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障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9679|回复: 25

我对电子耳蜗的看法zt

[复制链接]

22

主题

461

帖子

461

积分

中级会员

生命短暂,让其辉煌吧!

积分
461
发表于 2009-12-28 17: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对电子耳蜗的看法
电子耳蜗,对我来说并不是什么希奇新鲜的事情,这是重度感觉神经性耳聋目前唯一可以改善听觉的办法,也是目前重度感觉神经性耳聋复聪的唯一希望,我绝对不可能不认真留心注意。早在八十年代初,我父亲带我去北京协和医院看耳朵,当时这个国内最权威的医院也在研究电子耳蜗。也可以说当时国内的这项研究并不落后,至少是在紧追国际。那时的研究水平是,可以使患者听到声音,但是听到的并不是自然纯真的声音,而是一种变质了的噪音,很难分清语音。而且,那时的手术安装植入水平比较低,据说会影响到日常生活,洗脸、洗澡要防止感染。因此,我了解到了电子耳蜗的复聪原理和助听器是不一样的,它是依靠一种电子装置,把声音转化成电极刺激听神经,使人“听”到声音的。而人的听神经和听细胞是十分微妙、细致、复杂的,这样才使人能听到自然中无限丰富的声音,就像我们的双眼一样,有着无限丰富的色彩、立体、明暗分辨能力。因此,我就知道了,再好的电子耳蜗也不能代替人的听力。撇开电极刺激效果不说,单说电子耳蜗的电极,是人们用物理材料做的,能产生多少种电极刺激就是电子耳蜗水平高下的区分。但是,再复杂的电极刺激也比不上人类生物感觉神经和细胞的微妙、细致、复杂,这就是电子耳蜗的本质。当时国内研究的电子耳蜗能植入的电极最多十几根,也就是只能产生十几种电极刺激,这样简单的刺激怎么能让人分辨语音听懂说话呢?当时,全国实验临床植入电子耳蜗的耳聋患者总共才6人,而且听说有的人因为适应不了、没有应用价值、影响生活起居、引发感染等原因,若干年后又让大夫取下已经植入的电子耳蜗装置。最要命的是,这个装置只能植入一次,取下后不能再进行第二次植入,哪怕若干若干年后这项装置达到了理想的复聪效果也不能更换。1991年,我来到西安市第二聋哑学校任教,就有一位漂亮聪明的女学生,家里付出巨大的资金代价安装了第一代国产电子耳蜗,但后来又拆下来了,耳后留下了一道伤疤。

若干年之后,我看到的是此项项目大举进入中国,各种各样的宣传不绝于眼而且走近了自己的身旁。几年来,我身边听力语言康复中心的孩子植入电子耳蜗的变多了,甚至到近年出现了专门对此项装置植入的聋孩子进行听力语言训练的“耳蜗班”。中心的年轻女老师也劝说我安装,说:“效果很好!”还有一家电子耳蜗代理专程访问我,打算资助我做电子耳蜗。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真的做了后当然要成为他们的康复典型和宣传品,后来幸亏没有真的做。在这些事例的鼓励和怂恿下,我还一度起草了向省残联申请资助安装电子耳蜗的申请,只不过后来当垃圾扔了并没有上交。
在美国,据了解,尽管也有不少人在享用电子耳蜗这一时代的科技产品,但是有相当众多的聋人抵制电子耳蜗。这些聋人抵制者的理由是:电子耳蜗是对聋人的谋杀、聋人拥有在无声世界生活的权力……。咋一听,似乎美国聋人有些激越。这个问题在2007年8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第二期全国聋人教师研修班”上,顾定倩老师还和我们做了讨论。他认为,不能否认耳聋是一种疾病,有了新科技可以改善听力,不用是不正确的。他说美国聋人的做法就像名演员陈晓旭,得了乳腺癌,不去治疗而出了家当了尼姑,并不能挽救她的生命。

顾老师的道理看起来很正确,但是我发言认为陈晓旭也有选择不治疗的权力。因为大多数癌症是不治之症,与其做那些意义不大的尝试,把女人自己身体弄的支离破碎痛苦不堪,不如保持心态的宁静和身体的完整坦然自若地面对疾病,由命运去选择。这也叫:“本质洁来还洁去”,不失为一种精神上高贵的选择。

2008年5月左近,大约由70多人组成的美国老年聋人旅游团来到西安,专程参观我们学校是他们的行程安排之一。因为正好接待这个旅游团的司机的妻子在我们学校当老师,事先做了准备,因此美国聋人参观的整个过程被安排得井井有条。同时,也让我们见识了美国聋人是怎样出门旅游的。这70多人的美国聋人被分成了四组,每组在20人之下并配备一名手语翻译。他们先后分四组来到我上课的美术教室参观。我用简单的英语给他们介绍我的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情况,美方的手语翻译竟然能基本听懂,可以直接用手语翻译过去给美国聋人看。当然有些我说不了的我可以请随团的中方翻译帮助。其中一组在我介绍完毕后问他们还有什么问题时,一个美国男性聋人问我:“你怎样看待电子耳蜗?”当时由于时间紧,不容我多思考。我是这样回答的:“我是不特别赞成植入电子耳蜗的。”那个美国聋人当即问我:“Why?(为什么)”我用汉语说:“我认为聋人首先面对的是社会公平问题,如果聋人和听人有同样的平等权利,能够取得和听人同样的成就,那么听得到和听不到都是无所谓的。”这个美国人看了中方翻译转译给美方手语翻译的话后,满意而认真地点了点头。他还在临走时特地指了他们队伍中的一个人,在黑板上给我写下:“Doctor”,意思是那位男士是博士。我笑了笑拱起双手,表示敬佩。

之后,这些事例和经历不能使电子耳蜗这个话题经常在我的大脑里发酵……,我是一个双耳完全失聪的聋人,电子耳蜗的康复效果究竟怎样,我无法用耳朵亲自证实。因此,我不能对此称为“聋人的福音”、“二十世纪末科技的新突破”的产品妄下结论。我真心希望科技进步能真正给聋人带来福音,能让聋人回归有声世界彻底摆脱耳聋带来的阻隔。因此,我决不反对聋人们安装电子耳蜗。但是,不管是什么东西,我认为都要以人为本,尊重聋人本人的选择应该是安装植入电子耳蜗的先提。因此,时间越久,我对电子耳蜗越来抱着质疑和保守的态度,认为宁可不安装、至少谨慎安装,三思而后行。所需声明的是,这只代表我本人的看法,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1.电子耳蜗一刀下去,不可更改,哪怕是效果不理想,植入后都不得不使用不得不听,不像助听器那样不想用了可以自如自由地取下。植入电子耳蜗后不得不在耳后留一个本不是自己与生俱来的非生理物质。这些无法预测和不可更改的情况让人想着都有点可怕,聋人应该保留慎重选择的态度。

2.电子耳蜗使聋人“听”到的是非自然非本质非纯真的声音,而并非是聋人理想的像听人听到的那样美妙、丰富的自然声音,那种声音究竟是怎么样,实在是无法想象,听人也无从听到,医生无法知道这种声音的音色质量,他们对电子耳蜗康复的把握是从聋人安装后的反映得到的,并不是亲身经历。因此,聋人应该保留慎重选择的态度。

3.聋人由于耳不能听口不能言,对电子耳蜗的真实效果和真实态度难以取得社会的认真注意,稍不小心就会误导他人,聋人应该保留慎重选择的态度。

4.生活给人留下的习性是一时难以甚至是一生难以改变的,这个情况听人也有。有的聋人也确实已经习惯了聋人手语交流的生活,他们也应该有对电子耳蜗保留慎重选择的态度和权力。

5.电子耳蜗产生了,与电子耳蜗相应的法规和配套规则恐怕一时两时甚至很多年不能跟进。因此,不能不小心一些人甚至很多人打着帮助聋人的旗号,挖聋人家庭口袋里最后的钱。要知道,每一只电子耳蜗对中国一个普通家庭来说,都是天文数字,很多聋孩子的电子耳蜗是家里倾家荡产或举家借贷换得的。一个孩子耳上戴的是中国一套房子,很多聋孩子的父母是租房居住才给孩子安装的电子耳蜗。每一个家庭、每一个聋孩子的父母,应该保留慎重选择的态度。

5

主题

44

帖子

44

积分

新人会员

积分
44
发表于 2009-12-28 18:1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 基本同意楼主的 看发!我的小孩3岁现在是 在带助听器的 !做不做耳蜗的问题 我 还在深度的 考虑中!唉

147

主题

5351

帖子

5412

积分

钻石会员

积分
5412
QQ
发表于 2009-12-28 18:23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人工电子耳蜗的看法,见仁见智,但是慎重的态度却是必要的,任何手术,都需要一分为二的看,作为过来人,我谈点个人的看法:

对于一个语后聋患者来说,进入无声世界的压力和困境,是任何一个正常人无法体会的,除了耳朵彻底屏蔽了声音,与人的交流成了一件困难甚至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个时候对人的心理影响是最严重的,似乎整个世界都抛弃了我们,苦闷、彷徨、无助、怀疑、敏感、恐惧等等因素一天天的侵蚀正常的人心,时间长了,感觉自己里人群越来越远,感觉自己越来越孤独,这种状态的发展,即有可能影响到原本正常的身体其他机能,最终的后果远远无法想象,因此说,用人工耳蜗来解决极重度神经性耳聋患者的方案,无疑是合适的选择。

换个角度来说,最初戴眼镜者被看作怪物,享受到被围观、耻笑的待遇,时至今日,满街的戴眼镜者恐怕不会引起你我的一点点注目,我觉得人工耳蜗也是这样,目前来说是用人工耳蜗植入的人群,还是少数,但是整个社会的聋人群体则非常庞大,随着产品门槛的降低,技术的进步,人工耳蜗走入平常百姓家,应该是不远的现实,到时候一旦普及,应该不会引起人们的好奇了。

我认识一个人工耳蜗植入者的父亲,他的孩子2岁左右就植入了人工耳蜗,对这个孩子而言,应该没有正常声音和电子声音的区别,这样的话,孩子的听说读写基本和正常人一样,当然刚开始学说话的时候可能比较困难,可是小孩子学说话的过程,有谁不是千辛万苦?话说回来,那个孩子无论从神态、动作,以及与人的交流、会话基本合常人无异,如果说不是人工耳蜗的功效,谁能想象?因此说对于这项耳科前沿的科技产品,我们更多的应该给与正面的关注。

也有人说,耳聋也是一种生活方式,我同意。不能因为身体的某种原因而放弃生活的权利,确实值得敬佩,但可能的尝试也应该提倡。对于人工耳蜗植入后的效果,我感觉应该是一种长期的积累才能达到满意,这一方面,慎重的选择,合理的预期,人工耳蜗未尝不是一种好的选择。

呵呵,好几天没有来在线了,说了这么多,只是抛砖引玉,希望大家参与讨论。
达则兼济天下  穷则独善其身

0

主题

453

帖子

453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453
发表于 2009-12-28 18:50 | 显示全部楼层
各取所需

15

主题

776

帖子

777

积分

高级会员

淡定  从容&

积分
777
发表于 2009-12-28 18:5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想应该不包括成人语后聋和先天性聋儿。
前者做耳蜗的效果已被公认,没什么能比重回有声世界再幸福的事情了。后者,刚出生就被查出是聋儿的,本身就具有可塑性,干预的早可以象正常孩子一样溶入有声世界。强调一点我说的是“可以象”。科技的发展,会为人类造福的。
心脏病患者要在体内装"起搏器"也要开刀,也要留疤,可是大到和生命比起来,小到和病痛所带来的难受劲儿比起来,还是值得的。但是要和正常人的心脏比,那显然是有差距的。
所以就象是做耳蜗后的效果一样,做不做耳蜗手术要因人而异。

7

主题

887

帖子

887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887
QQ
发表于 2009-12-28 19:15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4楼琴声于2009-12-28 18:55发表的  :
我想应该不包括成人语后聋和先天性聋儿。
前者做耳蜗的效果已被公认,没什么能比重回有声世界再幸福的事情了。后者,刚出生就被查出是聋儿的,本身就具有可塑性,干预的早可以象正常孩子一样溶入有声世界。强调一点我说的是“可以象”。科技的发展,会为人类造福的。
心脏病患者要在体内装"起搏器"也要开刀,也要留疤,可是大到和生命比起来,小到和病痛所带来的难受劲儿比起来,还是值得的。但是要和正常人的心脏比,那显然是有差距的。
所以就象是做耳蜗后的效果一样,做不做耳蜗手术要因人而异。
回答的非常辨证,支持!

16

主题

677

帖子

679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679
发表于 2009-12-29 10:46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籁版主和琴声的回答很有道理。
我一直不希望自己有误导之嫌,不过楼主的想法我还是蛮惊讶,只能感慨各人观念真的很不同,个人认为助听器和电子耳蜗都是改善听力的方式,楼主截然不同的态度比较让我想不通,呵呵……
我自己手术前也认为刀口会很大,其实很小;植入体也没有什么异样感觉;听到的声音与我失听前相比较我认为是自然的声音;社会公平,我非常期盼,可是那个理想状态好象太遥远,尤其是当你与健听人更密切地生活在一起的时候,公平安在。
撇下昂贵的费用不谈,只能说各人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自由,听是一种生活方式,不听是另一种,哪种好哪种不好,评价的标准本身就因人而异。 是有很多需要帮助的孩子,社会公益在逐步改善,相信大家也都在努力。
植入体部分刀口愈合,就留在体内了。外面的处理器象助听器一样需要电池供电,与体内的植入体协同工作,处理器摘下来或关掉开关就听不到声音了。睡觉、洗澡时需要摘下处理器。

3

主题

10

帖子

10

积分

新人会员

积分
10
发表于 2009-12-29 12:4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认为耳蜗改变了一些小龄孩子的生活,真正的聋人如果做耳蜗看自己的意愿了

24

主题

514

帖子

520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520
QQ
发表于 2009-12-29 13:02 | 显示全部楼层
生活中语后聋患者渴望声音的心情也许楼主并不知晓,他们渴望着可以听到哪怕是正常人听到的火车鸣笛声,在他们那里听起来是秒针走动的音量也是很满足的。对电子耳蜗有经济条件的会去选择的,并没有那么可怕,楼主的观点也是正确的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可以更好的享受声音为什么不享受一下呢?

1

主题

121

帖子

121

积分

初级会员

积分
121
发表于 2009-12-29 14:3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感到楼主对于人工耳蜗的认识具有代表性,很多方面是可以理解的,总结起来有几点:
1.效果问题:这个已经无容置疑,无数个用户的结果已经证明了。当然人工耳蜗目前并不能让所有听障者都能得到理想的效果。
2.手术的安全性:的确人工耳蜗安装需要手术,但是这麽多年这麽多手术证明它是安全的。
3.全社会对听障人士的尊重问题:这个反映社会的文明程度,不是一天两天能够达到,个人是无法改变的,但是可以通过自身的一些改变来适应这个现实的社会。总之,人工耳蜗给听障人士带来福音是无容置疑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签到|Archiver|版权|手机版|听障论坛

GMT+8, 2025-1-11 04:4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