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障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998|回复: 35

也说聋人文化——从“聋人之所以为聋人”到“人之所以为人”

[复制链接]

35

主题

382

帖子

382

积分

中级会员

神棍闪一边~*~

积分
382
发表于 2008-2-10 17: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以下这些想法,由一位聋人朋友"转转飞"谈聋人文化引起。
下面是"转转飞"对什么叫“聋人文化”的见解,起初我也很认同,可以仔细一分析,却发现他的看法还有待推敲,于是有了一些想说的话,说在文后。

——————————————————————————————————————
首先,是转转飞阐释“聋人文化”,他说:
“手语是一种具有视觉传达语言的方式,口语则是一种具有声学传达语言的,都是同等的表达方式,虽本身的表达方式不是文化,但文化往往是从语言表达方式带出来的,一种语言表达方式有多少也会有影响力,小到语言思维方式,大到文化思维习惯。其实手语思维和口语思维就是大同小异而已,其母语都是汉语。
但手语带来的文化,就略不同了,就是一种不具备通过声音传达形式(口语沟通)的聋人文化,比如哑剧表演,聋人电影等就是聋人娱乐文化,助听器,闪光门铃,影视加字幕等是聋人物质文化,还有那些共同经历:遇到听不见的烦恼是怎么处理,该以什么精神战胜听力障碍带来的不便,是怎样进行无声学习生活,都是聋人特有的精神财富,比如听人没接触过聋人,但对聋人很好奇,产生疑问:聋人听不见,是怎么学习?怎么样生活工作?那不是聋人文化方面吗!重听人(指使用口语的聋人)文化,聋人(使用手语的)文化都有很多相交共同地方,统统归于聋人文化,只是聋人手语群体庞大,在聋人精神文化占有非常大的部分了。”

这种“聋人文化”观,不知是不是代表了大多数聋人的看法呢?

——————————————————————————————————————

下面,是我对这段话的看法:

一、“哑剧表演,聋人电影等就是聋人娱乐文化”
——其实我不这么看。因为哑剧表演,聋人电影等只不过是借用了手语这种无声形式,传达情感和形象给聋人。这种形式在某些传统戏剧和早期的无声电影里已经存在了,那时它就是为所有人而不是专为聋人而产生的。说明这种文化形式并非聋人发明、聋人专有,也不是只为聋人服务。


二、“助听器,闪光门铃,影视加字幕等是聋人物质文化”
——这就更有待推敲了。照这意思,这是手语带来的物质文化,真是手语带来的么?——我觉得不是。而是健听社会(全社会)专为聋人服务而产生的,是健听社会物质文化的一部分。创造成这种物质文化的是健全人,我们不过是享有者,虽说是我们先有这种需求然后他们才为我们发明,但这是“聋”的需要,是供求关系。而不是手语带来的福祉,这个应该分清。
打个比方:就像我们中国人很需要windows,微软为我们生产了它,但能说windows是我们中国人的文化么?


三、“共同经历:遇到听不见的烦恼是怎么处理,该以什么精神战胜听力障碍带来的不便,是怎样进行无声学习生活,都是聋人特有的精神财富,比如听人没接触过聋人,但对聋人很好奇,产生疑问:聋人听不见,是怎么学习?怎么样生活工作?那不是聋人文化方面吗!”

这段是重点!
——如果说聋人文化就是指这个那么我还算同意。
不过大家发现了吗?所谓听不见的烦恼、战胜听力障碍、进行无声学习生活……云云,都是面对什么而言的?——都是聋人面对健全社会的时候,企图克服“自身生理缺陷和社会劳动方式”之间的矛盾的时候所面临的问题。这属于“自然的人”和“社会的人”的矛盾。

——具体来说吧,人之所以为人,与聋人之所以为聋人,并不是同一个问题。前者是社会的,后者是生理的。人之所以为人,是由于人在劳动中产生和定义了自己(不然人就和动物一样了),并创造了社会文化,这是一个从“自然的人”到“社会的人”的过程。而聋人之所以为聋人,其苦恼就在于生理的缺陷限制了他参加劳动,于是就不能享有相应的劳动成果,于是生活资料就产生匮乏,从而造成生存上的困难。可以说,聋人一旦克服了这个矛盾——也就是说克服了自己丧失部分劳动能力的这个困难,他就变成一个可以进行劳动以实现自我价值的人、一个社会意义上的人。

于是,聋人克服这个矛盾的过程,就是准备参与劳动(学习)和参与劳动(工作)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听不见的烦恼、战胜听力障碍、进行无声学习生活”等聋人特有的精神文化——这是一种克服自身特殊局限的精神文化。



但是,还得进一步想一想,手语,在聋人由“有自然缺陷的人”到“社会的人”的这个转变过程中,这个过程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呢?

一个天生的聋人一生下来,总要通过一种什么方式去学习——学习那些能使他将来能进行社会劳动的知识技能,这样他才能生存下去。

那么,他该采用什么方式去学习呢?——我们不强求口语,因为语康很难,也不是每个聋人都有机会进行语康训练。
书面语呢,它本身是社会文化和知识技能的外化符号,是用来存储和传播知识文化的,也不可能一开始就让人学习这个符号,总要先从对符号的了解入手。

因而,在聋人生命的初期,口语的书面语都不能负起这个使命。于是,就须要手语来扮演这样一个角色:一个让聋人逐步读懂社会及社会符号的翻译系统。——你若要说翻译也是一种文化,那当然也不是不可以,但须注意翻译不是最终目的。其过程是:教师和父母通过手语向聋人传授社会文化知识(当然也包括书面语),聋人也用手语进行理解和交流。手语在这里是一个把社会知识摄入聋人脑中的工具。

——但这个过程有结束的终点。一旦聋人通过手语学习到了(懂得了)足够的社会文化基础知识,手语的目的也就达到了。从此以后,聋人就能够利用前期掌握的文化知识,来进行自我提高——不妨把这称为“手语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吧。
然后,就像打开了一扇通向社会的门,门打开了,手语这把钥匙就不用总捏在手里了,可以放下了。——事实也证明了,聋人一旦能融入社会劳动、参与社会生产合作之后,手语对他的作用就不大了,因为这时,这个聋人的生存环境,已经不在手语的使用范围中了,好比有了太阳,何须烛光。

总结以上这些话,我要说的就是:所谓听不见的烦恼、战胜听力障碍、进行无声学习生活……这已经是通过手语掌握一定的知识储备之后,为试图进入健听社会而进行的努力了。在这个过程中已经用不着手语了,几乎都以书面语为主(现在和未来主要的学习和沟通方式——网络,即是书面语集大成之地),所以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克服自身特殊局限的精神文化”,它与手语虽有历史渊源,但已经不存在依附关系了,好比孩子已经脱离了母体。

因此,从这里也可以得出一结论:所谓“书面语和手语之争”不是不可调和的,它只是聋人在不同的在长阶段中采用的不同形式,是时间顺序的关系。

只要认清我们最终的成长目的:是由一个有缺陷的“自然的人”而成长为一个“社会的人”,一切问题便不难捋清楚。——手语,是我们这种“自然的人”了解社会的一把钥匙,一旦真正进入社会进行劳动生存,手语便可有可无。

这也说明了为什么有些手语打得非常好的人,社会生存能力却很差。这是因为这些人把手语给他的初级社会知识当作终级体验了,再加上种种原因,没能进一步去成长。




————————————————
以上是我根据马克思“劳动创造人、也创造人的文化”的原理进行思考的。是一些个人初步想法,也是我的一点尝试。
当然不一定是对的。它够长的,也不知道有没有人能耐心看完。
总之,欢迎大家拍砖,以便我继续充实我的想法。
在这个囧囧的世界里做个热血好青年!~ http://hi.baidu.com/3island

35

主题

382

帖子

382

积分

中级会员

神棍闪一边~*~

积分
382
 楼主| 发表于 2008-2-10 18:24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说“聋人文化”,那么相应的,就该有“听人文化”,可是从来没人这么说。

因为听人群体从来都是以劳动(体力劳动或脑力劳动)来定义他们的文化群。
比如种田的人们,通过种田来进行劳动,他们创造了农业文化,他们是农民。
再比如经商的人们,通过经商来进行劳动,他们创造了商业文化,他们是商人。
再比如行政的人们,通过政治来进行劳动,他们创造了政治文化,他们是政治家。
……
这就是马克思所说的“人的本质在于人劳动的对象化”,人在劳动中创造自身,劳动是人区别于动物和人本初自然生存状态的核心,也是人定义自身文化归属的核心。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聋人”这个词却不是根据劳动来区分的,而是根据生理,这说明什么?说明这其实是一种初级的、生物状态的、表面的划分。犹如美人、丑人、老人、驼背人……这些都只是对人群的生物划分,是以生理特征为准绳进行的划分,和划分动物差不多。——这算是划分人类吗?还不算。因为人群只有到了劳动层面的划分才是本质划分。美人、丑人、老人、驼背人中也有农民、商人、政治家,这才是他们作为社会的人的本质,他们在他们的劳动对象上真正定位了自己,并创造自己群体的文化。——我们从来也没听说过“丑人文化”、“老人文化”、“驼背文化”,就是因为没必要,人的本质和文化的本质都不在这方面体现。

每个聋人只有通过社会劳动,才能找到各自真正的文化归属。
在这个囧囧的世界里做个热血好青年!~ http://hi.baidu.com/3island

745

主题

4277

帖子

7183

积分

管理员

easy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183
发表于 2008-2-10 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楼主燕闲清赏于2008-02-10 17:44发表的 也说聋人文化——从“聋人之所以为聋人”到“人之所以为人” :
打个比方:就像我们中国人很需要windows,微软为我们生产了它,但能说windows是我们中国人的文化么?.......
我暂时不忙评论聋人文化,先说这个不妥的比方。纯粹是说一说技术常识而已。微软不是特别为中国人开发windows,盖茨他们本来不是狂热酷爱中国的国际主义者,发行各国语言版本,赚全球的钱而已。中国80年代最早引进电脑大多是苹果II自带的DOS。微软MS-DOS(windows前身)是后来90年代兼容机普及才大行天下。中国真正需要的比如政府、国防、金融、能源等敏感部门使用决不会采用微软商业软件,因里有自带后门。目前电脑常见的操作系统有DOS、OS/2、UNIX、LINUX、Windows等。
[站长笔记]我在微博了!欢迎收听转播 萧伯纳:对人最严厉的惩罚,不是恶言相向,,而是对他视而不见。

22

主题

325

帖子

325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325
发表于 2008-2-10 19:13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说得对,每个聋人只有通过社会劳动,才能找到各自真正的文化归属。

如果说电影是聋人发明的,如果说助听器是聋人发明的,聋人有资格说,他们是聋人的文化。
只有创造者才能成为文化的主人。
劳动就是创造的过程。

只可惜大多数聋人都从事简单而机械的体力劳动,没有机会成为一个创造者,所以聋人很难有自己的文化。
nacy

22

主题

325

帖子

325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325
发表于 2008-2-10 19:18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2楼闲云于2008-02-10 19:00发表的  :

我暂时不忙评论聋人文化,先说这个不妥的比方。纯粹是说一说技术常识而已。微软不是特别为中国人开发windows,盖茨他们本来不是狂热酷爱中国的国际主义者,发行各国语言版本,赚全球的钱而已。中国80年代最早引进电脑大多是苹果II自带的DOS。微软MS-DOS(windows前身)是后来90年代兼容机普及才大行天下。中国真正需要的比如政府、国防、金融、能源等敏感部门使用决不会采用微软商业软件,因里有自带后门。目前电脑常见的操作系统有DOS、OS/2、UNIX、LINUX、Windows等。

呵呵!这只是一个假设性的例子,不是事实。是假设。
nacy

745

主题

4277

帖子

7183

积分

管理员

easy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183
发表于 2008-2-10 19:20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4楼nacy于2008-02-10 19:18发表的  :
呵呵!这只是一个假设性的例子,不是事实。是假设。
恩恩,还是继续讨论主题下去吧...
[站长笔记]我在微博了!欢迎收听转播 萧伯纳:对人最严厉的惩罚,不是恶言相向,,而是对他视而不见。

22

主题

325

帖子

325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325
发表于 2008-2-10 19:3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说起来真难,毕竟我们是失去者,有缺陷者,即使从精神领域来说,那些克服困难的过程,也伴随着太多的尴尬与痛苦,得到的还不如失去的多。
所以我每当看到这里为聋人在线设计的海报,说什么为聋人喝彩,我就很难明白到底为了什么而喝彩。
nacy

22

主题

325

帖子

325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325
发表于 2008-2-10 19:46 | 显示全部楼层
再说,聋人在健听人的里面,多半是孤军奋战者,而一个人是很难创造文化的。
但是我要说,这里有很多精华贴,在我看来,是可以成为一种文化的。
打个比方说 ,红楼梦只是一本书,但是又有谁能说红楼不是一种文化呢?从这个方面来说,我相信个别聋人也是可以创造文化的。只要是真实的,别人有共鸣的东西,就可以称为文化。

沙雕是一种艺术形式,但也是一种文化,沙雕并不复杂,我想聋人也可以创造这样的文化,因为我们毕竟有双手和眼睛。只要有创造能力的聋人,到时候要大声地承认,他或她是一个聋人。
nacy

22

主题

325

帖子

325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325
发表于 2008-2-10 19:52 | 显示全部楼层
另外楼主的贴子上说,美女也是从生理上来分类的。
但是好像现在也流行美女文化啊!呵呵!有点可笑。
所以从生理上来说自己的文化,也未必不可吧!
老年文化也有啊!现在都有老年学啊!

所以我仔细想想,可能从生理上来说,聋人也是可以有自己的文化的。只要有一双可以发现的眼睛。

独说无趣,我走了。
nacy

22

主题

325

帖子

325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325
发表于 2008-2-10 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对,我忽然想到一个问题。
耳聋这个词毕竟是一种缺陷,而不是一种生理性质,比如老年,美女。
所以在我看来,聋人还是没有自己的文化。
很可惜了。
不如去改个名字比较好。
nacy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签到|Archiver|版权|手机版|听障论坛

GMT+8, 2025-7-16 06:0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