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年轻夫妇,再加一个小孩,住在面积有60平米的小户型单位。这个“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温馨空间,是他们在满足政府设定的条件下购得的公共住房。这些条件包括以家庭为核心、必须住满一定年限、限于自住,以及日后只允许转卖给符合资格的人。
以上描述的情境,背景不是新加坡,而是在中新天津生态城。到了今年年底,当第一批天津生态城公屋居民入住时,具有“新加坡特色”的公屋项目将首次在中国找到落脚点,在相关政策上也将有一些对中国来说,前所未有的崭新尝试。
在天津访问的国家发展部长马宝山昨天到生态城参观了第一期公屋建筑项目后,接受新加坡媒体采访时透露,生态城管委会近期已经批准了有关公共住屋的政策框架建议,目前正在制定具体细节。
这个参照新加坡组屋政策的框架将纳入新加坡公共住房模式的一些显著特点,内涵与中国目前公共住房制度的主要分别在于强调“居者有其屋”,以及规定公屋只能转卖给其他符合条件的公屋申请者。
此外,由地方政府负责管理和维修,在中国也将是一个创新的做法。
目前,中国政府推动保障性住房建设的着力点主要集中在建设公共廉租房,而经济适用房在转售之后基本上等于商品房,影响保障性住房的供应。此外,购屋后,屋主也必须负责维持自身住房单位的维修。
马宝山昨天参观了公屋样板房后,谈到个人印象时说:“以新加坡的标准来看,60平米的面积相较于新加坡三房式(两房一厅)组屋,可能小了一点,但这是为了适应这里的需求。(样板房)看来品质很好,非常舒适,也很通风。”
他说:“最终房价必须是年轻家庭负担得起的,这点非常重要。”
在2009年10月动工的生态城第一期公屋建设工程,有七座共569个单位,内部有一间卧室、一个可做书房或卧室的两用空间、一个厨房、一间厕所,还有一个客厅。管委会计划在今年展开第二个公屋项目。
公屋所占比例
是生态城关键指标
公屋比例占所有住宅单位至少两成,是生态城的其中一个关键绩效指标(KPI),也是一个象征“社会和谐”的重要指标。生态城项目完全成熟时,包括所有类型的房地产将共有多达10万个住房单位,相等于一个新加坡的大巴窑新镇。这意味,届时它将有至少2万个公屋单位。
生态城是中新继苏州工业园区后,另一个国家级合作项目,按照规划将用10至15年基本建成,人口规模约35万人。
针对从开工至今仍悬而未决的生态城轨道交通建设问题,马宝山昨天也向新加坡媒体证实,在生态城内部最初规划的轻轨系统,将被一个作为滨海新区主干轨道交通系统的支线电车系统取代。
他透露,去年9月底启动的交通规划检讨已在年底完成,专家建议已获得通过。
他认为,新的交通规划相比最初的规划“是一个进步的版本”,无论是联系度、行车时间、速度和载客量都有所提升。
自中国国务院去年11月正式批复成立天津滨海新区行政区,区内密集展开了一系列大规模发展规划,牵动整个区域内部土地使用需求的改变,还有交通需求的变化。在新形势下,滨海新区内的生态城必须作出调整。
生态城的一个关键绩效指标是在2020年前,达到90%的绿色出行比例。轻轨系统原本是达致这个目标的关键环节。
有关交通系统至今尚未展开建设,对于起步区包括部分交通基础设施要在三年至五年完成的目标,马宝山说:“我们将争取交通网络尽早完成”;“不过,我想不太可能是三年(完成起步区建设),更可能要等到接近五年。”
马宝山:
重新凸显对项目承诺
新加坡政府本周首次为中新国家级合作项目成立国内跨部门的部长级工作机制。谈到委员会成立的时机,马宝山说:“随着下一个阶段的发展超越传统的实体硬件层面进入软件方面,我认为重新凸显我们对这个项目的承诺是重要的。”
他表示,各政府部门目前合作顺利,“但政府认为,一个部长级委员会可以带来更集中的力量和更强的协调性”,例如在招商引资方面,可以动员贸工部属下的新加坡国际企业发展局,吸引更多新加坡企业到生态城投资。
马宝山过去两天以委员会主席的身份,率领委员会成员,包括总理公署部长、财政部兼交通部第二部长陈惠华、国家发展部兼教育部高级政务部长傅海燕、外交部高级政务部长再诺、贸工部兼人力部政务部长李奕贤以及环境及水源部政务部长许连碹,到天津进行访问,同时到生态城实地了解发展进度。部长委员会一行人昨天到滨海新区规划展馆参观并且访问了天津技术开发区;在生态城,除了公屋项目,他们也参观了污水处理厂以及新加坡企业吉宝集团的房地产项目。此外,部长委员会全体成员也分别会见了天津市市长黄兴国以及天津市市委副书记、滨海新区区委书记何立峰。
“新加坡特色”公屋政策
·居者有其屋
只有小比例的廉租房,让公屋居民对生态城的发展和进步更有参与感和归属感。
·一个被“隔绝”的系统
公屋屋主在满足最低居住年限后,只能将公屋转卖给符合条件并在等候名单上的的公屋申请者,公屋不会转变为商品房。
自住规定
实行类似新加坡的规定,如最低居住年限、每家限制拥有一户公屋以及住房空置的处分,杜绝投机炒作的行为,
·负担得起的价格
在定价过程中,综合考量公屋对象的承担能力、开发成本以及相近的私人房地产价格。
·通过资格条件的制定达到社会目标
以婚姻情况为标准,制定亲家庭的公屋政策;设定薪金顶限标准,确保真正需要政府公屋津贴的人获益。
·公屋社区由地方政府集中管理和维修
参照新加坡的市镇理事会,通过规模经济效益,确保公屋社区得到适当且定期的维修。
撰稿:天津 曾昭鹏 来源:联合早报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