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发布于:2012-12-17 10:16:55 点击量:105 语言障碍是指个人的语言理解或语言表达能力与同年龄儿童相比较,有显著的偏离和异常现象,而造成交往困难。儿童语言障碍有不同的表现,一般把语言障碍儿童分为两类,一类是单纯性的语言障碍儿童,即儿童其他方面发展正常,只有语言发展出现异常;另一类是伴随性的语言障碍儿童,这类儿童智力落后或存在智力、听觉、视觉等方面的障碍,同时伴随着语言障碍。
文文小朋友是属于第一类单纯性的语言障碍,即孩子其他方面发展正常,只有语言发展异常。孩子刚来幼儿园时,一个音也不会发,但听觉、视觉、动手能力发展尚好。
通过了解发现:文文在上幼儿园前,语言环境较差,父母上班不分昼夜,孩子有爷爷带。爷爷买菜、烧饭、做家务,无暇顾及孩子。文文终日以电视机为伴,无缘与他人接触、与同龄人交往。孩子似乎生活在一个没有语言交往的环境中,孩子也无须去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由此而造成了孩子的语言障碍。
因此,根据孩子的实际,抓住学龄前阶段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对生理、心理、环境等各方面原因造成语言发展障碍的文文进行有效的干预和个别化训练,卓有成效地改变了孩子原有的语言发展条件,并为孩子创设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为此我们进行了如下的探索与实践:
1、重视个别训练
个别化教学、训练一直是我们康复工作的重点,这是一种理想的康复形式。通过一对一的教学及训练,可以更有效的提高孩子的康复程度。每天上、下午分别安排两个30分钟时间的对文文进行个别训练。因人而宜,因才施教。
2、口腔功能训练
由于文文长时间的不发音、不说话。因而,孩子的口腔功能比较差,如:舌头的转动、平伸、上翘,嘴唇的闭、合、噘起不灵活,气流的输送方法不正确,发声方法有问题。所以,一开始就从孩子的吸气、呼气、吹气、动舌头、绷唇等基本动作开始训练,一点一滴地从矫正孩子的语音入手,逐步消除孩子的语言障碍。 ... 以达到培养孩子自信,能让孩子在他人面前大胆表达自己意愿和观点的目的。
3、环境的影响
重视教室的环境布置,提高视觉效果。如玩具、教材、教具、活动都是很重要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重视环境并使用玩具或教材来启发孩子的语言发展并使孩子感兴趣,这也是相当重要的,物品必须很容易吸引孩子的注意,运用这些物品能让孩子有互动功能,教具的提供要有机能性及真实性,小朋友可利用这些东西并连结到幼儿园、家庭中。
4、重视日常生活细节
日常生活是自然情境的机会教育,提供各式各样的机会为主,对教学也是很重要的。例如:来园时间、点心时间、游戏的时间,甚至于上厕所的时间,这些都是孩子学习语言的机会,这些活动是很容易展现个人的人际关系。这样的机会教育,并不局限在幼儿园,也可以在家里、在散步、游乐场或是其它的场合。
5、选择科学的学习方法
巧妙处理孩子的语言学习。在教孩子要求一样东西时,老师可以将东西放在孩子拿不到,但却是在孩子视线内的地方,当孩子试着靠近想要的东西时,老师可以问:“你要什么?”如果孩子没有反应或只有一点点的反应时,老师可以为这个反应给予提示或语言示范。
在这些教学活动中,使用连续的提示语是相当重要的,提示的程度可以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消去法”是老师提供完整的模板:“我要一盒牛奶”,经过几次示范后,老师对他渐渐减低音量一直到最后变成是一种耳语;另一种“消去法”是利用语句词汇的减少。原本提示的完整句子─“我要一盒牛奶”,下一次练习为“我要一盒…”再下次练习,甚至是更少─“我要…”,最后就是完全没有提示,而这些方法是以孩子的社会经验有关。
日常生活有一定的顺序及规律性,在日常生活中,老师可采用“延迟法”训练孩子的语言发展,即以打破孩子们的规律性或休息时间,创造空档让孩子有新的沟通模式,这个训练意味着老师停止原有的动作,等待孩子的反应,并以看得到的东西做提示,看着孩子,当孩子在适当的时间反应出行为时,老师则给予强化,让孩子熟悉其动作并继续下去,如果孩子没有反应,老师再给予语言提示,让孩子每天的互动模式继续下去。
6、进行随班就读训练
在孩子有了一定的语言基础后,我们就安排孩子进入正常班级的学习。第一学年,我们安排孩子每周两个半天的时间进入在正常班。第二学年的第二学期,我们安排孩子每周五个半天的时间进入正常班级。目的是让孩子有与正常班级孩子一起交往、学习的机会。以提高孩子的语言交往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及自信心。使之能够回归主流、融入社会。
总之,经过近两年的康复训练,文文现在基本上能与正常孩子一样,用语言与他人进行交流。孩子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语言交往能力与正常孩子相比无异常。在平时的活动中,孩子能主动、积极的参与其中,有很强的表现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