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听器验配师为患者作听力检测
2008年,64岁的张女士耳聋已经三年多,平常看电视、和家人交流很是费力。当记者在雍和宫附近的一家助听器验配中心见到她时,张女士的家人说,这是第二次带张女士来挑选助听器,之前购买的产品价钱不低,但佩戴的效果并不是很好。
在中国,像张女士这样有助听器需求的人大概有2780万,其中老年人有2004万。这是2006年11月中国第二次残疾人口调查公布的数字。
随着助听器在国内的普及,大部分人都已经认识到助听器的购买不同于其他普通商品,是一定要通过专业验配的。但是还有小部分人仍然以为随便买一个助听器就可以解决耳朵听力的问题。
如何有效保障听障者助听器验配质量,2008年1月2日起,《助听器验配师国家职业标准(试行)》经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批准?开始施行。2008年12月,助听器验配师职业考核和鉴定工作已经紧锣密鼓地开展起来。
中国残联听力语言康复中心门诊部主任王树峰博士告诉记者,在全国范围内,需要通过助听器验配师职业资格培训鉴定的人数为7万人,这些人来自医院的验配部门和社会上私立的助听器验配机构。
7万人的职业规范,能否给2780万人带来听力康复质量保障?
助听器不同于普通商品
助听器不同于普通的商品,并不是简单地买来使用就可以达到助听的效果。
王树峰告诉记者,助听器不是一件简单的商品,消费者买回去就能用,用上就能达到效果。它需要相当专业精准的“验”和专业得当的“配”。
听力损失状况的确定是助听器验配工作的起点,后面的助听器选择、助听器调试都是以此为基础的。只有对用户的听力损失有了准确的定位,后面的一系列工作才有意义。验配师必须通过专业的咨询、检测(一般包括初步的耳窥镜检查、纯音检测等)才能全面了解用户听力损失情况,对用户的听力损失状况有个正确的定位。此外,用户的聆听环境和音质喜好等也对助听器的选择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其次,要拥有一个合适的助听器,还必须要有专业得当的“配”。配,就是根据“验”出的听力损失结果,选择合适的助听器并给予合适的助听器调节。不同的助听器有不同的性能指标,每个助听器都有其自身的性能特点,适合某一类听力损失者使用。助听器的品牌、类型、型号繁多,对于特定的使用者来说,哪一款更适合他们的实际需要,是一个使用者自己解决不了的非常专业的问题,只能由专业验配师代为抉择。
每个人的听力状况不同,对听力补偿的要求也不同,如果选择了不合适的助听器或者助听器调试不当,助听器就有可能无法为听力损失者提供足够的听力补偿。助听器把声音放得过大的话,还可能会损坏残余听力,进一步加重听力损失程度,甚至可能损伤听神经。助听器效果评估也是“配”的重要组成部分,验配师可以根据评估的结果对助听器进行微调,让助听器的各项性能参数无限接近于用户的聆听喜好。
对于在成长中儿童的听力损失,由于要进行听觉康复训练,科学佩戴助听器更为重要。助听器的佩戴,仅仅是聋儿听力语言康复的开始,而语言的学习、掌握和运用是受到许多条件制约的,其中学习能力的高低起着重要的作用。专业的助听器验配服务可以让听力损失儿童其他方面的认知能力的发展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验配市场混乱
助听器的验配比较费时,至少需要半小时到两小时。这样,医院的验配中心就不能完全满足听障者的需求,有一些民间力量也就逐渐发展起来。目前我国有2000多家助听器验配中心,北京有四五十家。
民间助听器验配力量的发展一方面促进了对听障人士的服务,但同时出现了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
目前,助听器的市场比较混乱,各种样式、各种价位的产品都有。消费者自身很难鉴别。 “一些所谓的‘助听器验配师’其实就像商场的柜台销售员一样,往往只是受过厂家一两天仓促的培训,仅仅知道助听器的价钱、如何放电池而已。”王树峰告诉记者。
在2008年1月之前,对于助听器验配人员的职业要求无论是从学历、学科背景上还是接受培训和考核上都不严格,缺乏统一要求。行业整体没有形成规范。
记者在北京一家私人助听器验配中心了解到,仅儿童助听器就分为经济型、大中型、聆听型、聆听舒适型、远程聆听型等多种,而价钱也从5000到50000不等。如果听障者没有得到专业验配人士的服务,往往是花了冤枉钱,却还延误了听力康复和治疗。
民间力量的发展一方面推动了这个行业,同时又让行业面临着规范的问题。
助听器验配开始持证上岗
保障听障者的利益,是行业规范的首个目标。
这一规范过程,从2005年提出新职业建议书,到2008年1月2日验配师国家职业标准施行,中间经历了近3年的时间。
单是助听器验配师这一职业名称的确定就经过了一番讨论。最初,专家们提出的名称是“听力师”或“听力康复师”,实际上助听器验配之前要检测听力,这一过程涉及到一部分医学问题和听力诊断的问题,但考虑到大众对于这种叫法并不熟悉,所以作为职业要和社会需求相结合,提出了“助听器验配师”。2006年,这一职业名称最终敲定。
2008年1月份,《助听器验配师国家职业标准(试行)》经过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批准开始施行。随着助听器验配师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完成,考试大纲和题库的出炉,2008年12月份,开始了全国范围内的第一批助听器验配师职业资格培训鉴定。目前,助听器验配师的职业资格培训、鉴定工作正在由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来负责实施。
据王树峰介绍,第一期参加职业考核和鉴定的有30多人,但在全国范围内,需要进行这一培训的大概有7万人。
助听器验配师的工作主要包括几个模块,王树峰告诉记者,首先是听力咨询,也就是听力检测的过程。其次是助听器选择,选择的根据是印模取样。第三是助听器调试,也就是效果评估的过程。第四是康复指导,包括对听障者的培训指导。
在考核当中,专业能力主要考核三大部分,听力咨询和检测;助听器选择和调试;评估与指导。更加注重考核者的实际操作能力。
记者了解到,目前正在进行的培训鉴定针对的是初级助听器验配师,相当于四级水平,今后还会陆续进行中级(三级)和高级(二级)助听器验配师的培训和鉴定。
“先作出一个模式,然后再分省市、分区域进行。”王树峰说。
第一期的助听器职业资格培训鉴定,表明从今往后助听器验配师这一新职业迈上了正规化发展的道路,7万名助听器验配师开始了持证上岗的职业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