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障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老工人

中央向抗日老战士发放一次性生活补助

[复制链接]

60

主题

885

帖子

886

积分

等待验证会员

积分
886
发表于 2010-9-14 20:33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八年抗战中,在国民党的正面抗日战场中,共进行了22次大会战。(投入兵力10万军队以上的大的战斗才能叫作会战),1117次大型战役,28931次小型战斗。国民党206个(亦说226个)将军牺牲在抗日的疆场上,为国捐躯。三百四十多万国军抗日将士在抗日战场上壮烈牺牲。中日战争中,共129名日本将官阵亡(但其有3名是被八路军击毙的)。
抗日战争中光是双方投入兵力超过十万人的会战就有廿二次,其中八一三淞沪会战双方投入一百零七万军队,是二次大战中最大的会战之一,规模与伤亡都甚于诺曼地、硫磺岛之战,还有台儿庄大战、武汉会战、三次长沙会战、常德之战、衡阳战役、缅甸战役......。尸横遍野、鬼哭神号。在全部廿二次大会战中,八路军只参加了太原会战,而且只是配合国军打侧面,并未受到正面攻击,在八年抗日战争中,国民党将官阵亡有二百零六名(亦说226名),包括集团军总司令两名(张自忠、李家钰)、军长八名(郝梦龄、吴克仁、冯安邦、陈安宝、唐誉源、武士敏 、王甲本、王铭章)、副军长两名(佟龄阁、郑作民)、师长廿名(饶国华、戴安澜、孙明瑾、赵登禹、石作衡、李必蕃、彭士量、刘家麒、许国璋、钟毅、方叔洪、朱世勤、寸性奇、王俊、阚维雍、刘桂五、王凤山、洪行、吕公良)、副师长十三人、旅长十七人等......。以上殉国二百零六名国军将领全部是国民党党员、多数是黄埔毕业生。与此比较,十八集团军(即八路军)新四军团长以上没有阵亡,只是十八集团军副参谋长左权与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彭雪枫死于病榻与轰炸,作为军队骨干的国军中下级军官和有战斗经验的老兵,在抗日战争中几乎消亡殆尽.例如一•二八淞沪血战来说,八十八师伤亡惨重,曾经补充过五次,每次都补充几个后备团,到最后士兵全系未历战阵的新兵。在南京保卫战中,八十八师,三个旅长阵亡了两个,六个团长阵亡了三个,营长阵亡十一个,连排长伤亡占全员的十份之八。连各级军官的牺牲者都有这么多,士兵伤亡数字之巨大就可想而知了。但是长期以来不少人不承认国民党军队的抗日事实,这是有愧于长眠地下的300多万抗日国军将士的行为!
抗日战争胜利后由于国共内战,国共两党成为敌人,参加抗日战争的国军将士,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并没得到适当的生活报酬待遇。许多抗日将士,在历次政治运动中竟成为斗争的对象,不少人竟被镇压和死于非命。
以上文字资料,是我看有关历史书上综合的,可能不太准确,发帖仅供大家讨论.........请不要人身攻击!也许你知识丰富,知道更多,更佯细,更真实的历史资料.

1903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1421

灌水天才奖

QQ
 楼主| 发表于 2010-9-15 12:2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10楼(江河晓月) 的帖子

“抗日战争胜利后由于国共内战,国共两党成为敌人,参加抗日战争的国军将士,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并没得到适当的生活报酬待遇。许多抗日将士,在历次政治运动中竟成为斗争的对象,不少人竟被镇压和死于非命。”

楼上说得对,在中国大陆确实是有这么一段不堪回首的历史,不过同时期在台湾那边的政权恐怕也是差不多。不知楼上看过龙应台在北大的那个演讲吗?在那里面可见一斑。
近年来,大陆这边对于国民党军在正面战场的功绩已经有了一些正面的评价,但海峡那边对GCD在敌后战场功绩的评价却是做得很差。
说老实话,国民党军在抗战时的表现确实不敢恭维(虽然他们也打了一些胜仗),如果没有盟国帮助,单凭国民党军与日本军队对抗注定是失败。GCD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等抗日武装虽然没打什么像样的会战(只有一个百团大战),但只要有他们在,即使是国民党的正规军全部被日本人给消灭了,我坚信中国也不会亡。当年GCD领导的军队与老百姓之间的那种关系是中国历史上任何军队都无法做到的,并称为人民子弟兵名副其实,这也是GCD最终能战胜国民党夺取政权的根本。
建国后由于巩固政权的需要和左的倾向的指导,不光是敌对集团留在大陆的这些人受到了伤害,就是GCD自己有些曾为革命作出过贡献的人也同样受到了伤害。看看反右,看看文革。呵呵!扯远了。
好在现在的当政者已经注意到了这些,正在逐步改正之中。
楼上现在能够在网上找到那些历史资料,并把它发表在论坛里,就说明了社会确实在进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签到|Archiver|版权|手机版|听障论坛

GMT+8, 2025-2-26 00:1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