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据有关媒体报道,印度有两个“海龟”,回国后对本国社会生活的适应性差了,出于对腐败的不满和“抑制国内腐败”的考虑,他们创办了一个叫“我行贿了”的网站,专门搜集各种行贿故事,任何人都可以在上面留言,在这里,人们可以放心自如地曝料自己遭遇的贪腐事件,任何人都可以在上面留言,跟网友分享行贿经验,比如为什么要行贿、具体金额、结果怎样等。这家网站在印度迅速“蹿红”了。
据媒体报道,目前大约有1万多腐败案例记录在“我行贿了”网站中,涉及印度全国19个部门,347个城市。网站的回帖和留言有10多万条。更重要的是,“达到了警醒政府的目的”。印度交通部长甚至表示:“我想利用这个网站来清洗我的部门。”这不是说着玩的,已经有20名官员受到警告处分,该部门的腐败投诉减少了很多。
“我行贿了”网站创始人斯瓦提的团队表示,他们开设这个网站的初衷,是想考察一下印度的腐败到底有多严重。他们相信“人民的力量可以遏制腐败的蔓延”,让公众都来记录身边的腐败故事,可以增加官员贪腐的风险。斯瓦提更表示:“在我们国家,腐败的风险太小,而所获得的回报又太高。应该改变游戏规则,将腐败风险放大,获得的回报变小,让公众了解就是让腐败风险增大。”
反观印度民间反腐网站“我行贿了”的成功,其秘诀固然在于为网友提供了一个互动平台,让大家可以自由交流如何拒绝贪腐之徒的索贿要求,但细究起来更离不开两个关键的要素:其一是为信息提供者建立了有效的保护机制,免去了他们扮演“反腐斗士”的后顾之忧;其二是职能部门与民间反腐力量及时而积极的互动对于网友来说,最有效的正面激励,莫过于自己提供的线索“绊倒”一两个贪官污吏。
在看我国,今年是中国接入互联网17周年,3亿多网民推动中国政府“透明革命”,“网络曝光”开始成为中共的反腐新手段,但面对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各级政府应对能力仍参差不齐。咱们网民有力量,每日每夜搜索忙。“我受贿了”最大启示是:民间仍然存在强大的“反腐力”,但没有被充分利用。
对照我国的境况,就不难找到民间反腐力量式微的原因。一方面,举报者的安危难有保障,改革开放三十年评出的十个反腐名人中,有九人都遭到了打击报复;另一方面,我国虽然设立了专门的反贪机构,纪检部门也多次号召公务人员接受网络监督,但在近几年的公开报道中,一些被举报的官员最终得到的惩罚却极为轻微,有些人甚至不降反升,或者等风头一过就到异地重新任职。
其实,在一个良性发展的社会,民间反腐与官方反腐本应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关系。我们国家要做的是在网络舆论汹涌的当下,怎样与网民的反腐热情形成互动,用好民间每一份力量,使其尽快进入体系反腐的常规渠道,充分用好网络平台、网民智慧,尊重每一个公民质疑,在此基础上,正确引导网络反腐,正确利用网络监督反腐的优势,健全网络监督反腐的体制机制,才能使网络监督反腐在反腐倡廉工作中的优势得以发挥。我国的相关职能部门也向印度学习,能拿出接受监督的诚意,官与民共同携手严打腐败分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