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障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209|回复: 1

全球雅思考试中国排名倒数第二我们到底差在哪

[复制链接]

166

主题

622

帖子

622

积分

中级会员

没有青春的爱情有何滋味?

积分
622
QQ
发表于 2007-12-7 08: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天健网消息(毛雪梅 记者金东淑)2008年雅思考试在即,新一批出国军正在苦读英语磨刀上战场。可是在雅思中国年会上,雅思海外研究中心专家发布了全球雅思考试榜显示,中国考生雅思均分低于日本和韩国,雅思成绩全球排名倒数第二,而其中口语更是考生的死穴。到底我们的雅思学习差在哪?口语到底应该怎样学习?考
试前我们要怎么复习?

  优势在语法 劣势在运用

  从事多年雅思教育的环球雅思学校曲老师解释说:“阅读是中国学生的强项,因为中国学生非常勤奋,在背单词当面、语法运用方面是没有国家能比的,在考试中,学生阅读方面70%的单词都能看懂。而由于中国学生说和做的机会太少,经常是说
“聋哑英语”,
加之自身特有的"中国式含蓄"不愿意说话,学习就很被动。”

  而2003年至2005年A类雅思考试世界平均成绩也显示, 阅读、写作、口语、听力等四项能力,中国考生成绩分别为5.80、5.26、5.45、5.54,世界平均水平为5.98、5.69、6.11、6.15。从中可以看出,我们的阅读成绩与世界的差距最小,而口语和听力则是我们的死穴。

  低分原因在于“习惯”

  国内考生平均达到6分为什么这么难?曲老师说:“在口语方面,首先,口头语会给考官留下一个不好的印象,其次,因为国内考生知识面比较窄,而雅思考试是国际化考试,经常出一些我们不太涉及到的范围,如论“该不该拿动物做实验”、“太空投资”……这样就要求考生在平时要多阅读相关的材料,扩大知识面。另外考生要在背诵范文的基础上灵活运动,如果全部背诵,要有自己的论据论点。

  而在作文中,国内考生总爱抄上面给的文字部分提示,欧美国家都忌讳这样,不能照抄他给你的任何提示。这些要在这基础上进行变化。另外雅思考试要求句式的多样性。考官批一个作文大概5分左右时间,要在一个段落中尽量展示出句式和词汇的多样性,要给考官一个全新的印象。

  练好口语 先要多听

  在雅思考试准备中要多听。曲老师建议,“想做一个好的speaker ,就要先做一个好的listener”。要多听英语磁带、多做一些雅思相关的模拟试题、看英文报纸或是经常收看CCTV9这样的英语节目,这些都会有帮助。要在听力的基础上给自己创造一个英语环境,这样再自己多加练习。背诵范文可以让考生了解欧美国家的国情、风俗,但考试时一定要有自己的观点,切不可完全背诵。

  雅思考试更趋生活化

  在托福考试改革中,阅读考试取消了纯粹的语法考试,而是将语法的运用融到了每一道,每一篇文章的理解里,加入了总结题,表格题,句子插入题等,更注重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能力和细节处理能力;听力里除了考查信息的存在与否外,更看重学生对于说话人说话意图的领悟,更注重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交流的通畅性;而在口语与写作里融进听和读的内容,更真实体现学习和生活的本质与原貌。

  而雅思考试也将更趋向生活化。曲老师称,雅思考试趋势,将更注重生活中应用能力。雅思考试中有1/3旧题 ,2/3是新题。而新题就是和日常生活相对应,雅思考试,要求考生去了所要到的国家后要能正常沟通,所以考试的对话中添加的很多情景对话,考生在平时就要给自己营造一个英语环境,这样更有利于学习。

  平日与考试成绩差距大

  “在家做题的时候最后觉得成绩还行,可是一到考场就完了。觉得无从下笔。”已经有过一次失败的小李无奈的说道。而很多考生也与小李有着同样的苦恼。

  对于这一现象,曲老师解释说:“考生基础水平参差不齐这是一个现状,但是另一个原因就是考试时间太紧,如写作,要求40分钟写250个词,让各个层次的考生都能达到这个要求很难。构思、下笔、检查语法、誊写这些都很浪费时间,所以考生要得高分,头脑中就要有构思,而背范文就是让自己脑子里有一个模式,这样写作才能行文流水。”


你长的很有创意,活着是你的勇气,丑不是你的本意,是上帝发了脾气,活下去!没有你,谁来衬托世界的美丽! 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baolingling1988?edit

68

主题

1184

帖子

1196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1196
QQ
发表于 2007-12-7 12:05 | 显示全部楼层
唉,中国人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签到|Archiver|版权|手机版|听障论坛

GMT+8, 2025-4-23 14:4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