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情男主角 靳晓超1983年7月7日河南信阳市
爱情女主角
吕亚娟1986年2月7日河南新密市
7月4日,即将进入小暑的郑州,因几场雨变得清凉而舒爽。
经三路的一幢写字楼下,下班的人流中走出一对年轻的情侣。男孩斯文俊秀,女孩清丽可人,这就是我们要采访的主人公,聋哑情侣吕亚娟和靳晓超。
沿着经三路向南走,他们在一处站牌下坐上回家的96路公交车。正是下班的高峰时间,拥挤的车厢内充斥着刹车声、争吵声、此起彼伏的议论声,噪音里是一张张麻木而疲惫的脸。
晓超和亚娟安安静静地站在角落里,微笑着看着对方。偶尔他们会用手势作无声的交流,与车厢内的喧闹杂乱相比,他们的世界,显得那样单纯而静美。
【情感历程】
春运会上的“流血事件”
2002年夏天将尽的时候,晓超考入中州大学聋人艺术设计学院。新生报到那天,晓超突然发现校园树下一个清秀的姑娘。黑亮的眼眸,长长的脖颈,白色的T恤,卡其色的布裤,她安静地站在那里,就像一滴透明的清水,让路过的人忍不住都多看几眼。
入学手续办完后,晓超和亚娟分到了一个班。每次上课的时候,晓超的视线总会不自觉地被牵到前排那个小小的身影上,他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了。
但那时候的亚娟,一点也不喜欢晓超,因为晓超老是上课迟到。作为家里独子的晓超来到一个新的地方,难免有点寂寞和想家。大一的课程又很轻松,没事的时候他就去附近的网吧上网打游戏,有时候玩得太晚,第二天上课迟到就难以避免了。这对农村来的好姑娘吕亚娟来说真是难以容忍。
2003年4月,学校举办春运会,亚娟报了100米短跑。快到终点的时候,正在冲刺的亚娟突然脚一歪摔在地上,膝盖顿时血流如注。一向害羞的晓超那会儿竟冲进跑道,背上亚娟就朝学校的医务所跑去。从路上到医务所,亚娟一直在哭。医生处理伤口的时候,亚娟还在抽泣,一旁的晓超打着手势说:“别哭了啊,你一激动血液循环加快,流的血该更多了。”正在流泪的亚娟看了此景愣了一下,扑哧一声笑了。
“我是个姑娘,怎能对他讲”
大二上学期考试结束,亚娟坐车回家,在火车站碰到了也要回家的晓超。在校外见到同学,两人都有些拘谨,只是礼貌性地握手道了再见。回到家里,亚娟的心却有些不平静,她一遍遍地回味着晓超的眼神,他握手时特别的力度,他背自己去医务所的着急。亚娟想,虽然他贪玩,可是他成绩那么好,说话又那么幽默,这个人也有很多优点啊。她有些牵挂这个自己一开始并不喜欢的人了。
过完假期开学的时候,也许是因为假期里吃得好睡得好,亚娟发现晓超比以前更帅了。第一天上课的时候,她甚至都不敢看晓超。亚娟想跟他表白,可是又不敢,真像那句歌里唱的那样:“我是个姑娘,怎能对他讲。”
亚娟很着急,最后干脆横了心,在QQ上对晓超说:“我找你有事。”晓超说:“什么事你说吧。”亚娟顿时不知道该怎么开口了,那边晓超还在催促:“什么事啊?你说吧,只要我能办到我肯定会帮你的。”亚娟想这样的忙也只有你才能帮到,索性打下一句:“我喜欢你。”信息发出的一刹那,亚娟后悔极了,如果他拒绝自己可就没脸见他了。谁知不到一秒钟的时间,晓超就发过来一句话:“我也是。”亚娟有点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她问:“你也是什么?”晓超的话很快地发过来:“我也喜欢你啊,傻姑娘。”亚娟看着那些话,心里像有一万朵花在呼啦啦地盛开,那边晓超的话还在一句一句地发过来:“那天你在我背上一直哭一直哭,把我的衬衣都弄湿了,还蹭上了你腿上流出的血,让我后来怎么洗也洗不掉,你说怎么补偿我吧?”
[ 本帖最后由 可爱小天使 于 2007-7-11 09:28 编辑 ] 最新回复
可爱小天使 at 2007-7-10 15:05:47
不管啥困难,咱俩都要一起扛
晓超和亚娟的校园爱情就此开始。没事的时候,晓超想带亚娟出去逛街,亚娟不去,还批评他:“为什么天天出去玩,上网打游戏?爸爸妈妈拿钱是让我们好好学习,不是让我们到这里玩的,他们挣钱多辛苦啊!”仿佛有人突然当头棒喝,晓超一下子醒了。是啊,爸爸1991年就下了岗,妈妈也快退休了,自己是家中唯一的儿子,爸妈从来都怕委屈了他,可自己就能因此浪费爸妈的血汗,辜负他们的厚望吗?晓超的心静了下来,开始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了学习上。他跟亚娟到图书馆去查资料,休息日去别的学校听讲座,日子过得充实而踏实。
大三的时候,亚娟的奶奶突患脑溢血瘫在了床上,亚娟的三叔也得了重病,重担都压在了爸爸身上。原本条件一般的家里开始欠了外债,最难的时候,连亚娟的学费都拿不出来了。亚娟回到家里,看爸爸发愁的样子,心里难受极了。她偷偷哭了几次,最后准备退学。晓超不同意:“你已经上了三年,如果退学前三年就浪费了,毕业证也拿不到,那样太可惜了。”他说:“咱们先去跟老师说说,让学校同意缓交。真不行了我跟你去勤工俭学,都想想办法,总会渡过难关的。”
那段时间,亚娟几乎一直在用晓超的饭票,有时候晓超也会塞给她一些钱。亚娟是个自尊心很强的女孩子,她不想拖累晓超,提出分手。晓超急了:“分手不可能。不管啥困难,咱俩一起扛总比你自己承受好些。”他领亚娟到自己老家散心,在南湾湖边他对亚娟说:“我的心已经被你带走了,什么也不能把咱俩掰开,以后再不要说什么分手的话了。”
把最美的东西都留到最美的时候
在学校和家里的努力下,亚娟的学费终于得到了解决。2005年8月,晓超要代表学校参加全国残疾大学生文艺会演。那一个暑假,晓超一直在军工站练习舞蹈《黄河鼓韵》。“那时候练得真苦,每天一大早就得起来压腿,心里数着节拍一遍遍地在地上翻滚腾挪,身上的练功服就跟从水里捞出来的一样。累得受不了的时候,我都有点想放弃了。”晓超说。
亚娟来看晓超,给他打气:“你都走了90步,再有10步就是成功了,你现在放弃不是太可惜了吗?再说了如果你放弃,爸爸妈妈还有我都会对你失望的。”晓超有些好笑,因为亚娟说的话太像当初他劝亚娟不要退学的话了。不过他觉得很有道理,很多事情就是这样,再坚持那么一点点,你就会发现前面豁然开朗,又越过了一道坎儿。
文艺会演上,晓超的舞蹈在全国几十个参赛学校中脱颖而出,获得了特等奖。亚娟去车站接他的时候,他给了亚娟两个惊喜,一个是他的获奖证书和奖杯,另一个是他在武汉东湖为亚娟买回的一个心形的中国结。亚娟把中国结挂在了自己宿舍的蚊帐里,每天起床的时候,看到那个红彤彤的中国结,她一天的心情都会好起来。
2007年5月毕业前夕,晓超和亚娟的爸爸见了面,他们对两个上进乖巧的孩子都很满意。亚娟爸爸只提了一个要求:结婚之前不要住在一起。亚娟把这话说给晓超的时候,晓超同意了。他觉得爱一个人,就要尊重她。
因为成绩优秀,毕业后,他们俩很顺利地找到了工作,在一家广告公司做设计。
为了省钱,他们在郑州西郊的一个都市村庄租了房子,成了一个屋檐下住在两个屋子里的爱人。每天下班坐50分钟的车回到家里,亚娟洗菜,晓超做饭。饭后晓超会在空荡荡的客厅里为亚娟跳舞,亚娟坐在小板凳上,看着面前翩翩起舞的晓超,那一刻是他们最幸福的时候。
晚上10点,两人洗漱完毕互道晚安,回各自的屋里睡觉,第二天早上,早起的那个人总会敲响另一个人的房间,吃过简单的早餐,两人牵着手下楼上班。
走过婚纱店的时候,亚娟看着橱窗里那些美轮美奂的婚纱,总会迈不开脚步。每到这时候,晓超就会对她说:“等咱们结婚的时候,我要给你设计的婚纱肯定比这漂亮几千倍。”亚娟就乖乖地点头,她知道,就像那些美酒佳酿,过早地打开只会让那些醇美的香气跑掉。他们要把最美的东西都留在最美的时刻。
【Say you say me】
记者:独立生活后谁做家务?
亚娟:一起做哦。我怕脏,就做些洗菜洗碗的杂活儿,他说他是大厨,我是他的“小工”。刚开始他做的饭好难吃,现在做得越来越好了,简直跟饭店里的一样。他是信阳人,可能有这方面的天赋吧。这话我在家里可不敢说,要不他该骄傲了,呵呵。
晓超:哈哈,她不说我也知道。以前她喜欢吃麦当劳,因为兜里钱不多,我每次都只买给她,我在对面坐着看着她吃。现在她吃惯了我做的饭,再也不说去吃麦当劳了。
记者:有没有都不想做家务的时候?
晓超:有啊。每到这时候,我们就用剪刀石头布来决胜负,输了的人做家务。不知道为什么,几乎每次都是我输。(嘟囔道)可能她就是我肚子里的蛔虫吧。
亚娟:我才不是蛔虫呢。(大笑)那是老天看你长得比较帅,想苦其心志呢。
记者:生活中谁听谁的?
亚娟:我听他的。不管是生活中还是工作上,都是我请教他。
晓超:亚娟是个方向感特别差的人,在郑州几年了还不记路。所以她要去哪里,我都陪着她。在单位做设计碰到不明白的她也请教我,(得意地)她自己也说我是她的“先生”。
【记者手记】
因为沟通困难,采访断断续续进行了4次。刚开始的时候,他们对外界特别地敏感和戒备。几次接触下来,最初的生疏感消失,晓超和亚娟的话渐渐多起来,神情也活泼得回到了20多岁孩子的模样。
也许是因为生活环境的单纯,他们对善恶美丑的标准比我们更敏感而分明。上网打游戏,抽烟,喝酒,泡吧,同居,这些在我们看来稀松平常的东西,在他们看来还是不能接受。在那个安静的空间里,他们简单、传统而纯美。
我在写字楼下见到他们的时候,拥挤的人流里,是一张张工作一天后疲惫麻木的脸,这样的人群中,他们宁静微笑的神情,显得那样与众不同。
告别的时候,我请女孩教了一句“我爱你”的手语。当我关闭了自己的耳朵和嘴巴,盯着对方的眼睛,把平时那句一秒钟就能脱口而出的话,用一个一个手势打出的时候,我发现,原来有时候,静默比喧嚣更能直指人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