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重医附一院,彭为彬正在给张朝荣喂水
身患肺癌的聋哑人张朝荣,从位于北碚的市九院转到重医附一院,他的病床前几乎时刻挤满了前来看望的人,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彭为彬更是连续7天衣不解带守在旁边,差点让别人误以为是其儿子。妹妹张朝珍说,哥哥一辈子为别人着想,曾断断续续收留了上百名聋哑人,“这应该是好人有好报吧。”
收留上百名聋哑人
昨天上午,张朝荣的病床前挤满了人。虽然左手打着点滴,但下午就可以出院回家的兴奋劲,让张朝荣止不住挥舞双手打着手语,和前来看望的聋哑朋友“交谈”。
54岁的张朝荣在北碚缙云工艺美术厂工作,是聋哑人,因仗义、爱助人,在全市聋哑人中颇有名气。“这是从小的习惯。”张朝珍说,还在上中学时,张朝荣就经常把家庭困难的农村同学带回家吃饭。实际上,他一家7口人,生活并不富裕。
张朝荣的妻子也是聋哑人,两人一个月工资加起来才1000多元,但几十年来,张朝荣却陆陆续续收留了上百名聋哑人。
家成聋哑人“旅馆”
“家里不富裕,嫂子也常常因为这事和他闹意见,但他从来没有改变过。”张朝珍说,哥哥家里常年居住着三四位聋哑人,“有些是朋友介绍来的,有些是从区县上来找工作,听别人说过他,直接找上门去的。”
张朝荣常常告诉家里人,残疾人都不容易,一定要互相帮助。张朝荣家里常年搭着四五个床铺,除了寄宿的,还有不定时来搭伙的。吃饭时,一定是七八个人的大桌子。“这么多年,家里吃得节省,也许就是这样落下的病根。”张朝珍说,家里人对张朝荣的做法并不能完全理解。
除了吃饭、住宿,张朝荣还得忙着为这些找上门的聋哑人张罗工作,进不了工厂,张朝荣就为他们买工具,让他们上街学着擦皮鞋,“好歹也是一门养活自己的手艺。”
大家为他凑医药费
张朝荣150多斤的大个子,谁也没有想到,一倒下,就被诊断为肺癌晚期。从8月份查出病住院,家里人就一直瞒着张朝荣肺癌骨转移的实情。因为听不到医生护士的谈论,要对他瞒住病情相对容易了不少。妻子、女儿从来不敢在他面前流露出悲伤的表情,只有在晚上回家后,才能痛哭。
唯一让家人感到安慰的是,张朝荣生病后,前来看望的人络绎不绝,大伙搭手帮忙,让他们省了不少心。住院以来,家里几乎没有积蓄的张朝荣治病所花的一万多元医药费,几乎都来自全市聋哑人的捐款。大家很统一地达成了默契,从来没有人在他面前提起“癌”字。
27岁的彭为彬来自垫江,7年前上主城找工作,从此在张朝荣家“定居”。这次张朝荣生病,转到重医附一院的7天,彭为彬在病房阳台搭上凉板日夜照顾张朝荣。
除了相识的聋哑人,每天还有不少连张朝荣都不认识的人,跑到医院看望他。前两天,一对老夫妻专门从乡下跑来,在张朝荣病床前哆哆嗦嗦递上了300元钱,“我们儿子一直麻烦他照顾,这点心意你们一定要收下。”
安慰父亲女儿提前结婚
为了让张朝荣高兴,原本还没有结婚计划的女儿临时决定,在下个月9日举行婚礼,同时将张朝荣和其母亲12月份的生日合在一起办。听到女儿的决定,张朝荣高兴得跟小孩似的,只要有人来看他,他就打着手语,让他们一定来参加女儿的婚礼。
记者离开时,张朝荣一边和彭为彬“聊天”,一边打着手语告诉旁边的家人,“我的病就要好了,下午回家,我就去给女儿找酒店,到时候,一定要办得风风光光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