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制一段我找到的资料给您吧
因此,为高频听力损失人士选配助听装置一直是一个挑战。一些新的助听技术的根本目的是使各频率言语声的振幅放大到足以听得到,但会受到病人残余听力和不适阈的强制约束。传统放大理念的助听器虽然可以满足部分病人的需求,但都不能使高频残余听力很少或没有高频残余听力的人士获得高频言语改善。使用移频助听器的部分用户可以改善以上出现的问题。但是现在国外对移频技术的争议仍然非常大。移频助听器改变了自然界的声音,扭曲了现实世界,剥夺了儿童聆听自然的权利。因此很多国外的专家都不建议儿童选配移频的助听器。
优利康公司360系列里的聚频技术解决了这一问题。360系列是一款大功率的聋儿机。其峰值输出有144dB,峰值增益有86dB,验配范围高达120dB HL。但是如上文所述,大功率的助听器并不能保证聋儿的言语清晰度。因此在这款聋儿机上就有了聚频技术。
聚频技术是聚焦听得见的频率并进行言语提升。它是配置自适应言语增强策略,来更好地适应特殊听力的需求。聚频技术包括宽频和窄频。宽频技术是自适应言语增强作用于整个言语频谱,适合多数听力类型。窄频技术是自适应言语增强作用于低频区域,适合“左角型”听力损失类型,即高频各点已无反应。他们认为像这样的听力损失额外增强高频区域言语声无效或无必要,即存在高频死区。 ................................. 但本人对该产品仍然存在一个疑问:自然界几乎所有的声音都集中在低频,只要低频好即可听到声音,但高频是区分不同声音的一个重要的部分。如果高频没有,或者是没有补偿,用户是如何区分不同声音的呢?只是听到声音,但不能区分是什么声音又有何用?如适合窄频技术的用户,他们高频听不到测听仪器最大的输出声压级,并且使用窄频技术之后,只是对低频的言语进行增强,那对高频又是如何处理的呢?又是什么技术来保证用户能够听得清楚的呢?虽然是大功率的助听器,能提供较大的增益,但是对于具有高频死区的用户提供太多的高频增益,效果是不理想的。该技术不同于移频技术,移频技术是使用户低频的听阈来听高频的声音,起码还能听到高频的声音,只是有点失真,但是该产品又是什么样的技术来保证用户听到高频的声音呢? 以上为本人之拙见,有可能是本人听力学知识仍然不够或者对该产品只是略知一二,希望有不同意见的各位读者能不吝赐教!
我无意打广告哦,只是分享下自己收集到的资料 对于这款机器和技术,我是不清楚的 详见"http://www.ztq123.cn/?a=view&p=23&r=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