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筛查的影响因素
浙江中医药大学听力与言语科学学院
(一)导致假阴性的可能因素
1.筛查的听力如果平均听力损失小于30dB则不能筛出。
2.现采用的两种筛查技术并不能检查所有的频率,新生儿出现分离型低频(小于1KHz)或高频听力损失(大于2KHz)时,有可能筛不出。
3.有些听觉障碍性疾病(如听神经病)单用OAE是检查不出来的,可出现假阴性。
4.20%-30%的婴幼儿听力损失是迟发的、进行性的或波动性的,在新生儿筛查中可能表现为假阴性。
(二)导致假阳性的可能因素
1.初检年龄 有研究发现在出生后24h进行听力筛查,“假阳性”发生率最高,因此对自然分娩的婴儿安排在48h后测试或在出院前一天测试,尽量避免在出生后24h进行筛查。
2.新生儿发育不良 早产儿和低体重儿听力传导和神经系统发育可能不成熟,住院期间听力筛查未通过属暂时性,随着身体各个器官的发育,42天复查时听力筛查通过率明显提高。
3.外耳和中耳因素 新生儿耳道和中耳腔可能有羊水、胎脂性残积物滞留,他们对传入的刺激声和传出的反应信号造成衰减,导致耳声发射能量减弱或消失,造成了听力筛查“未通过”的假象。
4.新生儿的状态 进行筛查时,新生儿应处于安静或睡眠状态,全身放松,如新生儿当时哭闹,可能造成结果假阳性。
5.电极和探头位置的放置 如位置放置不准,也可能造成假阳性。
2007年JCIH确定永久性的,迟发性和儿童期进展性听力损失的高危因素如下:
1.家长或其监护者注意到其有听力、言语、语言或发育迟缓;
2.有永久性儿童听力损失的家族史;
3.进入NICU大于5天,或者有以下情况者,包括运用过体外膜肺氧合技术、辅助通气、耳毒性药物(庆大霉素或妥布霉素)或环利尿剂(速尿)、高胆红素血症需要血液置换治疗者;
4.宫内感染如巨细胞病毒、孢疹病毒、风疹病毒、梅毒和弓形虫;
5.颅面部畸形包括耳廓、耳道、耳垂和颞骨畸形;
6.有已知合并有感音神经性聋或永久性传导性聋的综合症相关体征如白色的头毛发;
7.伴有听力损失或进行性,迟发性听力损失的综合症如神经纤维瘤、骨硬化症及Usher综合症,其它容易识别的综合症包括Waardenburg,Alport,Pendred等;
8.神经退行性疾病如Hunter综合症,感觉运动神经病如Friedreichhe共济失调等;
9.出生后出现与感音神经性聋有关的感染,包括确定的细菌和病毒感染(尤其是孢疹病毒和水痘)、脑膜炎;
10.头部外伤;
11.进行过化疗者。
(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