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障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522|回复: 5

双语双文化聋教育的理念是什么?

[复制链接]

2

主题

23

帖子

23

积分

新人会员

积分
23
发表于 2007-3-16 16: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挪双语聋教育合作项目:

SigAm 双语聋教育项目是中国爱德基金会(Amity)、挪威聋人福利基金会(Signo)和江苏省特殊教育专业委员会在苏州市盲聋哑学校、常州市聋人学校、扬州市特殊教育学校、镇江市特殊教育中心和南京市聋人学校合作的实验项目。项目周期计划为五年,从2004年到时2009年。项目目标是把国际上先进、科学和民主的双语聋教育理念和方法引入中国,结合中国的社会和文化背景,对聋童实施手语作为其第一语言的教学计划,并通过手语对聋童实施汉语(作为其第二语言)和其它知识的教学计划;使人们认识到中国聋人手语是聋人的自然语言,它是一门评语言学意义上的语言;保证聋童享有从学龄前到义务教育阶段,能够通过自己的语言——手语,和同龄的健听儿童同步接受基础教育的权利,促进中国聋教育的改革,提高中国聋教育的质量,造福中国千千万万个聋童。
2006年应西部发展的需要,SigAm 双语聋教育实验项目扩大到了中国西部的四川、贵州两个省的四所学校。它们分别是成都市特殊教育学校,乐山市特殊教育学校,贵阳市盲聋哑学校和黔南州贵定县特殊教育学校。


项目内容:
•开办学前及小学双语聋教育实验班;
•培训聋人老师和听人老师掌握双语聋教育的理念和教学法;
•培训聋人老师和听人老师的合作教学能力;
•培训聋人老师和听人老师掌握手语语言学知识和手语教学法;
•开发双语教材;
•为聋童家长提供手语培训课程;
•培训学校领导和政府部门的教育专业干部双语聋教育的理念;
•举办双语聋教育项目经验交流和学术研讨会;
•向社会宣传双语聋教育的理念;


双语聋教育在国外产生的背景:
双语双文化聋教育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聋教育理念和方法。它是在对过去50年聋教育推行的口语教学法的评估作出了否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西方从事聋教育和语言学研究的专家和学者经过很多的研究认识到,聋人手语是一门语言学意义上的语言。研究还表明如早期给聋童提供手语环境,聋童可以在成长过程把手语作为第一语言学习,达到和健听儿童的语言同步发展。同时聋童可以通过第一评语言——手语来学习第二语言,即本国语言,通过手语学习知识,认识世界。这样可以使聋童在认知,情感和社会交往等各方面都能达到和健听儿童同步发展。在过去的20年里,双语聋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在西方很多国家通过实验获得了很大的成功,以至现在在北美和北欧等一些发达国家,例如美国、加拿大、丹麦、瑞典和挪威等,已将双语聋教育作为该国聋教育的基本国策。在世界其它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中,如澳大利亚、我国的台湾等等,双语双文化聋教育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认同。


为什么要在中国进行双语聋教育的实践?
目前中国聋教育状况和欧美国家80年代的情况差不多,效果不尽人意。在单一的“以口语为主”的聋教育政策指导下,聋教育的教学质量普遍地严重落后于普通教育。众所周知,由于听障,多数聋童是不可能和健听儿童一样学习口语,并通过口语学习知识和认识世界的,所以单一的口语教学的模式把大部分的聋生隔离在知识的大门之外。
目前我国聋童的学龄前教育主要是由中国残疾人联合会负责主导,由各地残联的聋儿康复中心实施。这些康复中心都是采用单一的“以口语训练为目标和手段”的聋童幼儿教育。据统计,全国只有约15%的聋童有条件接受这样的早期教育。而接受了这样的三年学前教育的聋童,可以进入普通小学读书的人数平均占受训人数的约30%。大部分的聋童在这三年学前教育中,除了学会说几句简短的话语,其它方面的知识获得收效甚微。
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少数的进入普通学校学习的听障学生,在学校里基本上是得不到技术支持的,他们几乎全靠自学和家庭辅导进行学习。聋校的教育也是实施“以口语训练为目标和手段”的教育模式,大部分的聋生在课堂上是无法通过声音获取全部的信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堂教学,教师在讲课时不得不用一些手势来辅助。但是老师用的手势是支离破碎,学生看不明白。师生之间存在严重沟通障碍,造成教学困难。以至于聋生在初中毕业时,其文化水平只相当于健听学生的三、四年级。这样的学校培养出来的聋生不仅知识匮乏,而且语言表达能力差。由于聋生没有手语课程和学习手语的环境,他们的手语水平也很差。其结果是,他们既不能用口语和主流社会进行无障碍的交流,又不会用手语流利地表达自己。聋教育中提出的使聋生“正常化”和“回归主流”仅成了一个口号。因为没有爱过良好教育的聋生是不可能正常化的,也不具备条件平等地回归主流社会的。教育的低效只会造成聋人更加社会边缘化,从而引发出聋人社会化问题。
中国有世界上最庞大的聋人群体,据统计,中国有2200万个重听人和聋人,其中学龄前听障儿童和聋童有80万。这个数字每年还在以2—3万递增。
为了千千万万个聋童能够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力,为了他们的未来,也为了我们大家的未来,中国聋教育者要反思。要改革,要学习国外先进的双语聋教育理念和方法,勇于实践,使中国的聋教育早日赶上国际先进水平,造福聋人,造福社会。


双语双文化聋教育的理念:
什么是双语双文化:
双语指的是聋人手语和本国语(书面语及口语)。双文化则指的是聋人文化和健听人(主流社会)文化;换句话说,双语双文化聋教育就是让学生掌握两种语言和学习两种文化。两种语言犹如给聋生插了两个翅膀,他们可以在主流社会和聋人社会自由翱翔。

充分肯定聋人手语和聋人文化:
聋人手语是聋人之间使用的自然手语。在西方,多项研究证明聋人手语是具有语言学意义的一种特殊的,表达丰富的语言,有特定语法规律的语言。和其他任何语言一样,聋人手语词汇也会受到其他语言的影响而变化,也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手语族的聋人有着其特有的习惯和行为模式,从而形成了独特的聋人文化。

主张用聋人手语作为聋童的第一语言,将本国语言(在中国指的是汉语)作为聋童的第二语言学习:
鉴于聋人手语是聋人的自然语言,对聋童来说比较容易学习和掌握,所以双语聋教育的专家积极主张尽早让聋儿学习和掌握其第一语言——聋人自然手语。因为语言是人类思维和学习的工具,所以聋儿只有建立了完整的第一语言系统,才能学习知识、理解世界,达到与与健听儿童的智力发展同步。同样,聋儿也只有熟练地掌握了第一语言,才能理解和学好第二语言,即本国语言(书面语和口语)。
双语聋教育也积极主张聋童早期佩戴助听器,早期进行口语训练,即发音和唇读的练习。但对那些不能在自然环境中通过声音获得信息的聋童来说,口语训练应该是技能训练,而不是教育的范畴。因而口语训练不能代替和冲击聋童的手语学习和知识学习,否则就本末倒置。


主张以积极的态度看待聋人:
聋不是一种疾病,它是一种功能障碍。聋不能选择,可是语言可以选择。在教育上,不能以“医疗的模式”把聋孩子看成病人,而需要以“教育的模式”,采用适合学生需要的特殊的教育手段和方法实施教育,扬学生之长,避学生之短。帮助聋童树立积极的自我意识和自信心。
以及与他们有关的语言和文化,而不是把他们看成是残疾人。双语聋教育的口号是“除了听,聋人什么都能行”。


主张聋人平等参与教育:
双语聋教育需要聋人的参与,需要聋人和听人合作办好聋教育。聋人参加聋教育的重要性在于榜样的作用,也在于师生们都有学习聋人手语的需要,而聋人老师是聋人手语的自然载体。另外,众所周知,聋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让聋人平等参与社会,所以在实施聋教育的过程中就要体现聋人的参与,就要提倡民主、尊重和接纳聋人。


认同社会中语言和文化的多元性,主张建立一个多元的和谐社会。

双语聋教育的目标是把聋生培养成具有:
       高水平的手语能力 + 高水平的读写能力 + 积极的身份认同
                                 ↓
                      优秀的成绩 + 独立的学习能力
                                 ↓
                                成功


挪威有位长期从事聋人工作的心理学家Terje  Basilier 说过这样一段话:
“如果我接纳一个人,我必然要接纳那个人的语言;如果我排斥一个人的语言,我就是排斥了那个人。因为对于一个人来说,语言是我们不可分割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爱德基金会
SigAm 双语聋教育项目办公室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汉口路71号  210008
电子邮箱:AmitySW@amityfoundation.org.cn
网址:http://www.amityfoundation.org.cn

双语聋教育的宣传品

双语聋教育的宣传品

247

主题

839

帖子

839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839
发表于 2007-3-16 21:41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的宣传册,谢谢!
我想知道 这个宣传册 怎么发放的?建议大量发送,放在医院儿科、耳科候诊室,图书馆、学校、基层残联等,邮寄给聋儿家长和聋校
聋听交流,手语搭桥。

2

主题

23

帖子

23

积分

新人会员

积分
23
 楼主| 发表于 2007-3-20 09:28 | 显示全部楼层
斜风,你的建议非常好!
爱德已把相关双语聋教育的宣传册发给双语聋教育项目伙伴、项目学校,还有志愿者等等,目前还正在宣传呢。
谢谢你的支持和宝贵的建议!!!

2

主题

23

帖子

23

积分

新人会员

积分
23
 楼主| 发表于 2007-4-3 13:3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大家对我们这样做的支持!!!

25

主题

248

帖子

248

积分

初级会员

积分
248
QQ
发表于 2007-4-3 13:50 | 显示全部楼层
仔细的看了一遍,双语是手语+书面语 双文化指的是手语文化加书面语文化
不教他们说话了吗?
挪威有位长期从事聋人工作的心理学家Terje  Basilier 说过这样一段话: },zEd^y  
“如果我接纳一个人,我必然要接纳那个人的语言;如果我排斥一个人的语言,我就是排斥了那个人。因为对于一个人来说,语言是我们不可分割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说的对啊,可是不教他们口语  怎么让他们正常的生活呢,平时就靠用手写字与别人交流吗?
钱是个好东西 有了钱 什么东西都好解决 钱不是个好东西 这世界没钱怎么行 钱怎么都不是个东西 为了它世界上愁死你 钱是个什么东西 如果大多数人不用钱衡量该多好

0

主题

21

帖子

21

积分

新人会员

积分
21
QQ
发表于 2007-4-3 19:53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楼主发的不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签到|Archiver|版权|手机版|听障论坛

GMT+8, 2025-5-25 20:1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