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朋友们,你们好.我对聋人与健全人的交流有个想法,:
几年前的一天,我在街上偶然看到几位聋人在用手语交流,而想设计一种聋人与健全人交流的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与尝试,有了一些思路,提供给聋人朋友参考。
我设计的方法是这样的:把常用字放在一起做成个小平台,这样交流时就可以借助小平台比较快速交流了。(使用方法:直接把要表达的字词指出给对方看)
例如小平台可以是下面这样子 :
人称: 我 你 他 她 它 自 己 们
连接类:的 是 不 这 那 在 和 也 但 有 了 就 可 以 ......
动词类:看 说 听 想 吃 用 笑 哭 拿 买 做 玩 找 试 给 洗 坐 立 走 去 来 要
爱 喜 欢 思 念 帮 助 需 ......
形容类:很 最 好 坏 大 小 美 丑 新 旧 真 假 多 少 长 短 快 慢 难 易 ......
......
举例子:如聋人想对健全人表达“你看这”,就在分了类的字中连续指出“你看这”这三个字就可以了。双方的交流就是把字指给对方看,相当于笔谈中的写出给对方看。想表达什么就指出什么,很简单明了吧。(在这里,分类是为了快速掌握方法.快速交流创造了条件。)
还不熟悉小平台的人们,当一下子找不到要表达的字时,可以用手指在空中写出来给对方看(这就是手语中的书空表达),当然在物体表面划字也可以。
小平台这称呼比较形象比较可爱,那这种用于聋健交流的字词分类集合就暂时称为“小平台”吧。
小平台交流有什么特点呢?我想有
1,为聋人朋友提供多一种交流的方式途径,是笔谈的一种延伸.
2,这种交流能很快掌握,一般一分钟就可以学会,很快就能熟悉使用。
3,交流速度比较快,比笔谈快几倍。
4,比笔谈节约纸张。
5,在不能手语或不方便笔谈的时候可以使用,比如在操场在小区在车上在街上......方便聋人扩大交流
范围和对象。
6,方便医务人员售票员等人员掌握,从而能为聋人减少些交流障碍,即可能为聋人更好地参加社会事
务提供更多的方便。
7,方便更多的健全人接近了解聋人。如一些联谊活动要靠手语集体翻译才得(翻译员有
限),用小平台就可以一对一交流了。
8,因为很容易掌握(不培训也能很快掌握),便于社会各界快速掌握,希望对建设无障碍交流环境有
所帮助, 有大规模传播的可能性,有新局面的可能性.
......
如果聋人朋友认为小平台有用得上的地方,由聋人或组织来编聋健间的小平台更好,因为聋人或专家们对聋人字词使用的分布和习惯更了解更专业,能编出更适合聋人使用的小平台。可以考虑在中国手语的分类上编,应该是个不错的选择。可以做成折叠式的,最最常用的放在封面,不用打开就可以用了,(其实就算弄3千汉字也不用多大的地方,个人经验:一般来说封面五六百字就可以做日常的交流了))(附:如果聋人朋友或专家有什么意见给我,可以发邮件给我,这是我的邮箱 zy2010000@163.com .也可以到我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w2010000 去留言. 钟毅)
关于“小平台”的声明:
小平台是设计给中外聋人朋友的,也献给所有关心聋人的热心朋友们 ,特此声明---不收任何的知识产权或著作权费用,永久免费。(虽然我也是个为生计而奔波的普通人,但“小平台”永久免费,各位聋人朋友,聋协组织可以根据需要编辑印刷出版使用)
希望,聋人朋友能走得更好
希望,社会可以为聋人朋友创造更多的便利与保障
希望,更多的人学习手语,了解手语,共同创造同一片蓝天下的美好和谐。
(该篇可以转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