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昨天的比赛中,来自我省六安市的小伙子程传豹感到特别激动和惊喜。当他正专心比赛的时候,中国残联主席邓朴方悄悄来到了他的身边,用欣赏的目光关注着他的柳编比赛。随后,邓朴方拿起程传豹还没有编完的精美花篮,仔细研究了好一会。邓朴方又拉着程传豹的手,亲切地合影留恋。
只见程传豹拿起柳条,双手不停地舞动,柳条在他的“指挥”下,变幻着、组合着,不一会的时间,一个精美的花篮就成型了。这个花篮可没有那么粗糙、简单,按照比赛规则,编好的花篮各个部位都必须符合规定的尺寸,差之毫厘,都将影响到最后得分。在比赛的过程中,程传豹不时拿起尺子,精确地校验尺寸。在比速度的同时,他更力求作品的完美。
30多岁的程传豹已经有15年的柳编经历了。一根根细而柔韧的柳条,在他的手中,变成了一朵朵盛开的“花”。因为幼年时一次意外的摔跤,程传豹的腿部落下了终身残疾。虽然只能一瘸一拐地行走,但他并没有因此放弃奋力前行的梦想。中学毕业后,为了能掌握一门能够让他自强自立的技艺,解决生存的困惑,程传豹开始学习手工刺绣。后来,他发现自己对柳编更有兴趣,而且柳编更实用,更有市场前景,他最终弃刺绣而改学柳编,直至今日。
凭借高超的柳编技艺,程传豹至今已经参加了国内、国际5次高水平大型比赛。1998年,他参加在湖北举行的全国大赛,编出的工艺品惊艳全场,一举夺得了一等奖;2001年在捷克举行的第五届国际残疾人技能比赛上,他编的工艺草帽精巧,获得了二等奖。
对于程传豹来说,这些年来,他的柳编技艺养活了一家人。他告诉记者,自己编一个花篮通常要花上两个半小时的工夫,一个花篮在市面上能卖到四五十元的价钱。因此,只要他一天能编好一个柳编篮子并卖出去,全家人的生活就有了保障。
霍邱王东田:10年深功傲群雄
和程传豹在同一组比赛的,还有另外一名来自我省霍邱县的选手,名叫王东田。来自农村的王东田是个聋哑人,他也是依靠柳编给自己和家人谋生计,在霍邱县姜家湖福利柳编厂从事竹藤制品加工。因为自小残疾,又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育,他并不能流利地用哑语和别人交流。记者对他的采访也十分有限和艰难。据省残联教育就业处副处长刘海峰介绍,王东田也有10多年的柳编经历,更是柳编高手中的强手,他的技艺水平甚至在程传豹之上,在全国同行中,目前尚没有比他具有明显优势的竞争对手。更为重要的是,这次第三届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柳编作品的样品,就是王东田在赛前制作出来,提前送到大赛组委会的。这也就意味着,所有选手都要以王东田的作品为参考,他本人也是和自己的作品在比赛。
此前,在第二届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广州赛区的比赛中,王东田就拿到了冠军,并被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授予“全国技术能手”称号。在今年5月举行的安徽省第三届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中,王东田也轻松拿下了第一名。昨天的竞赛中,王东田以娴熟的技巧、标准的手法让一根根雪白柳条上下翻飞,他还提前完成了比赛规定的作品。
因为比赛规则,所有比赛的成绩都要等到竞赛结束当日统一宣布,因此,目前还不能完全断定他们的成绩。“如果不出意外,王东田应该能够拿到柳编比赛的冠军。而程传豹也能拿到较好名次。在第二届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中,他俩就分享了冠亚军。”刘海峰满怀信心地说。
芜湖两同门:眼盲手巧众人夸
按照比赛的规则,盲人保健按摩必须按照规则要领在30分钟内完成,不能提前或者推后规定时间10秒钟。一旦遇到这种情况,选手就将被淘汰出局。眼睛看不见,又没有时钟的滴答声作参考,只能用心计算,在如此残酷的要求下,我省盲人保健按摩的参赛选手汪振和叶勇都顺利地完成了比赛。
“我感觉今天的表现还不错,达到了自己的要求。”汪振笑着说。但叶勇说自己并没有达到满意的状态,主要是因为自己第一次参加比赛,太紧张了。
在芜湖盲人按摩学校学习盲人按摩技术两年后,汪振和叶勇两人凭借精湛的技艺,都找到了一份满意的工作。两人的启蒙老师王兴久专程从芜湖赶来陪同指导爱徒比赛。王老师告诉记者,汪振和叶勇在盲人按摩学习方面非常有灵性、有悟性,在学习一年左右的时候就可以独立操作,并且技术也比较娴熟,由于平时表现出色,被我省选拔前来参加此次比赛。
昨天的比赛中,叶勇按摩的对象是一个女性。对异性按摩,叶勇说自己已经习惯了这种职业操作,并没有什么害羞的感觉。虽然眼睛看不见,但灵巧的手就是自己的眼睛。在自己的双手下,按摩对象没有富贵贫贱之分,只有病痛的轻重差别。必须要找准患者的穴位,对症下药。对于社会上有些人对保健按摩业有误解,叶勇感到很无奈。他说:“保健按摩是一门技艺,也是一门医学。尤其是盲人保健按摩,更是盲人自强自立,解决就业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
蚌埠时根利:一把发剪闯天下
来自蚌埠的选手时根利参加了美发师项目的比赛。面对一个塑料的模特头型,时根利只是挥动着剪刀,就赋予了它新的生命。“美发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这门技艺的要求也就更高,你面对不同的对象,就是面对不同的作品,每一个都需要不同的构思和创作,只有精心‘雕琢’,才能出精品,让顾客满意。比赛也一样,虽然面对的是模型,但一样要考虑模型的特征和比赛规则的要求,才能拿高分。”比赛结束后,时根利这样告诉记者。
时根利原在一家国有企业工作,下岗后,因年龄偏大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在求职屡次碰壁后,他自己开了一家美容店。如今,他从事这项工作已有10多年了,他的美容店生意红火,不仅个人实现了就业,还为社区提供了两个就业岗位,带出了一帮美容美发的徒弟。在安徽省第三届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中,他的美发造型曾获得美发组的二等奖。这次比赛,他希望能拿到全国奖项。
合肥顾红森:木雕大师显身手
在参加木雕比赛的选手中,有这样一位雕刻工艺精美、手法灵活的师傅,他叫顾红森,是合肥人。刚出生的时候,顾红森和其他的孩子一样健康,但是在一周岁左右的时候,他突然发高烧,后来因为用药不当导致他听力残疾。起初,一家人并没有发现顾红森有什么异样,小学六年级毕业升初中时,顾红森听不见老师讲课了,全家人立即陷入了悲痛中,但是为了孩子日后能够独立地生活,父亲顾思仁决定让孩子有一技之长。
顾红森13岁时,进入合肥市文化宫学习绘画、雕刻技艺,先后学习过贝雕、竹雕和木雕,在残疾人的艺术领域里也渐渐小有名气。虽然他的生活之路并不那么顺利,但是他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业就业后还是寻找到了生存的门路。他现在在合肥城隍庙替人修补古董木雕,修补后的古董几可乱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