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国外关于多大噪音强度及持续时间会造成永久性听力损害的数据。
略作翻译:
声音类型 强度(分贝) 一周内最多听到的时间(超过将会永久听力损害)
手表 20
耳语 30
冰箱 40
中雨 50
洗衣机 60
普通响度的3英尺距离的谈话 60~70
普通响度的钢琴练习 60~70
住宅区背景噪音 65
吸尘器 70
电话拨音 80
2英尺距离的警报 80
城市交通、汽车内 85 40小时
小提琴 88~110 20小时
持续暴露在85分贝以上声音强度下将会造成永久性听力损害!!
剪草机 91 10小时
MP3播放器(三分之一的最大音量) 94 5小时
MP3播放器(二分之一的最大音量) 100 1.25小时
带锯 110 10分钟
MP3播放器(最大音量) 115 5分钟
经喇叭放出的摇滚音乐(4~6英尺距离) 120 瞬间破坏听力
感到耳痛(正常人的痛阀) 125
鞭炮 140
摇滚乐(尖声) 150
请大家记住:一周内听mp3(中等音量)超过1.25小时后将会造成永久性听力损害!!!
中国的有几千万至几亿的听力受损者,他们都需要佩戴合适的助听器。遗憾的是,这些理应受到社会重视的人,在选购助听器上处于几乎处于一种消费知识混乱懵懂的状态。这是巨大的不幸。不幸的来源是:作为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没有有效在助听器知识进行科学的引导,作为负起科学知识传播的责任的科学机构也没有尽力履行自己的任务,而作为销售方的外籍厂商也没有义务去以一个没有利益牵扯的第三方的形象去公正地普及助听器知识,因而助听器厂商和验配师会根据自己的销售策略调整助听器知识介绍和引导。这导致消费者验配成功与否和花钱多少严重依赖并取决于验配师的品德、技能。
听力学科学知识的传播流程是:1.科学家,2.大厂商的高层次技术研究人员,3.大厂商的高级培训师,4.外厂商聘用的中国本土培训师,5.接受本土培训师知识培训的中方验配师(大家经常面对的,但还有大量验配师未接受全面正规的的培训),6.广大的听力损失者(终端用户)。
需要指出的是:知识传播的第5个层次的中方验配师,由于厂商争夺市场的需要,往往会放低销售商及验配师的进入门槛,并放低对验配师的技能培训和考核;而同样,为了自己店面的销量和利润,大量验配师会放低自己公正、公德的内心道德门槛。
本文里,我仅从知识传播的最高流程——“1.科学家”的原文进行助听器知识的普及。并保证所有的观点均有实事证据参考,并公开其来源。
下文来自美国听力学会的会刊,由Chasin, M. 在2008年1月28日撰写。
知识就是力量。 科学家的理性光辉、慈善家的仁慈爱心,是听友们获救的根源。cqztq@126.com。
(在坛子里终于熬到可以贴图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