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障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434|回复: 2

人大代表袁敬华 让聋哑儿开口叫“妈妈”

[复制链接]

432

主题

661

帖子

661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661
发表于 2009-3-12 15: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让聋哑儿开口叫“妈妈”

——记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夏津精华聋儿语训希望学校校长袁敬华

1.jpg
▲2月23日,忙完一天的工作,袁敬华打开电脑整理出席全国人大会议的材料。 
2.jpg
 ▲为了让聋哑儿童感知声带的振动,袁敬华让聋儿摸着自己的喉咙练习发音。
3.jpg
▲身为校长的袁敬华常常虚心向康复专业教师学习。
4.jpg
 ▲袁敬华接到85岁老汉李庆寄来的建议,利用休息日专程上门拜访,听取意见。 
5.jpg
▲在长期的聋儿康复训练中,袁敬华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康复训练方法。

432

主题

661

帖子

661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661
 楼主| 发表于 2009-3-12 15:49 | 显示全部楼层
6.jpg
▲和自己的学生在一起是袁敬华最大的快乐。
7.jpg
▲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学校有了很大发展。临到北京开会前,袁敬华到教育局汇报学校的发展规划。 
8.jpg
 ▲让更多的聋哑儿童走出无声世界是袁敬华最大的心愿。

  “你从事的工作很光荣、很辛苦……”去年全国两会期间,胡锦涛总书记参加山东代表团讨论时鼓励的话语依旧回荡在袁敬华的耳畔。

  1992年,袁敬华高考落榜了。有一天她路过村小,正巧看到两个小姑娘扒着村小的铁大门用渴盼的眼神往里瞅。这时,几个学生跑出来,冲着两个小姑娘喊着:“小哑巴,小哑巴。”两个小姑娘见跑过来这么几个调皮的学生,有些害怕起来。“哎!哑巴孩子可怜啊,要是有老师教她们就好了。”学校的一位老师走过来,叹息道。

  老师无意的叹息触动了袁敬华。同村的这两个小姐妹,就是因为聋哑,不能像正常的孩子一样上学。

  “我来教她们,我来关爱她们。”年轻的袁敬华暗暗立下了誓言。

  袁敬华耐心地说服多病的父亲,在自己家中腾出一间不足12平方米的平房当作教室。她跑遍本村及邻近村子里所有聋哑儿的家庭,动员孩子的父母,让这些残疾孩子来读书。袁敬华一次又一次地劝说,终于召集了7名聋哑孩子组成了一个教学班,开始了她的特殊教育事业。就在那间简陋的小屋里,袁敬华一干就是7年。

  教聋哑孩子与普通儿童不一样,必须一对一地教。有时为了一个发音、一个词教了几十遍、上百遍,可孩子们还是没有学会,多少次,孩子学得没信心,袁敬华也想打退堂鼓了。她曾一人跑到村外的土坡上哭,恨自己没有能力教会他们。哭过之后,袁敬华又来到孩子中间。她知道,她是孩子们心中唯一的希望。

  袁敬华不断地探索聋儿的教学方法,她发现,有的音往外呼气,她就让学生拿着纸条放在嘴边,模仿她的口型、舌位以及纸条的倾斜程度学;有的发音部位能摸到,她就让学生摸着自己的发音部位学;孩子们每学会一个音,袁敬华的脖子都会被捏红一片。润喉片、消炎药与她总是形影不离。

  有一天,当聋儿小新福的妈妈接孩子时,小新福清晰地喊出了一声“妈妈”,小新福的妈妈惊呆了,许久才一把搂过孩子,跪在了袁敬华的面前,哭着说:“我盼了14年啦,终于盼来了一声妈妈,谢谢你袁老师!”当第一批7名聋哑儿童都发出了正常人的声音时,袁敬华和孩子们,还有家长们抱成一团,都哭了。

  办学开始的那几年,袁敬华从来没买过新衣服,穿的都是亲戚朋友送的。生活上,每天两顿咸菜,中午喝面糊汤,她把省下的每一分钱都用来办学。当初,办学经费仅仅依靠每个学生每年60元的学费和每月20斤粮食。为了补贴经费,袁敬华自己养了两头猪。一次,她给猪喂食,一脚踩空,掉在了猪圈里,当孩子们把她捞上来时,看到自己满身的污物,18岁的袁敬华委屈地哭了。

  1997年,当时学校学生已达到45名。家里的房子全都用上了,父母的炕上,教室的桌子上,都住上了孩子。房子还是不够,袁敬华只好又搭了一顶帐篷,她和孩子们睡在帐篷里。到了冬天,孩子们冻得直哭。那哭声针一般刺痛了袁敬华的心。那天晚上,袁敬华确定了她一生中最刻骨铬心的事。

  第二天,她写了几张征婚启事,上面写道:无论你年龄多大,长相如何,只要能给我和这些孩子们盖一所学校,能给孩子温暖,我就嫁给你。

  袁敬华的真情,引起了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关注。1998年,政府拨款和社会各界捐资筹建了一所校园,学生也增至近百名。袁敬华招聘了10名教师,除语训、数学等基本课程外,还开设了舞蹈、书写等课程。但由于学校地处偏僻农村,学校的发展受到极大制约。经过一番考虑,袁敬华决心把新校设在县城开发区。

  2002年,在社会各界的再次援助下,仅10个月,一所容纳200名残疾孩子的寄宿制新学校建成了。

  从办学到现在,袁敬华的聋儿学校已让540多名孩子走出无声世界。其中260名学生已进入正常学校就读。现有在校生160名,最大的12岁,最小的仅2岁。

  作为第十届、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的袁敬华更是一心倾注在特殊教育事业上,她牺牲了无数的双休日深入全县和邻县的200多个村庄进行实地调查,自费走访了山东、河北、江苏、安徽4个省的40多所特殊教育学校,整理了《制定特殊教育促进法》、《修改残疾人保障法》、《关于盲人就业问题的建议》、《关于加快残疾儿童少年教育事业发展的建议》、《关于特殊教育学校教职工待遇问题的建议》等议案和建议,向全国人大作了提交。今年两会期间,袁敬华准备向大会提交《全社会都要关注残疾儿童》的建议。

  袁敬华说:“既然选择了这条路,我就要让这条路越走越宽,让更多的聋哑儿都能开口讲话,讲出人间最美好的故事,唱出人间最动人的歌谣。”(本报记者 宋全政/文 樊世刚/摄)

  《中国教育报》2009年3月12日第12版

417

主题

5492

帖子

5494

积分

钻石会员

有了聋人在线才会精彩!

积分
5494

助人为乐奖

发表于 2009-3-15 16:11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
http://blog.sina.com.cn/rdyf 点击此处查看本人的博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签到|Archiver|版权|手机版|听障论坛

GMT+8, 2025-8-8 20:2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