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诱发听性脑干反应简介 言语诱发听性脑干反应是新近发展较快的一种电生理测试技术,除了使用言语作为刺激信号外,其它参数基本和听性诱发电位相同。和早期ABR所经历的发展过程一样,现在可能学界还没有统一言语诱发听性脑干反应名称,比如有的文献称其为“speech-evoked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有的则叫做“speech-elicited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或“speech-elicited auditory event related potentials”,有的干脆简称为“speech ABR”。至今,国内对言语诱发听性脑干反应的介绍几乎没有,因此,中国听力学网站专家组为我们读者提供一个简单的介绍,随后将陆续刊登出相关咨询文章。从本质上看,言语诱发听性脑干反应主要是显示:人类脑干部位处理言语信号的时间编码信息,心理声学家认为心理时域编码活动和心理声学时域敏感息息相关,言语信息是否能在大脑得到准确解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从耳朵外周信息到内耳的过程中的完整性,耳蜗受到损伤后,势必影响言语信息频率转换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换言之,这时,患者听到的言语声音很可能失真,或是模糊不清,残缺不全。利用言语声音作为刺激信号,诱发听性反应,通过和正常人的反应数据比较,可以为临床听力学家提供关于患者处理言语能力的基本信息。目前的一些研究表明,言语诱发听性脑干反能对感音性神经听力损失和中枢听觉失调等疾病进行比较准确和独特的鉴定,有相当重要的临床价值。现在,学界还没有形成对言语诱发听性脑干反应使用刺激信号的统一标准,仍然处在早期研究和发展阶段,不同实验室,基本按照自己的研究和技术,模拟不同言语声的包络曲线来作为刺激声,比如,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的Arkhoun等人,模仿/ba/言语声,作为言语刺激信号,在他们研究中,所使用的信号延迟约15.6ms,见下图(图1.): 图1. 言语诱发听性脑干反应模拟以/ba/发声 图1上面是刺激声/ba/的频谱信号,其中红色部分是延迟时间,约15.8ms, 下面是言语诱发听性脑干反应模拟/ba/刺激声的频率包络,可以清楚看到二者之间的近似性。和法国听觉科学家不一样,印度言语听性研究所的Khaladkar等人则模拟爆破辅音/t/的信号作为言语刺激声,设置时间长度约1.05ms。请见图2,其中右边是辅音/t/的频谱图。 图2. 模拟爆破辅音/t/的信号作为言语刺激声 测试言语诱发听性脑干反应和常规诱发电位一样,参数的设置因实验室不同,也不一样,上面提到的印度科学家Khaladkar等人基本参照常规听性脑干反应信号采样原则来设置,当给声强度为30 dBSL时,重复率设在30.1/秒,叠加1500次,滤波设置为10-3000 Hz 。而法国科学家则将言语诱发听性脑干反应的滤波设置在500 Hz以上,他们认为心理声学理论表明,500 Hz是时域敏感的底线,同时也是中脑听性中枢核团,即下丘锁相的限制,见图3. 其中下面的图形是言语刺激声/ba/的频谱图,上面是言语诱发听性脑干反应波形。 图3. 言语诱发听性脑干反应滤波设置在500 Hz以上 和常规ABR一样,言语ABR的潜伏期同样受到刺激声强度的影响,强度降低会延长言语ABR的主要波峰的潜伏期,Reddy, Kumar & Vanaja等人的研究显示,就感音性神经听力损失患者而言,即使短声ABR的波V的潜伏期相对正常,他们的言语ABR波V的潜伏期也会有非常明显的延迟,如图4所示。 图4. 给声强度对言语诱发听性脑干反应V潜伏期的影响 根据法国Akhoun等报道,言语诱发听性脑干反应的波形容易受言语刺激声音调变化的影响,见图5: 图5. 刺激声音调变化对言语诱发听性脑干反应波形的影响 上图表明基频是300Hz的言语刺激声和600Hz的刺激声分别影响了言语诱发听性脑干反应的波形。从上面的简介可以看到,言语诱发听性脑干反应的研究才开始,仍然有许多技术问题需要解决,包括对刺激声的选择和界定等。但是,就目前的临床研究结果来看,这项技术可以分辨不同的听力损失,可以用来鉴别中枢听觉失调症,具有较大的临床使用价值。我们期待这项技术尽快的不断完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