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观近5年来数字助听器的主要进展:1.方向性麦克风2.受话器内置3.蓝牙接口。。。那么下一步会不会是移频?
最早可能是Sonovation公司的移频独步天下。也许是移频需要更复杂的算法(移频后,传统的几个通道很难无缝对接移频后的波形。可以形象的想象:假设原来从500~8000Hz每1000Hz设一个通道,那么如果将其8000的频宽压缩到4000的频宽,将会导致每个通道数的频宽为500Hz,或许将导致通道数增加一倍。由此带来的相关计算量更是成倍增加)。个人推测,限制移频技术普遍应用的最大瓶颈就是助听器芯片的处理速度限制(也许还有原因就是由于少数创新的公司抢先就移频技术申请了专利,专利壁垒导致助听器几个传统的大公司没办法方便使用(这也警告了传统的大佬,不要自以为公司历史悠久、实力雄厚,就不思进取))。
终于直到去年唯听狠心采用了助听器业内最先进的芯片(0.13微米级的。当然现在的IT行业普遍进入了0.045微米级了,比助听器的顶级水平还要快23.1倍。这也看出了助听器芯片的采用是多么落后,那些厂家基本上是一种芯片规格衍生出3~5种产品系列,坐享其成收益三五年。而IT业普遍是每18个月就换代了),出了那款顶级的iteo(整合),终于用上了移频技术。但是正如厂家宣传的名词是可听度扩展而不是移频,这个整合的技术也不是传统主流意义上的移频,而只能针对一部分的高频范围,平移到中频区(请注意这个平移,主流移频技术是带压缩性的缩移而不是平移)。
今天终于看到峰力的这个关于移频的专利:
专利号:“US 7,248,711 B2”,Method for frequency transposition and use of the method in a hearing device and a communication device
A method for frequency transposition in a hearing device or in a communication device, respectively, comprising the steps of transforming an acoustical signal into an electrical signal and transforming the electrical signal from time domain into frequency domain to obtain a spectrum, applying a frequency transposition to the entire spectrum in order to obtain a transposed spectrum as an output signal, wherein the frequency transposition is at least partially defined by a nonlinear frequency transposition function and wherein the electrical signal is not superposed with the output signal.
Prior Publication US 2004/0264721 A1, Dec. 30, 2004
真的佩服峰力的创新速度。
预测在受话器技术不解决高频增益的问题(目前在4000~8000Hz的增益普遍少于10。而实际上中国佩戴助听器者中几乎95%的4000~8000Hz的损失为35分贝以上,这意味着目前国内所有的助听器高频增益远远不够。举个普遍的例子,如果你的7000Hz损失为50分贝,而实际上汉语中所有的清辅音(辅音中75%都是清辅音。辅音决定了清晰度,而元音只决定了响度)的中心频率在7000Hz左右,而且响度仅为10~25分贝,平均为15分贝。15分贝加上10分贝的增益后为25分贝,这意味着除非你的7000Hz的听力好于25分贝,你才能带上助听器后完全听清这些辅音。听不清的,只能依靠上下文、靠声调等语感规律进行猜测。)的这一窘迫现状,再加上医学上尚未有同样强度的高频和低频增益是否对高频受损听力型的帮助和耳蜗耐受性进行有效的临床评估。我估计,移频是这个过渡期的较好的解决技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