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0-4-13 20:53
|
显示全部楼层
3、自己说话轻,不敢大胆自信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及感受;
曾经遇到过一些听力患者,当他们的讲话时我们有的时候也会感觉到吃力,因为他们说话的音量太小了。长时间的听力问题导致他们在面对陌生人时缺乏自信,不敢用适当而自信的音量与人交流。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平等的,当你想获得别人的尊重并希望和别人交上朋友,要敢于表达自己,大声说出自己的想法及对对方的好感与赞美,努力去改变自己的说话方式及状态。
4、对他人缺乏信任感,不愿意接触陌生人,也不愿交流;
长时间的封闭会导致对陌生人的不信任感,听力提高后作为家人或者朋友要不断的鼓励他与陌生人进行交流,并有意识的带他们去参加一些活动,创造与陌生人交流的环境,比如体育活动,旅游等。鼓励他积极参加工作,有更多的机会与陌生人相处,从而促进他们与陌生人的交流。
5、心理承受能力低,容易将不满发泄给家人。
由于对外交流少,听力患者对家庭成员的依赖性较强,当在外受到委屈或不顺的时候,心理需要进行宣泄,这时他们往往会把这种不痛快的感受发泄给家人。当然他们很多人在发泄后,知道自己这样做对家人不好,但往往有时无法自我控制。
在通过助听器获得听力康复后,一定要逐步形成社会认同和自我认同,在社会交往中慢慢明白一些道理。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社会角色、家庭角色,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想要获得一种幸福感,只有付出自己的责任、义务及情感,才有可能得到,让家人获得幸福,自己才能获得快乐!所谓“家和万事兴!”
曾经遇到过一个湖北的男孩,今年23岁,我是这样告诉他的:“你从小听力力及交流的问题而造成你遇到很多不顺心的事情,而这些烦恼你却转嫁给你的母亲,当然母亲会完全能理解你,但是其他人会为你的行为而感到愤怒。现在你这个年龄是从大男孩子逐步转变成一个男人,男人的责任就是勇于担当,不但现在要做到一个儿子的责任,将来更要担当起丈夫和父亲的责任!在社会交往中,一个人如何值得你去交往,你只要观察他所做的一件事情就足够,那就是看他是否孝敬自己的父母。你做到了,你就会交到这样值得你一生去珍惜的友情。生活中有很多不如意,但不是你的错,更不是家人的错,遇到自己不顺心的事情,告诉自己没什么大不了,多去思考,深思熟虑才能让你应对很多不开心的事情,每天开心的活!善待身边的每个人!”
三、聋儿如何避免成人的心理问题
成年人因听力导致心理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周围的人的态度,换句话说,比较小的孩子是否能避免类似成年人的心理问题,配戴助听器初期孩子的父母及其家人的态度很关键。家人不断跟孩子说话,充分刺激孩子听力及对大脑语言中枢的建立是非常有好处的,同时也激发了孩子想要说话的欲望;从另一个层面讲,家长对待孩子配戴助听器没有感到沮丧,比较乐观的看待孩子的听力康复和语言康复,这样积极乐观的态度必然影响孩子,孩子对配戴助听器是一种接受和需要的态度,从而消除孩子的心理阴影。
鼓励孩子用正常音量说话的同时,要告诉孩子尽量说话说明白,同时尽量听明白别人的讲话内容。当没有听清楚时,家长一定要引导并鼓励孩子去问别人,可能陌生人没有接触过聋儿,家长可以告诉陌生人孩子的情况,让陌生人尽量放慢讲话的速度,鼓励孩子继续聆听。
在你和孩子共同努力下,孩子潜移默化的感染下,会逐步消除对陌生人的恐惧心理,对于孩子以后有自信的交流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由于孩子听力问题,有些家长会尽量保护自己的孩子让其不受任何伤害,产生一种补偿的心理,现在孩子已经吃苦了,我一定要想办法尽可能补偿他。然而过度的保护会让孩子对家人产生极大依赖性,这样会造成孩子任性,用哭闹来来引起大人对他的注意。事实上正是孩子将来面临的困难更多,我们更应该去鼓励孩子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生活能力,这样孩子才会在今后的生活中少遇挫折,更有生存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承受能力也会大大提高,这样也为孩子将来进入语训学校打下良好的基础。
助听器的配戴只能缓解听力患者的听力困难,要使听力患者真正融入社会必须从心理上给予支持,双管齐下必当事半功倍!
相关文章《如何给佩戴助听器的孩子建立良好的心态》在我的博客中,大家也可看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