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障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171|回复: 7

关于当下抗击雪灾中的“左”“右”交锋,你来评理。

[复制链接]

558

主题

6037

帖子

6050

积分

钻石会员

积分
6050
发表于 2008-2-7 21: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关于“左”和“右”,对我们平民百姓来说,其实没有那么敏感和可怕。一直是公开、放开、自由讨论的。

当然,提高到理论上的那些“左”“右”,是比较严肃的,再说我们普通老百姓也看不懂这些大理论。

这不,全国上下正在遭受雪灾,“左”、“右”们也没闲着。。。现从别处转来“左”、“右”文章各一篇,你要是觉得哪一方说得有理,就投哪一方的票。

这两篇文章,并没有贴着左和右的标签,是两种观点的争论,并且是署名发表的,应该说没问题,不犯禁。


下面,分别贴这两个针锋相对的文章:
我,人帅、成熟、稳重而又不失幽默,人称:少奶杀手。

558

主题

6037

帖子

6050

积分

钻石会员

积分
6050
 楼主| 发表于 2008-2-7 21:51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象是“右”先对当下的全国人民万众一心抗雪灾指三道四、发表意见。所以先发右的:

市场经济完全可以战胜雪灾,打个赌好吗?

作者:芒刺儿

不管有多大雪,到了夏天,一切冰雪消融,道路畅通,需要防患的该是洪灾了,所以,不管什么经济体制,我敢打赌,时间可以改变一切。

当然,这不是说理的打赌行为,我们要讨论的是在第一时间把灾害减小到最低程度。这才是战胜灾害最有力的措施。

有网左跳了出来,说因为市场经济使灾害扩大。也许他们臆想中,计划经济时期企业是国家的,人民公社是国家的,人民过着有组织的生活,只要一声令下,全体人民不分男女老幼,都会到马路上清除积雪,保持道路畅通。听起来似乎有道理。

问题来了,谁下达这个命令?

如果说这次南方的冰冻灾害有所扩大,是政府准备不够充分,认识不足,行动迟缓造成的,这也是应该批评的。

那么,计划经济怎么就能实现准备充分、认识到位、行动迅速呢?于情于理,都没有证据支持。认识不足,是发生所有次生灾害的根本原因,这已经被证实。

其实,市场经济更能够实现保持道路畅通,比如,可以这样许诺,高速沿线的村庄,只要出现超过20mm的降雪,村民可以直接上路清扫积雪,每清扫1米,给5元钱,分段划分责任路段,以下雪为令,有雪必扫,扫雪必有报酬。交管部门把握好时间放行车辆,避开扫雪时间,既保证了道路畅通,也使农民增加了收入。农民扫雪的钱从哪里来?当然是通过**站收取,谁通行,谁受益,谁出钱。要么,大家都不清扫马路,你在路上等个十天半个月,让积雪自然溶化,看看那头合适?

这是笔者给出的完全经济手段,一样可以解决道路畅通,比计划经济时期让农民出义务工、一平二调的措施更公平。比那些逼着农民,靠阶级斗争督促农民的手段更具操作性。

销灾减灾,完全是有没有减灾预案的问题,减灾预案,可以是经济手段、政治手段、技术手段、组织手段、强迫手段、征用手段、紧急状态手段,只要有预案,就有用不完的手段,和计划经济、市场经济没有什么关系!

现在要打得赌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照样能够战胜雪灾。如果谁能够说出具体的办法,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让旁人自觉自愿地投身销灾减灾斗争,而不是强迫命令,并符合计划经济的特征,我一定认输。
我,人帅、成熟、稳重而又不失幽默,人称:少奶杀手。

558

主题

6037

帖子

6050

积分

钻石会员

积分
6050
 楼主| 发表于 2008-2-7 21:54 | 显示全部楼层
“右”的评论发上去不久,“左”看到后,很是生气,也写了一篇针锋相对的文章发表。这是“左”的文章:

靠“市场经济完全可以战胜雪灾”吗?

作者:黎 阳

2008.2.4.

看到一篇高论:“市场经济完全可以战胜雪灾,打个赌好吗?”

看了这题目,越想越糊涂:既然“市场经济完全可以战胜雪灾”,那大家耐心坐下,静静地等待“市场经济”发挥威力就行了,何必现在“全国一盘棋”、举国上下忙成一团火急火燎地急着救灾呢?

等看了“精英”的高谈阔论,才发现人家对“战胜雪灾”的定义实在巧妙:“不管有多大雪,到了夏天,一切冰雪消融,道路畅通,需要防患的该是洪灾了,所以,不管什么经济体制,我敢打赌,时间可以改变一切。”——敢情“战胜雪灾”“诀窍”是“时间可以改变一切”、“等到夏天”——这就是说,“战胜雪灾”没有时间性。不管拖多久,只要实现“道路畅通”(再加上电路畅通)就可以宣布“战胜雪灾”、“抗灾获得伟大胜利”、“得胜还朝”。只要“等到夏天”,这一切不就全“迎刃而解”了?

照此逻辑,那“战胜雪灾”没个不成功的——只要路通了,电来了,滞留旅客回家了,那就大功告成了,可以欢呼“伟大胜利”和“英明领导”了——最坏的情况不过是等到春暖花开、“时间可以改变一切”。——至于损失、代价、牺牲、教训等等自然“忽略不计”。如此“战胜雪灾”还有不胜利的?如此胜利还有不伟大的?如此赌博还有不稳赢的?着实好算计。

不过作者似乎也意识到如此“赌博”过于荒唐,于是接下来来了一番莫名其妙的画蛇添足,想证明“市场经济”能在“第一时间把灾害减小到最低程度”。可惜越说越跑题——题目是“战胜雪灾”,实际讲的呢?

——“认识不足,是发生所有次生灾害的根本原因”——这讲的是灾害原因,不是如何救灾。

——“其实,市场经济更能够实现保持道路畅通”—— 这讲的是如何预防,不是如何救灾。

——“销灾减灾,完全是有没有减灾预案的问题,减灾预案,可以是经济手段、政治手段、技术手段、组织手段、强迫手段、征用手段、紧急状态手段,只要有预案,就有用不完的手段,和计划经济、市场经济没有什么关系!”——这讲的是如何预案,仍然不是如何救灾。

……

说了这么多,全是文不对题,没有一样在证明“市场经济完全可以战胜雪灾”这个大主题。

其实作者并非语文低能,实在是因为他想做一件极其艰巨的事:指鹿为马,说黑为白,难怪语无伦次,东拉西扯——尽量把读者“忽悠”过去。然而这可能吗?

市场经济只为谋利。市场经济只讲“理性”。市场经济不认人。市场经济不相信眼泪——这是“主流经济学家”们这么多年来再三再四强调的“金科玉律”。而救灾是不谋利的,是要认人的,是要动情的,是不计报酬的,是要赔本的。——用“只为赚钱”的手段做“不为赚钱”的事,用“不准赔本”的原则干“注定赔本”的买卖——如何下手?

只有一个办法:把“救灾”变成一项“有利可图”的“买卖”:任凭“看不见的手”大发“国难财”—— “乘人之危”、“奇货可居”、“囤积居奇”、“物价飞涨”、“敲诈勒索”、“见死不救”……如果能闹到几包方便面能换一个媳妇、几桶汽油能换一间房的地步,那就更妙了,那必定“刺激”供应大幅度上涨,到那时灾害不就迎刃而解了?

可惜有一个问题:人是要吃饭的。“看不见的手”发挥出威力需要多久?人不吃不喝饥寒交迫能熬多久?没钱没权断粮断水买不起高价生命必需品的普通老百姓能活到“看不见的手”大显神通的那一天吗?——当然,满脑子“利润”、GDP、“唯利是图”、“不相信眼泪”的“市场经济”的“主流经济学家”和“学者型官员”们不需要操心这些。他们可以不当回事,舒舒服服轻轻松松高谈阔论:“市场经济完全可以战胜雪灾,打个赌好吗?” 然而老百姓的命却摆在那里,经得起当你的“赌博筹码”和“改革代价”吗?

理工出身且有职业道德的必定先查过五十年的资料才敢得出“五十年不遇的雪灾”这一结论。文科出身的或虽理工出身却早学会“按需要说话”的就没有这么大包袱,更不必这么罗唆费事:舌头这么一转就是“五十年不遇”,舌头再那么一转就成了“百年不遇”。如果还嫌不够,保险立马能用舌头给你转出个“千年不遇”以至“史无前例”来——反正全靠满嘴里跑舌头,不过举手之劳——不,卷舌之劳。难怪如今学文科的“学者型官员”那么吃香:“舞文弄墨”、“信口开河”比“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省事得多,实用得多——只有这样的才懂得如何“文过饰非”和“颠倒黑白”——此乃如今当官的“诀窍”,也是用官的“诀窍”。
我,人帅、成熟、稳重而又不失幽默,人称:少奶杀手。

59

主题

1714

帖子

1716

积分

顶级会员

物是人非

积分
1716

原创先锋奖

QQ
发表于 2008-2-7 22:06 | 显示全部楼层
都是些无耻文人作怪.这种人怎么不在文革被坑杀干净
不造谣,不传谣,不信谣 不解释,不争论,不与小人接触

489

主题

2034

帖子

2034

积分

顶级会员

积分
2034
发表于 2008-2-8 10:2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中立,不发表

35

主题

382

帖子

382

积分

中级会员

神棍闪一边~*~

积分
382
发表于 2008-2-9 13:25 | 显示全部楼层
至于么,
根据具体问题,在救灾这事上,计划为主市场为辅不就得了。
这个早在九十年代就立定的策略,现在还有人各执一端,两个脑袋末免都有点拎不清。
在这个囧囧的世界里做个热血好青年!~ http://hi.baidu.com/3island

558

主题

6037

帖子

6050

积分

钻石会员

积分
6050
 楼主| 发表于 2008-2-9 20:42 | 显示全部楼层
从近期的新闻来看,国家领导人的态度和政府的一些举措,比较符合“左”们的意愿。

这让我联想起前段时间(抗雪救灾期间)央视播放红底黄字的宣传(或者评论)。如果这些红底黄字评论是针对抗雪救灾中出现的一些思潮的话,我认为中央已对此早已有了定论,因为央视代表的是国家,它的评论相当于《人民日报》的社论。中央在这方面是向“左”的,也就是在“左”、“右”交锋中,“左”们胜了。

即使是美国,也不是全都是市场经济。比如美国民众的福利就比中国还社会主义。

想想吧,市场化厉害的时候,中国人上不起学、看不起病、住不起房。。。。。。而美国这个已市场化数百年的国家,只要你是合法的美国公民,没钱也给你看病:先把病治好了,钱的事莫管,要么保险公司支付,要么美国政府给你承担。。。。。。

现在中国实行全民医保,包括农村里的公民;实行廉租房和平价房;减免中小学学费等等,就是在对过去走极端进行矫正。
我,人帅、成熟、稳重而又不失幽默,人称:少奶杀手。

558

主题

6037

帖子

6050

积分

钻石会员

积分
6050
 楼主| 发表于 2008-2-9 21:39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市场经济更能够实现保持道路畅通,比如,可以这样许诺,高速沿线的村庄,只要出现超过20mm的降雪,村民可以直接上路清扫积雪,每清扫1米,给5元钱,分段划分责任路段,以下雪为令,有雪必扫,扫雪必有报酬。交管部门把握好时间放行车辆,避开扫雪时间,既保证了道路畅通,也使农民增加了收入。农民扫雪的钱从哪里来?当然是通过**站收取,谁通行,谁受益,谁出钱。要么,大家都不清扫马路,你在路上等个十天半个月,让积雪自然溶化,看看那头合适?

----------------------------------------------------------------------------------

呵呵。。。。。。不知有没有实例、有哪个国家是这么做的。

农民扫雪的钱----收费站(实际是交通部门或投资建这条路的人)出----收费站的扫雪钱哪来的----过路的汽车司机(实际是车主也就是用车的商人)出----商人这多出来的扫雪钱怎么消化----提高成本或售价,把扫雪钱打入货品中----消费者的日常生活支出暴涨----消费下降----经济和社会发展下滑----最终损害的是国家。

这是哪门子想法?就是人家美国也不这么做。

正确的做法是由交通部门及其遍布乡镇的公路站和村庄的护路员负责清扫和管理。在中国,公路站设到乡镇一级,大家去乡镇政府驻地转转,都可以看到有公路站这一机构,它在各临近公路的村庄都雇用了几个农民当养(护)路员。这些从交通部门到公路站到养路员,他们平时都拿着国家的钱,扫雪是应尽的职责。

从新闻上看,人家美国是由路政人员开着先进的机器扫雪,没见民众上阵。人家认为这是路政人员的事儿,是路政人员的责任,他们吃我们纳税人的钱,就应该为我们扫雪。估计美国民众自愿义务去帮路政人员扫雪,美国的路政人员还不乐意呢,觉得有失自尊、认为这是纳税人在说他们无能。所以,美国民众或美国穷人去扫雪,然后由路政按每人扫1米里付给五美元,这事儿是不可能出现的。

再说了,一米五元、十米就是五十元、一百米就是五百元,车辆每走一米就要交五元。。。。。。当然可以平摊,但也贵得惊人,如果清扫完后第二天或第三天又下雪了,还得一米五元再请农民来扫?那就是一米十元、十米一百元、一百米一千元了,这可是世界最贵的公路了。就一个湖南省全省省道以上公路和高速公路就有多少公里?这还不包括县道呢。这支出可就是天文数字了。这天文数字般的支出然后由商人打入货品成本里,别说猪肉了,就是大白菜我们都吃不起了。

估计就是“右”们中的经济学家也不赞同这个“市场经济扫雪”的想法,因为连他们自己也活不下去了。商人也不会同意的,他们的货品肯定卖不掉,因为价格太高,没人买得起,这不同样要亏本破产吗!
我,人帅、成熟、稳重而又不失幽默,人称:少奶杀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签到|Archiver|版权|手机版|听障论坛

GMT+8, 2025-7-16 00:2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