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一觉三毛梦 |
|
浮生三影 |
|
“生命不在于长短,而在于是否痛快地活过”。 |
|
20年后,大家仍然怀念那个似乎永远穿着牛仔裤、永远在路上的女作家,怀念她的真性情,还有那些关于流浪、梦想以及爱情的文字。 |
|
2010年,有很多旅行游记,比如《背包十年》、《那些中东的男人们》、《走吧,张小砚》,读它们,却愈发叫人怀念“唯一的三毛”,她的灵性和诗意。 |
|
2011年1月4日,在三毛离开我们二十周年之际,生前好友眭澔平用《三毛的最后一封信》完成了他和三毛的约定合出一本书,合走一段路,合作一张唱片。他用20年的时光、20个三毛的故事、20首纪念三毛的歌曲、20段三毛尘封的录音、20幅为三毛创作的画卷以及20年180多个国家的旅行记录,为三毛、为读者,也为自己,寄出“给三毛的一封信”。 |
|
眭澔平用20年光阴,完成了他的承诺;而我们,三毛对于我们,却是难以企及的梦想。 |
|
“三毛热”,我赶上了末班车。《倾城》、《温柔的夜》、《哭泣的骆驼》、《梦里花落知多少》、《撒哈拉的故事》,这个烂漫的奇女子让我觉得原来生活还可以如此精彩。 |
|
青春期本来就有些离经叛道的念头,于是幻想自己和三毛一样过流浪的生活千疮百孔的大帐篷、铁皮做的小屋、单峰骆驼和成群的山羊,还有,与荷西去海边打鱼、白手起家建立他们沙漠上最美丽的房子……总之,要离人群远远的。 |
|
当年的三毛,因为一本地理杂志的吸引,背着行囊独自走进了荒凉单调的撒哈拉沙漠。沙漠中的奇遇,每一个都充溢着浪漫的异域情调。而那时候的我,地理学得特别好,不知道和这有没有关系。 |
|
|
然而,10多年过去了,我离人群却愈发得近。每天在被幕墙玻璃裹得严严实实的大楼里穿梭,就连每一年的休假,也逃离不了城市的引力。 |
|
所以,我对自己说,生活在别处。 |
|
最近,身边的人开始有些许改变。闺蜜Vivian,在一年前毫不犹豫辞去了旅行社的工作,她说要趁年轻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过自己想过的生活。闺蜜Z,不久前飞往英国,30来岁的女人放下一切去那里游学…… |
|
这三毛式的洒脱,让人如此心生羡慕。三毛说,“一切随心自由才是应该努力去追求的,别人如何想我,便是那么的无足轻重了。” |
|
20年,她的文字已经驻足我们心中,开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