,但在生活中用一年多的時間積攢下了根藝制作的知識。自從他成爲了根藝師之後,在公司六千職員中沒人不認識他的,工作也絕無半點孤苦伶仃,很多朋友都叫他啞巴師傅。我想了想他說的也有道理,就好言安撫一番。但這中年聾人死活不能忘懷打手勢帶來的快樂,又說他沒學多少文化,開始一直痛不欲生,整天都神思恍惚的郁郁寡歡,就像…他連喊帶嚷地發洩的說:“就像靈魂被吸走了一樣。”記得有一天,他騎車在路上遇見了我,說:“你不明白,我的手語身份被尊重,我現在在生活上什麽困難都沒有了。”
  這句話牽扯出一個很少有人提及的話題:手語身份。
  對我們自己來說,自身的存在當然是不容置疑。然而,對别的任何人來說,要意識到我們的存在首先就得承認我們的“身份”。比如“這是殘疾人”,“這是聾(啞)人”等等,而我們的身份又通過各式各樣的形式,如手語(啞語)來加以确認。倘若失去了所有的“身份憑證”,那麽對别人而言我們将蕩然無存。我們的一切“身份”就此抹消,僅在回憶中留下曾經存在的軌迹。
  “手語是一種語言”,這需要社會承認我們聾人的語言。猿人到人類的演化時期當中,交流靠手勢(不能以其取爲手語,因爲手勢不存在聲音語言)來完成。猿人手勢在學術角度來看是肢體語言。之所以給其起肢體語言的“語言”二字,因爲猿人靠手勢來交流,以此生存發展,其有群體性質的社會意義。說深了就是說有原始萌芽的人類文明性質(寫到這,突然想說一聲:舞蹈也是肢體語言,這篇因爲是對聾人手語的身份學術而言,所以舞蹈、武術等肢體語言先放在一邊,其他藝術的學術範疇再深刻地概括細述)。猿人群聚在一起征服自然,以保護猿人自己的生命,以賴于在危機四伏的自然界中生存。猿人的集體活動都靠手勢來完成。在肢體語言、集體活動、平等分配等的原始社會背景下,透露着原始社會的文明。所有這一切都是肢體語言明顯地起了重要作用。然而,猿人不知道自己在集體活動中的社會意義,繼續團結與自然界作鬥争,于反反複複的勞動中促使着語言的發展。 (廢話,教條主義~~)
  聾人手語和猿人手勢不同,但深入地探索就可以發現其有相通的地方---交流。因爲聾人失去聽力,以肢體語言來彌補生理缺陷,這是客觀決定的(健全人的慣性思維是以口語爲載體:客觀使然)。比如嬰兒剛出生,沒有聽力功能的孩子,即使大人不打手勢,嬰兒自然會使用雙手來表達:肚子餓,然後張口要飯。慢慢長大後他要活在社會中,沒有交流怎能行?他拼命往社會擠,手語就産生了。但試問手語是人類發明的語言嗎?答案是否定的,因爲手語是喪失聽力後憑人身本能導緻的手勢(注:不同于手語的意義)的産生。手勢是社會發展的産物。以上是談談手語的來源和哲學概述,以下要寫的是手語存在的目的……且慢!寫其存在的目的之前,試問手語是哪來的?手勢是手語的骨骼,大概二百年前(此時間是否精确,交給将來成立的手語研究機構考證~~~)外國慈善機構成立聾兒學校爲聾兒進行教學,研究發明新的肢體語言,因爲肢體語言裏含有文明語言,所以手語中有社會性質的一種語言----人類特有的語言(文字和聲音)在聾人身上是怎麽表達出來?自然而然将手勢和文明語言一起打,是手語。手語中的“語”,可能指人類特有的語言和社會文明。所以手勢是手語的骨骼也不爲過。當然我個人概述缺乏科學考證,需要手語研究機構來解決。(這是我爲什麽呼籲成立手語研究機構的原因…)目前的社會中有聾人群體的存在,接受我們的同時,繼續對我們進行教學,以手語教學來培養我們,長大後去适應社會,去工作,去貢獻,直到人生的終點。
  每個聾人,在通常情況下他都擁有自己獨一無二的身份,也就是手語。這個語言通過聾人無限的使用,最終成爲他們生活的一部分,又從而形成他們身份憑證的一部分。對于聾人來說,他與我素昧平生,天南海北,我們在社會上相遇,他即可通過手語來與我交流,确認我,接觸我,那麽“手語即我”。我的手語身份就是我在社會上的聾人形象。在别人的潛意識裏——我甚至依賴着自己的手語存在于社會。如果我失去了這個手語身份憑證,他就無法與我聯系,将我确認,保持接觸,對他而言我将不複存在,匆匆消散如雨後彩虹。
我叫杨洋

2

主题

126

帖子

126

积分

初级会员

积分
126
QQ
发表于 2006-11-29 14:57 | 显示全部楼层
.................
凸~︵╰凸 向上帝要真实! 上帝说‘ 你   去流浪....’ o(-.-)o﹊① 苆﹊ 順薺自繎﹎﹎簡簡┈о 簞簞啲過oo

1

主题

17

帖子

17

积分

新人会员

积分
17
QQ
发表于 2006-11-30 00:09 | 显示全部楼层
2000万聋人之内是惊人的数字,同一个城市到另外一个城市看不见另外一个聋人不见   

0

主题

4

帖子

19

积分

新人会员

积分
19
QQ
发表于 2006-12-10 10:0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经常打手语,感觉很好。我喜爱全国各族和世界各地的手语                 
我叫杨洋

6

主题

71

帖子

71

积分

初级会员

积分
71
发表于 2006-12-10 16:48 | 显示全部楼层
  
热爱生活、热爱自由、热爱一切美好的事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签到|Archiver|版权|手机版|听障论坛

GMT+8, 2025-7-12 01:2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