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障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805|回复: 0

倾心营造残疾人平等·参与·共享的〃家〃(组图)

[复制链接]

1369

主题

3495

帖子

3557

积分

vip会员

苡菠芝茗

积分
3557
发表于 2010-9-1 22: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阵地——以人为本图发展

  江岸区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残疾人工作,连续两年把残疾人工作纳入政府的十件实事。2010年区政府在工作报告中,明确将建设江岸特色的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列入2010年区政府十件实事,先后多次召开区长办公会专题研究、协调建设工作。目前,江岸区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正在紧张建设中,该设施投资700万元,建筑面积达1650平方米,预计年底投入使用。届时,将实现残疾人康复训练和聋儿语训、就业服务、职业培训、辅助器具供应、盲人按摩、法律服务、文化活动等七位一体的服务功能,为江岸区残疾人提供一条龙服务,并通过专用电梯、盲道、坡道、提示音响等设备,全程为残疾人提供无障碍服务。

  江岸区残疾人康复工作以“打造一个讲坛、完善两层网络、保持三种特色”为主线,紧紧围绕“人人享有康复服务”这个总目标,重点推进精神病防治、低视力儿童康复训练、“0-6工程”等各项基础性工作,累计为残疾人康复服务达到8600人次。

  打造一个讲坛,就是推进“江岸康复大讲坛”建设, 该讲坛是由江岸区自行编排、自行设计、自行打造的一个平台,不定期邀请从事康复工作的专家、学者、各方面人才广泛宣传、传播、讲解康复工作理念及知识,目前已成功举办3期,累计受益达1150人次。

  完善两层网络,即完善区、街两级康复工作网络。目前,江岸区在市中心医院、精神卫生中心、儿童医院、艾格医院挂牌成立区肢体残疾、精神残疾、视力残疾、听力语言残疾、智力残疾康复技术指导中心,在市精益眼镜总店设立区低视力助视器验配中心;同时我们依托各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了17个残疾人康复指导站、32个残疾人康复服务站。

  保持三种特色。一是保持稳定性。江岸区成功创建省级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后,我们一直按照原有的创建思路、创建标准、创建规划继续深化各项康复工作;二是保持连续性。随着社区的新增和合并,基层的康复指导站、服务站都及时调整服务对象,达到工作不脱节、联系不中断、康复不断档的效果;三是保持有效性。为了支持康复指导(服务)站开展残疾人康复工作,我们按照为残疾人提供门诊康复服务每次3元、为残疾人上门进行家庭康复服务每次5元的标准,对基层服务机构提供经费支持。

  维权——残联工作的浓墨重彩

  在江岸这块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热土上,从来不缺乏人才!今天,一群特殊的文化艺术体育群星争相闪烁——

  合唱团员,尽展歌喉——2007年元月,江岸区一群热爱音乐的残疾朋友,在市、区残联的大力支持下,自发组成了武汉市第一个残疾人合唱班,2008年更名为“武汉牵手残疾人合唱团”。如今,合唱团已走过三个春秋,这群热爱音乐的残疾人凭着一股执着和热情,创造了一个个奇迹:他们多次在歌唱比赛中获奖;他们的队伍日益壮大,来自三镇热爱歌唱的残疾人纷至沓来;他们的歌声感染了各个阶层的听众,感人至深,催人奋进。

  轮椅太极,风靡江城——2009年3月,区残联在百步亭社区启动轮椅太极培训班,由社区志愿者、奥运火炬手钟彪担任老师,她通过多年的揣摩、实践,独创了适合下肢残疾人锻炼的轮椅太极。通过培训骨干,迅速在残疾人中掀起了热潮,区残联组织全区17条街道的残疾人分期分批学习。2009年市第二届残运会上,100名身着白色太极服的表演方阵大放异彩,好评如潮。随着推广普及,越来越多的残疾人从中受益,《人民日报》等多家媒体对活动进行了报道。

  残运残艺,喜获丰收——2009年,江岸区承办了市第二届残运会开幕式及田径比赛,按照筹备组“开幕式要办得热烈、大气、精彩、有序,做到两个运动会同样精彩”的要求,我们不分昼夜地工作,圆满完成了残运会各项工作。市第二届残艺节江岸区承办了首项声乐比赛,也获得了圆满成功。不仅如此,我们还积极组织参加两大活动共14个项目的全部比赛。全区残疾人知晓率和参与热情极高,大量的残疾人投入到两大活动的选拔中来,参加选拔、训练的残疾人达500余人,奖牌数达319枚,获得市残运会团体第二、市残艺节团体第一的优异成绩。

  社区特奥,异彩纷呈——特奥活动的开展为智障青少年开辟了一片广阔的天空。2007年在上海举行的世界夏季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区辅读学校健儿共获得11个项目的13枚金牌、2枚银牌、2枚铜牌,奖牌数居湖北省学校代表队之首,学校也成为我市特奥工作领军之地。该校学生李明凤还被中残联授予“国家级优秀特奥运动员”,当选为“全国优秀特奥领袖”。

  “给我一个机会,我会做的很好”,这是残疾人的心声。残疾人渴求社会的关心,期望能得到体现自身价值的机会。保障残疾人的劳动就业权利,促进残疾人就业和自主创业,是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的基本要求,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江岸区残联以此作为指导残疾人就业工作的理念。输血不如造血,扶贫的资金毕竟是有限的,只有让众多的残疾人掌握知识,拥有一技之长,才能不断的提升自我,完善自我。

  为此,区残联多方协调,积极促成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稳步发展特殊教育,组织职业培训,提供竞岗指导。近几年来,相继开展电脑入门、手机维修、家电维修、烹调、月嫂、插花、创业等各类培训班50多期,累计免费培训残疾人1500人次;实施“高科技助残”等中高端培训就业项目,探索残疾人在高科技领域就业,建立“培训—就业绿色通道”。涌现了一批自主创业的标杆——如用高新技术打造企业品牌的施明、用拐杖走出一条精彩之路的梁炎峰、身残志坚的“语言大师”邱汉强、敢向大海淘真金的袁琳、状元服装设计师陈俭、自主创业的摄影状元江雪等。

  我区有3.2万残疾人,是一个数量众多、特别需要帮助的群体。近两年来,在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的领导和市残联的指导下,在区残工委、各街道的积极参与和社会各界关心下,残疾人信访维权工作迈向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先后制定完善了《区残联信访工作规定》、《江岸区残疾人法律援助办法》等制度,使残疾人信访维权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接待来信来访1700余人次,信访办结率、回告率100%,连续多年被市残工委、市残联评为全市残疾人信访、维权工作先进单位,今年6月被省信访局、省残联评为全省残疾人信访工作先进集体。

  积极开展“五五”普法宣传和“怀感恩心,做守法人”活动,利用“全国助残日”等残疾人节日,大力开展法律法规宣传活动,提高了广大残疾人学法知法守法素质,增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自觉性。参与宣传学法活动达3000余人次,发送《残保法》等法律法规资料6000余份。

  大力开展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提供法律咨询800余人次,免费提供60余件,金额12余万元。如花桥街肢残人王芝仙被车撞伤,尽管车主负全责,但车主父亲将其送到医院后不辞而别。在交通大队调解无果的情况下,区残联多次协调,区司法局免费为其提供律师,区法院开庭审理后达成调解,由车主、保险公司赔偿王芝仙医药费、护理费等计人民币9070元整。2009年底我区有7件法律援助案例入选《武汉市残疾人维权案例汇编》。

  区人大常委会多次调研《残保法》贯彻实施情况,组织听取对修改《武汉市残疾人保障法实施办法》的意见。2009年11月3日,就我区残疾人普遍关心的参保、医保而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举行咨询座谈会,区人大领导和区社保处、区残联等部门负责人,专门听取区肢协主席、汉江机电董事长尹玉林等13位残疾人咨询,市人大代表、区社保处刘处长亲自回答问题。区政协于今年“全国助残日”期间,组织多名医疗专家和区残联共同举办专场送医送药活动,深受残疾人欢迎。

  我们认真落实对残疾人的各类特惠政策,最低生活保障率覆盖面100%。2008年至2010年7月,贫困残疾人定期补助和精神定补合计金额959.628万元。发放学费补助677人,金额76.09万元。对生活突发困难残疾人发放临时救助525人,27.83万元。在春节期间上门慰问贫困残疾人送去慰问金15.96万元。炎炎夏日为他们送去降温绿豆4200余份,金额12.18万元。对参加居民医保的贫困残疾人家庭和重度残疾人,由区政府出资缴纳参保费用。对符合住房保障的贫困残疾人家庭实现了住房保障应保尽保,同等条件下优先解决。如劳动街残疾人杨芳一家3口人住进了由区政府安排全市最好的经济实用房小区黄浦人家一套60余平方的二室一厅。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无障碍设施建设管理工作,率先在区机关大楼修建了无障碍通道。目前,全区机关、街道、社区、公共服务机构均完成无障碍通道建设。为此,区政府08年至09年共投资800余万元。

  近两年来,各残疾人专门协会努力发挥“代表、服务、维权”职能,团结广大残疾人,围绕自身发展,不断创新。

  区肢协工作走在全市前列,荣获全市专门协会工作先进集体。肢协主席、区人大常委尹玉林扶残助残、扶贫助学,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 今年,协会骨干在区残联的指导下完成了《江岸区残疾人风采录》,广受好评。

  聋协活动有声有色,骨干们把聋哑朋友的那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表现得淋漓尽致。他们创办了汉口江滩手语角,丰富和活跃了江岸区聋人的文化生活。2010年5月聋协组织集邮爱好者成立了“武汉市江岸区聋人协会集邮俱乐部”。

  区盲协在盲界知名人士丁志明主席一班人领导下,组织开展一系列适合盲人特点的各种活动,维护盲人群体的利益,为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区智力残疾人亲友协会依托区辅读学校特教资源,以特奥运动为抓手,广泛开展各类活动,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区精神残疾人亲友协会积极组织亲友团参与社区精神康复、治疗、家庭防治等工作,为江岸社区精神病防治走在全国、省、市前列作出了积极贡献。

  组织联络工作按照“抓组织、抓队伍,抓服务”的理念,紧紧围绕残联各项中心工作,发挥组织保障作用,取得显著成绩。残疾人企业家张巧霞被评为“全国自强模范”,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办理二代残疾人证工作受到全省通报表扬,并在全市作经验交流。

  抓组织,即抓好基层残联组织建设,江岸区在16个街道建立残疾人联合会,配备17名基层残联专干;在167个社区成立了残疾人协会,配备了残疾人协理员,形成了区、街、社区残疾人工作网络。

  抓队伍,目前,江岸区162名协理员中,大专以上学历占70%,其中党员32名,递交入党申请书76人,102名协理员参加了“武汉市千名社区残疾人工作协理员进党校培训工程”。为了不断提高队伍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区残联注重培养和锻炼责任心强、素质较高的协理员,使整个队伍工作能力和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抓服务,全区所有协理员以“康复、组联、就业、宣文、维权”等工作为抓手,依托“一站式服务”这个平台,不断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能力,在残疾人康复训练、就业培训、办理《残疾人证》、维权等各项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CE0D9B58FEE794A530965B880245BB78.jpg
3E45C7E5C18AB1236B5C29CDA92EB787.jpg
5F3BDA427978A9B9B8F9D645B25329FF.jpg
7548BD1E39CA29DF9ECB7BC29C898885.jpg
                            [move]讓風吹走伱啲嚘矁,讓雨洗掉伱啲烦惱,讓陽桄帶給伱温煗,讓月亮帶給伱温馨,讓美好啲論墵帶給伱開心!  ьō啵吇Ζǐ[/move]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签到|Archiver|版权|手机版|听障论坛

GMT+8, 2025-8-22 11:2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