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障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531|回复: 1

吴小莉的情怀

[复制链接]

79

主题

252

帖子

252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252
QQ
发表于 2007-9-21 23: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吴小莉的情怀
亦  杰
      2007年03月01日15:59     


  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口述凤凰》一书中,有一篇是《吴小莉谈人生》,记录了一个传媒人人生轨迹的片断,读后颇受启发。

  目标的辩证法。人生不能没有目标。记得托尔斯泰说过:“要有生活目标:一辈子的目标,一段时期的目标,一个阶段的目标,一个月的目标,一个星期的目标,一个小时的目标,一分钟的目标,还得为大目标牺牲小目标。”这种目标观好是好,但一般人难把目标细分到这种程度。我还是赞成吴小莉的目标辩证法。她说: “我觉得应该给自己更大的空间,一定要在30岁之前功成名就或者在25岁之前把自己嫁掉,你越这样反而不能实现目标。人有时要有目标,有时候又要随遇而安,任其自然,水到渠成。”对她这话的意思,我的理解是,人生要有目标,不能走到哪儿哪儿歇,但又不能强求,要因时间、条件的变化而调整自己的目标,这样才能实现目标。吴小莉幽默地说:“我人生中有两次需要自己决定的事情,那就是到凤凰卫视工作以及嫁给谁?”在辩证法指导下,通过迂回的路径,吴小莉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目标。这方面我有切身体验,我从上小学就有个目标:读大学新闻专业,当记者。但由于家庭条件的限制,只好考军校,坚持业余写作近50年,当编外记者,退休后被一家大报社聘为言论编辑,曲线实现了人生目标。

  追求完美的个性。马克思在谈到青年人选择职业时说过:“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我们就不会为它的重负所压倒。”又说:“人们只有为了同时代的人的完善、为了他们的幸福而工作,他自己才能达到完善。”吴小莉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传媒职业,又以追求完美的个性促使她成为一个优秀的新闻记者。她说:“我永远对新闻充满了敏感与激情,每有大事发生,我都可以不睡觉不吃饭,感觉自己如果不能把最新鲜的资讯告诉大家,就是失职的。这个职业会激发你善于迎接挑战,敢于和时间赛跑。”比如,那年泰国南部发生一场暴乱,事发时吴小莉正在北京,她在餐桌上捕捉到这一消息后,排除经费、签证等困难,立即跟随泰国内务部长同机去了泰南,发回了多条新闻,还做了一期 “小莉看世界”节目,她是惟一的一家媒体做跟踪采访的记者,连美联社的记者都没有得到采访内务部长的机会。

  忧国忧民的情怀。人性化的基调一直是吴小莉坚持的传媒风格。她说:“我们公司找主持人就是要找忧国忧民型的,我觉得忧国忧民不是直接写在脸上的,但你骨子里要有这种宏观的、世界观的、中国观的胸怀。你为什么要做媒体啊?你做这些是要干什么?就是要对大家有所帮助,对国家的富强有所帮助。这正是自己愿意不断地做这些事情的原因。可能所谓的忧国忧民就是这种骨子里的爱国。”她做的“小莉看世界”,对美国关注,是因为它是超级大国,理解它也有助于理解这个世界。吴小莉认为,美国的制度化和理性的东西值得欣赏借鉴,但中国5000年的文化底蕴不是200年可以相比得了的。她爱中国这片土地,爱这片土地上的所有的人。这就是“骨子里的爱国”。在我的印象里,凤凰卫视是一个忧国忧民、骨子里爱国的传媒,凤凰卫视的传媒人个个“心存天下不平事,意念人间疾苦情”。
无论你觉得自己多么的不幸,永远有人比你更加不幸; 无论你觉得自己多么了不起,也永远会有人比你更强。

22

主题

326

帖子

326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326
发表于 2007-9-30 20:34 | 显示全部楼层
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签到|Archiver|版权|手机版|听障论坛

GMT+8, 2025-4-21 17:3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