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好,我也是一名听障人士,目前居住北京。听障史有十多年了,前段时间准备重配助听器,搜到这个论坛,看得很仔细,也了解了很多知识。原计划周末去301医院给听力再做个系统的检查,无意中又看见论坛上的唯听禅音试听活动,刚巧耳鸣也严重,就用手机短信报名了。虽然我报名的时候已经晚了一天,但过了两天还是收到了工作人员的通知。
我听力出现问题在十七八岁(开始被发现有问题是在十四岁左右,初二间),后天性的,原因不是很明确,有听不清的特征,之后也配过几次助听器(西门子的),主观上认定自己听不清,就没耐心坚持。最近工作有需要,这个状态又不满足我 ,就积极地想要去改善这个情况。不过这病也有些年头了,加上有分辩问题,担心自己是蜗后聋,这次我去参加活动主要是想借此评估一下助听器对我的效果。
早上到唯听的王府井店,工作人员先给我测了听力(我手上没这个听力图,他们给留下建档了),说我右耳算是重度的,但左耳比右耳好,我当时听了还算淡定,也在预料之中(不过一直以为自己是中度的,因为平时能听到很多声音,并且自以为能分辩出音质的差别,只是不特别熟的 ,要听懂说话比较困难)。测完后,给我戴上一对耳背式助听器(她们给我用的是机型价格在一万二左右,单只折扣后约一万),调试了下音量。然后去听声音,发现声音是不一样。现在听到的声音,比较浑圆,饱满,之前自以为听到的声音,比较单薄。比较明显的一件事是和工作人员交流上。当然她们也注意放慢一点语速,但就是这样,也不错,很长一段时间来,我第一次能在和一个陌生人谈话时,从头到尾把百分之90的内容都听懂(没带时,除了和熟悉的人,和陌生人交流,比较吃力,就算看了口型,也经常猜不过来,心理上很累,这次对话要轻松多了),令我很惊喜。他们给我的建议就是,以我这种情况,一开始还是以听为主,看口形为辅,在这个基础上,如果能先试着做到面对面交流没太大问 ,不需要借助纸和笔,就很好。而依个人的情况,改善的效果也不一样。因为我年轻,会更明显,但越拖下去恢复的难度会越大。其实我已经有这个前提认识,我试了一下,偷偷不去看对方口型,发现耳朵能听懂的有,虽然还不很连贯,但常有一些词组蹦进耳朵里,并不需要费力去识别就能听明白,不管怎样,这种感觉是久违了。不过我总是要把注意力放到嘴形上,不然就好像没安全感一样。所以我又想,配上助听器后多多用 耳,也许能慢慢把看口型依赖调正过来。
因为很长时间没有用助听器,一直担心退化到戴上助听器后和人对话也只能是那种杂音效果,至少在这一点放心了。之前也担心自己蜗后聋什么的,因为我有这个语辩能力差的特征…不过今天工作人员认为我的情况,不太像蜗后聋,当然这要去医院作一个检查才能确定。
这次我了解到分辩问题很多种原因,除了确实有损伤外,我猜想我也可能是长期没带助听器导致大脑反应能力下降导致的。之前我有一个错误印象,我一直以为自己听得见,听不清,实际上有很多声音我听不见,也听不清(能听到的都是有损失的残余 声音)。包括面对面对话,有了助听器后听到的声音并不一样,而我之前配助听器也有一个误区,就是过于追求“你不看口型也听清”的效果,造成一定的心理障碍,排斥,害怕,因此自己的方式不够积极。但是这一次,我的感觉就很好。所以我对像我一样,因为听不清,而可能长期排斥助听器的朋友有一些建议。
一、能听到声音,才能辩别声音。这是前提,助听器应该是我们的好朋友。不要排斥助听器。
二、对身体有树立正确的认识,目的是改善而不是立即攻克!那你会慢慢得到小惊喜。
三、要有积极的心态。要坚持。
以我个人的经验来看助听器还是有必要的。要多交流,多说,注意听,锻炼听力,我想,坚持下去一定会有改善。我现在都后悔以前对这件事的认识不够 ,不过工作人员告诉我现在还不晚,让我安慰许多。
再感谢一下聋人在线和唯听的工作人员。因为潜水看这个论坛,找到了一些正确的方式和途径。今天的活动我受益良多,之后还试听了一下禅音程序(其实这才是他们活动主题),工作人员给我调制了两种变化比较大的音乐 ,由于我对音律的识别不高,他们认为我能听到音乐节奏的变化,也有帮助,让我慢慢分辩,还可以刺激听觉系统提高灵敏度。听完后,当时脑袋感觉清醒了一些,据说这因为转移了注意力,听到声音越少耳鸣越明显,听不到别的声音,注意力就会转移到这一种声音。我的耳鸣是那种吱吱吱的,有时又像水流声。
临走时唯听的工作人员给我赠送了小礼物,谢谢他们。
接下来就是抽时间去医院作一个系统的检查(我决定去301或同仁医院,本下午就要去,但是听说周末挂不到号就改时间了),把自己的情况了解透彻些,之后把听力图发上来,在选配助听器的型号上,希望能再得到大家的帮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