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0-12-24 14:0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12楼(不如初见) 的帖子
这个问题比较复杂。神经生理学告诉我们神经反应的最高饱和次数是1000次\\秒,我们的耳蜗在接收声音时有两种方式。
1. 位置编码理论(place code for frequency):即不同频率讯息是由不同位置的听神经细胞负责携带。
2. 时间编码理论(timing code for frequency):即同一群细胞的不同神经冲动的时序代表不同频率讯息。
时间编码理论是以相位锁定现象完成的,在初级听觉皮质区中却不多见。而且听神经要对特定相位反应的时候,需要一些起始化的动作时间。这使得4000-5000Hz以上的声音刺激不引发听神经产生相位锁定。即使发现少数皮质细胞有相位锁定,都是针对1000Hz以下的音频才发生。时间编码是低频讯息的主要编码方式,而位置编码则是高频讯息的主要编码方式。
搞明白以上的道理,我们就知道在低频区(1000Hz以内)可以用高刺激速率,高刺激速率激活一群神经细胞,依照时间编码理论工作。而在中、高频区神经只有位置编码,所以超过1000次\\秒就没有用了。所以新的耳蜗编码策略再寻求在耳蜗不同频率区采取不同的刺激速率,目前的耳蜗在耳蜗各频率区的刺激速率是一样的。
高的刺激速率到目前还没有文献报道有什么副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