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障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086|回复: 0

有声世界的手语生活[转载]

[复制链接]

1369

主题

3495

帖子

3557

积分

vip会员

苡菠芝茗

积分
3557
发表于 2008-1-22 20: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闲暇时,大多数人为了给自己充电或者丰富自己的生活,会选择去学外语、学音乐、旅游、健身等,但有一群人选择进入无声的世界,学习手语,用双手来与人交流。

  这群人的期望是当自己有一天走在街上、公共汽车上或者是商场里,遇见听障人需要帮助时,可以用一点点指尖的温柔让他/她感到些许的温暖。

  ■ 本报记者 白晓威

  “同学们,拇指竖起是‘好’,两个拇指、食指相连是‘心’,两手交叉为‘情’,合起来就是‘好心情’。”每天晚饭后,在山西中医学院的操场上有一群学生在学习手语,这里是该校“心语社”的手语角。

  如今,在各大高校里,继“外语角”之后,“手语角”已经悄然流行起来。大学生们来这里不仅仅是为了训练一门技巧,更是实践一种关怀。

  手语悄然走进高校

  景巧丽是山西中医学院中西医临床专业的学生,与手语结缘源于她偶然接触到有关聋人的资料,资料显示:“我国聋人已超过2000万人,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聋哑人走出家门,走向社会。可是由于手语人才的严重匮乏,致使手语普及率的偏低,这样使聋人参与社会活动、出行办事、购物、就医以及人际交往中遭遇障碍,极大地影响了他们综合素质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今年4月,景巧丽与王敬靖、杨俊卿、齐艳、许泳梅等同学谈了自己的想法,几个同学决定把热爱手语,乐意为社会公益事业作贡献的同学组织起来成立一个社团,取名为“心之语手语志愿服务社”,简称“心语社”。社员们本着“手与手沟通,心与心交融”的宗旨,学习手语、推广手语,用一颗关爱弱势群体的心融入社会。

  筹备之初,他们也曾担心过“遇冷”的问题,毕竟,长久以来,正常人是很少会接受手语学习的。然而,在筹备期间,他们举办的手语讲座及宣传活动却吸引了校内很多同学前来报名参加,场面的火爆热烈是他们始料不及的。许多同学不仅对手语有浓厚的兴趣,而且对志愿服务残障人士、关爱聋人投入极大的热情。

  开始,社员们都是自学手语,后来听说太原市残联有专门的手语翻译,他们专程请来闫春英老师为同学们上手语课,授课启示贴出去后,一下子吸引来100余名同学参加。

  自从筹备“心语社”以来,景巧丽的时间就显得很不够用,她要宣传学习手语、服务聋人的社会意义,要和学校有关部门沟通,还要和市残联、市聋校商量相关事宜。值得欣慰的是,经过半年的努力,“心语社”的成员已经发展到30多人,对这件事感兴趣的同学有100多名。他们下一步准备在太原的其他高校推广手语学习。

  9月17日,他们与太原市聋协举办了为“庆祝中国聋人协会成立50周年及第49届国际聋人节”的联谊活动。学生表演了手语歌曲《感恩的心》、《祈祷》、《朋友》,还有以柔克刚、行云流水的陈氏太极拳、太极柔力球和激情四射的健美操表演。联谊活动真正使聋人朋友与大学生志愿团体融为一体,使无声世界的人们与外界无障碍沟通的愿望得以实现。这次活动的圆满举行,使得他们对将来的计划更加充满信心。他们将尽自己所学,为提高聋人朋友的文化素质、生活水平,提供推拿、柔力球等实用技术的学习,以提高聋人的就业机会,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尽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在给予中感动

  2003年,还是北大大一新生的李超,课余加入了北大爱心社手语分社,并喜欢上了这种特殊的交流方式。渐渐地,她开始寻访能够系统教授规范手语的地方,先后在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北京市第三聋人学校、上海东方国际手语学校等处学习。学成之后,她和伙伴们开始在各大高校和社会服务单位开展传播手语的公益活动。公交车上、联想集团、同仁堂药店等地都留下了他们的印迹。

  “有些时候看着听障朋友们的笑容,反而觉得是她们给予了我们更多的东西。就是那一瞬间,感动了我们。”李超告诉《公益时报》记者。

  其实听障朋友们和我们是一样的,同样拥有着对生活的憧憬,但在日常生活中,他们遇到了无法逾越的困难——交流,他们听不清楚别人说的话,也无法正常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只能生活在相对孤立的世界里,被外界所隔离。

  他们无法正常的融入到社会中去,找工作难、医院看病难、买东西难、甚至简单的出门坐车也会给他们带来不小的烦恼。他们一般不会主动出门办事,如果不得不去,就必须要有人陪着,或者带着纸笔。因为当他们外出,无论有意还是无意,总是会有很多眼睛盯着他们,而这种目光是他们最不愿意面对的。

  说起听障人士,李超对此感同身受,她说:“当我们还是一个小小的爱心服务队的时候,我们去聋校陪那里的孩子玩耍,我们只想让他们知道有人关心着他们。从开始的排斥到敞开心扉的真心笑容,我们有着甜甜的成功的喜悦,然后依然是默默为他们感动,但是,我们脑海中不时浮过一丝忧虑——我们心里清楚这只是杯水车薪,我们走了以后,他们的生活是不是还会回复到以前的平淡呢?他们到了社会上会不会得到别人的帮助呢?我们所做的一切是那么的无力与渺小,远远改变不了什么。而只有让社会上的人了解他们、关心他们,他们的生活才能发生根本的改变。庆幸的是,还有很多人和我们一样在不同的地方努力着,虽然我们有着相似的艰难。”

  手语普及任重道远

  “近些年,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主动学习手语,一些服务窗口也开始组织员工进行手语培训,我们的队伍逐渐壮大了起来。”随着社会服务残疾人员意识的曾强,李超和她同伴们的忧虑逐渐消除了。“手语的整体环境好了,我们变得更有信心了,让社会大众用正常的角度去看待听障朋友成为了可能。我们并不期望所有人都来学手语,只是希望他们可以抛开有色眼镜,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多一点耐心和宽容,哪怕是一个简单的微笑和拥抱,都能给他们带来无限的温暖与鼓励。”

  据最新资料显示,我国有2057万人听力残疾人,占全国6000万残疾人总数的1/3,每年还在以2~3万名的速度递增。而手语作为沟通听障人士和健康人的工具,并没能得到很好的推广,我国的手语普及率远远低于5%这一国际标准。缺乏权威教材和权威认证,以及教师队伍参差不齐,成为制约我国手语教学发展的重要原因。

  目前,手语的普及程度已经成为衡量一座城市文明程度的标志之一,今后在银行、医院、商场,甚至街头问路都需要手语翻译,这是聋人与健全人交流的惟一途径。

  随着2008年奥运会和残奥会的临近,各种肤色、各种语言,包括健全人和残障人员的“沟通”已经是摆在北京和中国人面前的一大课题。根据奥组委的要求,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期间,需要近千名的手语翻译,而目前北京市高水平的手语翻译只有二三十人。  

  大学生富有激情、活力,是推广手语的最佳团体,也是将手语推向社会的最佳群体,最终为社会创造无障碍的沟通环境。

  为了引导社会关注无障碍沟通、关爱听障人群,建立友善温暖的社会新环境。12月1日和2日,由北京博英通手语培训中心、清华手语社和北京大学爱心社手语分社发起,来自北京、上海、河北、广西、浙江等20个省市44个手语团体,共同在全国范围内举行了一场无声的盛宴——“大爱无声,沟通无限”主题活动。这场活动期望的就是,把全国的手语团体联合起来,共同推动手语的普及。
                            [move]讓風吹走伱啲嚘矁,讓雨洗掉伱啲烦惱,讓陽桄帶給伱温煗,讓月亮帶給伱温馨,讓美好啲論墵帶給伱開心!  ьō啵吇Ζǐ[/move]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签到|Archiver|版权|手机版|听障论坛

GMT+8, 2025-7-15 05:2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