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障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645|回复: 1

一个有趣的实验:计算机唇读vs真人唇读,谁更强?

[复制链接]

2105

主题

2万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说真话 办实事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5922

具有人气奖助人为乐奖

QQ
发表于 2009-10-13 20: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人类和机器的智力竞赛不仅是多年来众多科幻小说永恒的主题之一,也是现实中我们生活的梦想,记得1997年,IBM的所谓超级计算机系统深蓝计算机向当时世界国际象棋冠军卡斯帕罗夫挑战的情景,全球的人类似乎都站在自己同胞卡斯帕罗夫一边,希望人类的智力能战胜机器。遗憾的是人类输掉了这场世纪大战,随后几年的继续较量,人类均输掉了比赛。虽然国际象棋和听力学不相干,但是根据中国听力学网,如果我们将上个月的一场人类和计算机唇读能力之间的较量放在同样的天平上,其实二者完全一样。

       这里笔者提到的是2009年9月10日至13日在英国东安格利亚大学召开的第八次国际听觉视觉语音处理大会(AVSP)上报道的一起实验结果。国际听觉视觉语音处理大会最早于1995年在博纳斯举行,不过从1998年开始,便移师英国的东安格利亚大学,先后召开了多次会议,接待了来自全球各地的心理学家、工程师、科学家和语言学家等言语和合成技术的专家。每次大会总有一些令人兴奋的成果问世。今年,值得关注的便是上面提到的人机唇读效果“比赛”。     由国际世界语协会计算科学学院开发的这个项目的结果,在本次会议上公布,他们将计算机读唇系统和19名真人唇语者的效果进行了比较。据中国听力学网专家报道,这应该是世界上首次的人机唇读比较的实验,结果现实:自动的机器唇读系统明显优于唇语者的效果,在相同条件下,机器自动系统识别率达到80%,而唇语者仅为32%,竟然超过人类能力的48%。
     此外,该研究组还发现,机器自动化系统即使在只有部分面部简单特征情况下,也能进行有效的分析阅读,反之,唇语者则需要说话者发音时的完整视频。与传统唇读训练方法不一样,就计算机而言,说话者的言语姿态的动态特征和全貌非常重要,而传统方法则需要训练患者从静态图像中,辨认关键语音唇形。
      实验表明利用这种新的视频训练系统,毫无经验的受试者能大大提高辨别单音节词汇的唇读能力,这是一项很困难的工作。我们希望这项研究会为聋人和重听患者带来新的唇读训练方法。该研究科学家萨拉·希尔德尔解释说:“这项试点研究首次将自动计算机唇读系统和真人唇读能力进行比较的重要实验,其结果无疑令人惊讶。只需4个小时的训练,便能帮助人们显著提高唇读能力。我们希望这项研究将会代表聋人群体真正的技术进步。”     英国皇家国立耳聋研究所的公关经理艾格尼丝·霍克特说:“这项研究证实了学习唇读这一重要技能非常困难,同时表明为什么英国皇家国立耳聋研究所一直孜孜不倦为聋人或重听患者而呼吁,要求提高学习唇读的可及性。我们欢迎开发基于视频或在线培训技术,进一步充实唇读教学资源。听力损失影响55%的60岁以上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学习唇读的需求只会扩大。”作为会议的内容,会议代表们参加了一个可视言语合成比赛,期间,代表们充分显示各种视觉言语合成器技术,或“机器会话者”等的高超性能,决一胜负,最后确定理解能力最强和最具视觉吸引力的创新技术系统。    这里笔者必须提醒读者的注意:近年来,我们已经看到计算机技术已经全面渗透到听力学领域之中去了,尤其是在帮助聋人和重听损失患者方面,合成语音、无线通讯、不同言语结合、视听数字技术结合等已经起到重要作用,上面的例子清楚地表明,创新的机器和计算机技术将成为人类攻克听力康复,甚至恢复听力的重要手段!                                                                                                                                                             转自:中国听力学网站
进口、国产、海外耳蜗手术医院列表、品牌介绍、价格概览、咨询服务!详见:http://www.33erwo.com/html/zxhd/7290.html

5

主题

48

帖子

48

积分

新人会员

积分
48
发表于 2009-10-13 22:43 | 显示全部楼层
要是有唇读方面的教材,谁敢说我听不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签到|Archiver|版权|手机版|听障论坛

GMT+8, 2025-8-28 22:3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