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谈聋人与健听人的关系
你们在看(听)健听人与你们交流时,你觉得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大家都知道,有两类生活在不同天地的人,一类是聋人,一类就是健听人,就我在大学里和他们交流时,我个人认为最大的问题还是在于相互理解,并且要有耐心这两方面,我为什么要这样说,是因为我们无法听到他们和我们交流的声音,就没有办法知晓对方要表达什么意思,所以在一起交流就无法进行下去,最主要的还是双方的耐心问题,这是最关键的一点,有时因为双方都不明白彼此的意思,我们听不到,而他们又看不懂手语,所以一会的交流还行,时间一久,双方就会有麻烦的感觉,所以就不愿意再交流下去了.举个例子来说就是有些健听人认为聋人喜欢“扎堆儿”(即几个或更多聋人聚集在一起),这种论调无论是褒是贬均为不理解聋人特点之故。聋人由于受听觉障碍与健听人交流有困难。有的健听人不体谅聋人的困难,反而觉得与聋人交谈麻烦,聋健在一起双方都感到无“话”可“说”,所以聋人找聋人便不奇怪了,他们仁一群俩一伙,手势飞舞,畅所欲“言”,既可解除寂寞又能沟通信息,增长见闻。而健听人一看就望而却步,望而生畏,为什么呢,因为他们要是上去交流经验的话就无法适应了,因为每个聋生想说的意思不一样啊,看到你做为健听人想和他们交流就很好奇啊,于是有的问你这个问题,有的人就会问另一个问题, 聋人最大的特点就是不会问你同一个问题,所以你往往在回答了这个问题时还要费力地回答下一个问题,我说的还是手语掌握得好的健听人呢,若要是换了不太会手语,只会一点皮毛的健听人,他们就要一边费力看明白手语,一边想办法用一点皮毛的手语回答啊,这样一来,双方就没耐心了,聋人就会认为很烦,你不会手语跑上来交流干吗!所以这是最大的问题,其实还是在于一个”度”,我再用个例子说,就是说手语一定要会打,也要打好,不打好不行,因为聋人问问题时,就会有各种形式的问题让你回答,你做为健听人这时的感觉是什么呢,就是好比,一会用的是英语打手语,然后再用汉语看明白手语,一会又要用法语回答手语,再用日语看明白手语,你行吗,对会一点皮毛的健听人就一定不行,一定是头昏脑胀了吧.所以双方就没耐心就在于这里.
我认为聋人应如何解决?
一、 要掌握比较流利的口语
说出一口流利、清晰的口语,是聋健交往的基础,也是聋人步入主流社会的前提条件。
二、 要形成较好的看话、听话能力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双向性的。只是想让别人听懂自己说的话,却不能理解别人说的话,最终只会产生消极的负面情绪,使别人厌倦甚至不想继续交流。所以通过看口型理解对方说的话是至关重要的。
这里说的看口型,不单单是用眼睛看,还要根据说话者的神态、表情、动作、语气、上下文环境以及交流时的背景来综合判断对方所说的是什么意思。所以聋人看口型不光要用眼去看,更重要的是用心去感受对方所说的话,才能使准确率大大提高。
三、 要深入了解健全人的文化
直接影响聋健交往的顺利进行的因素,除了口语能力和看话水平这两个重要方面,两个世界的文化差异也是很重要的因素。健全人习惯用耳朵交流,很少一边交流一边注视对方的脸,而这一点恰恰是聋人交流所必须的前提条件。只有面对面的交流,聋人才可能看到对方的口型和神态、表情,以便接上对方的话题。
聋健交流时,经常出现这样的情景:正常人眼瞧着别处,嘴巴却在和聋人说话。而聋人发现健听人不看着自己,就没有作出反应。结果健听人就误以为聋人不想和他说话,交流就此中断。这个现象反映了健听文化和聋文化的差异。
正因为这两种文化的差异,导致了多少聋人和健听人失去许多宝贵的交流的机会。所以,聋人必须在生活的体验中,不断地加深对健听文化的了解,从而减少不必要的误会,更好的和健听人相处、沟通。
我认为健听人应如何解决?
我想有几个办法,一就是想办法学会我们的手语,这是非常重要的,再就是平时多带笔和纸,用书面形式交流经验,当然要是没带的话,用手机也行.
还有就是我希望他们明白学手语是有很多好处的.如下:
1.学手语可以使你的胳膊和手指优美;
2.学手语可以使你表情生动,眉目传情;
3.学手语可以隔着马路、火车车窗说话;
4.学手语可以在喧闹的环境准确传达意思;
5.学手语可以用优雅、独特方式表达心意;
6.学手语可以让你学会简洁;
7.学手语可以热烈讨论而不影响别人;
8.学手语是健身增体益智的体操;
9.学手语可以结交许多聋人朋友;
10.学手语能让人有不同世界的体验;
11.学手语可以边吃饭或打电话,边更其他人交流;
12.学手语可以防止老年“痴呆症”,冬天不长冻疮;
13.学手语可以增强一个人的协调能力,脑嘴手并用;
14.学手语可以开发视觉思维能力,活跃全脑;
15.学手语可以锻炼眼力,观察入微;
有什么想法和我交流啊,QQ2109794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