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障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367|回复: 8

移频助听器对言语识别和发音清晰度影响

[复制链接]

2105

主题

2万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说真话 办实事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5922

具有人气奖助人为乐奖

QQ
发表于 2009-5-23 21: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助听器验配中最棘手的问题莫过于帮助失去高频听力患者,聆听细微的言语声音,尤其这些言语声是很轻的爆破辅音,比如/s/、/t/等;如果这个患者是儿童的话,那难度就更大了。这个恐怕是目前高频听损患者使用助听器远远不够的重要原因。虽然,开放耳技术能大大降低高频放大的声反馈,但是遇到哪些内耳毛细胞损失的患者,由于所谓的“耳蜗坏死区”的影响,使得这些患者仅存的高频听力也无法利用。因此,移频技术的诞生,或者准确说,移频技术的重新得宠便是一物降一物的最好写照。

    根据听力学网的专家,移频并不是新的概念,Braida等人早在30年前,便对移频技术做过详细的介绍,据说移频的思路可以一直追溯到20世纪的50年代。不过,虽然历史较长,并且人们一直在努力证明移频技术的独特优势处,不过,由于当时技术局限性,无法根据患者需求,进行相应调试,临床效果一直是好坏各半。

    最近十几年,移频技术开始快速升温,尤其在中国,约在2002年,由以色列一公司率先开发出的AVR移频助听器,由国内一家叫做迪通公司引进,结结实实火了一阵儿。看到这种情况,国际上的一些大公司也纷纷加入对移频技术的二次开发。这里笔者使用二次开发,主要想说明,移频技术的概念并不新颖,只是嵌入在现有数字助听器的平台内,作为一个重要的功能而已,比如瑞士峰力公司的Excelia和唯听公司近期推出的Inteo等助听器,均使用了移频这个概念。

    目前临床关注移频技术的应用,主要想通过各种临床实验,证实早些时候我们认为移频技术应该起到的重要作用。因此,在过去几年内,不同的听力学杂志纷纷公布了不同的实验结果。听力学网的专家给我们简单介绍了下面这个实验,因为是针对儿童,更重要的是证明对言语辅音的识别和发音的功效,有一定启发。

    这个探讨线性移频技术(LFT)对于学龄儿童的言语帮助的临床功效的实验,刚刚在这个月,由《美国听力学杂志》发表。作者设计了一项非随机测试,观察和评估线性移频技术,对学龄儿童元音和辅音识别能力,以及发摩擦音的清晰度。他们挑选了10名年龄在6岁零3个月至13岁零6个月的儿童,均就读于特殊教育学校。患者听阈在低频部分的范围,从正常到中度听力损失,在高频部分,从重度至极重度听力损失。这些儿童的平均语言年龄和其生物年龄相比,差别在2.2岁之间,换言之,他们的语言发育可能比实际年龄要稍稍滞后一点。研究员们比较了在三种情况下,受试儿童的音位识别和发摩擦音清晰度的结果,这些测试条件分别为: 1)儿童们佩戴自己的助听器 2)儿童们佩戴移频技术的助听器 和3)儿童们佩戴没有移频技术的助听器。无意义音节材料分别按30 和50 dB HL强度播放。通过分析受试儿童会话言语和口语阅读段落的言语样本,来测试发摩擦音的清晰度。研究中利用重复测试一般线性模型这种统计工具,来确定所得结果的意义。

    最后,测试结果显示,按 30 dB HL强度播放音节时,由于使用移频技术,受试者的元音和辅音识别能力大大提高。同时,使用移频技术6周后,受试者高频摩擦音的发音准确度显著提高。因此,根据这项研究结果,作者相信, 移频技术对于患陡降型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的学龄儿童来说,无疑是助听器有用的一种功能。

    这个实验的现实意义是,如果有高频听损儿童,同时言语发音不清,可以考虑试试带有移频功能的助听器。当然,听力学网专家认为,最后对移频技术的盖棺定论,尚需更多的长期严格的实验才行。

文章来源:中国听力学网站原创
进口、国产、海外耳蜗手术医院列表、品牌介绍、价格概览、咨询服务!详见:http://www.33erwo.com/html/zxhd/7290.html

77

主题

595

帖子

597

积分

中级会员

高频陡降型QQ群251937760

积分
597
发表于 2009-5-23 23:38 | 显示全部楼层
移频助听器的验配体会(ZZ)
Fitting strategies for frequency transpositional hearing aids
■ 王超 蓝国赞
WANG Chao,LAN Guo zan
【中图分类号】G7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933(2006)03-0055-01
作为一种特殊助听装置,移频助听器的原理与传统助听器有本质的不同,所以其验配技术对很多业内人士来讲也是一个难题。随着移频助听器验配人数的快速增长。这一挑战日渐突出。本人通过近3年为200多例极重度听力障碍患者验配移频助听器得到了一些验配心得。希望与大家分享。
1、病人的选择:一般情况下当病人低频有一定的残余听力,而高频残余听力大于65 dB或配戴非移频助听器后4000~7000 Hz范围内的听力补偿达不到45dB时应考虑配戴移频助听器。
2、听阈的输入:如果患者2000 Hz(包括2000 Hz)以上频率的听阈大于100dB时。此频率听阈应记为NR。
3、真耳测试:因听力计耳机测听与通过助听器进行的真耳测试有较大的差别。所以,如果患者可以配合应尽量完成听阈、不适阈和频率压缩点的测试。这样可大大提高首次验配的成功率并减少微调的次数。
在测试时如果某个频率的声音给到最大时患者也不能感知。应将该频率的听阈下调到80dB。以免验配后因过度放大造成不适,甚至产生异样的噪声。
4、关于音量控制:没有助听器使用经验的用户和较小聋儿,因暂时不会合理利用音量控制,所以应将其设置为自动控制。待用户积累一定的使用经验后再改设为手动控制。
5、关于程序设定:移频助听器有四个可选程序。因多数用户为重度或以上听力损失。配戴后需要一定时期的适应或语训。所以最好先选择单一的基本程序。待其适应后或语训见成效后再逐渐增加程序以满足更多的听觉环境需求。
6、关于不适和噪音:自动选配后如果病人感觉有静电声、click声。异样噪声及声音太大,很可能是高频残余毛细胞感受了过大的高频声所弓l起的。此时可降低高频最大输出和增益。如果病人仍听到上述声音,应把数字频率压缩(digital frequency compression,DFC)数值变大一点,可能会消除上述声音,因为噪声是由病损耳蜗引起的,由于一部分助听器处理的声音落在了病损耳蜗的频率范围。将DFC数值改变后。这些声音可能会离开该频率范围。患者就感觉不到噪音了。有时我们可以通过患者感觉有否静电噪音。来判断是否有假听阈。如果上述处理仍不能消除患者噪音的感觉。有可能是病人听到的声音增加太多或与配戴其他助听器时的感觉差别过大引起。此时应先降低DFC。适应一段时间(1~2个月)后再调高DFC。
7、关于辅音的听辨:如果配戴移频助听器后听辨/s/、/t/等音不理想时可以考虑增加低频增益或加大DFC的值。
8、关于听电话和看电视:由于电话和电视声音的频率在300Hz~3000Hz。所以听电话或看电视时一般不需要进行频率的压缩或减少DFC压缩值。
9、关于耗电量。移频助听器须对输入声音进行言语与噪音、元音与辅音的实时分析分辨和压缩放大处理以及对噪音的分辨降噪处理。所以耗电量会较其它助听器偏大。尤其出现以下情况时,耗电量会相对变大:①功能打开的越多时:② 环境声音相对复杂时 ③语言中辅音相对较多时 ④ 病人的残余听力较少时等。一般情况下,残余听力越差或语训时间越长,耗电量就会越大。
10、关于语训:因为移频助听器对声音的处理使重度以上的听障人士听到的声音与患者以前听到的以及健听人听到的声音有所不同,所以必需经过一定时期的专业听觉言语训练。否则,移频助听器的效果得不到充分发挥。
11、移频助听器的效果也同样受真实残余听力的多寡、病史的长短、语训的方法和时间、病人的智力和助听器调试的优劣等因素的影响。

作者单位:1、迪通科技有限公司佛山528000
2、美声听觉言语技术中心528000
作者简介:王超 助听器验配师。研究方向:助听器验配

31

主题

478

帖子

487

积分

中级会员

Dumbledoni

积分
487
发表于 2010-2-28 18:48 | 显示全部楼层
挖个坟,mark一下

最近在关注移频助听器
perfect fox 0/1

2

主题

40

帖子

40

积分

新人会员

积分
40
QQ
发表于 2011-3-6 14:1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1楼(一衣落雪) 的帖子

苏版,我的听力适合配移频么?

19

主题

526

帖子

526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526
QQ
发表于 2011-3-6 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移频助听器,好帖。
也说说个人对移频技术的认识。
音频技术里面,移频技术不是新技术,很成熟的。实际的专业含义是错频输出。
在一些要求很高的音响系统中,需要配置移频器,其目的是为了克服声反馈效应,即避免啸叫。例如,假如在2000Hz出现了声反馈,可以将原来输出的频率调整,错开以1990Hz的频率输出。
由于微型助听器容易出现严重的声反馈,而啸叫令人难以承受,故将移频技术应用到助听器,其目的也是为了防止或降低啸叫现象。
于无声处传美韵

2

主题

40

帖子

40

积分

新人会员

积分
40
QQ
发表于 2011-3-7 10:2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4楼(声之韵) 的帖子

有移频功能的助听器是不是要贵些?

3

主题

83

帖子

83

积分

初级会员

积分
83
发表于 2011-3-11 12:43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高频陡降损失,试戴移频觉得很难适应,看来应该是针对语前聋的儿童比较合适,语后聋的成人很难适应。

6

主题

45

帖子

45

积分

新人会员

积分
45
发表于 2011-3-16 16:27 | 显示全部楼层
你的高频听损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有什么不适应的感觉吗?

19

主题

526

帖子

526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526
QQ
发表于 2011-3-21 16:13 | 显示全部楼层

Re:回 4楼(声之韵) 的帖子

引用第5楼习风于2011-03-07 10:23发表的 回 4楼(声之韵) 的帖子 :
有移频功能的助听器是不是要贵些?

毕竟是增加了技术环节,成本略有提高。但,不会很高。

想说的是,移频技术本来是用于克服声反馈的一种措施。会对保真度有影响。
如果,将移频技术作为补偿频率的措施,真是无语了。因为失真极大,甚至已经不是本来的声音。
优秀的助听技术,应该追求的是:尽量真实地还原目标声音的频幅特性。
于无声处传美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签到|Archiver|版权|手机版|听障论坛

GMT+8, 2025-9-7 13:3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