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障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580|回复: 0

抗生素致聋五学说

[复制链接]

2105

主题

2万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说真话 办实事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5922

具有人气奖助人为乐奖

QQ
发表于 2006-12-18 22: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抗生素致聋五学说  

--------------------------------------------------------------------------------

www.chineseaudiology.com 文摘集锦  2006年5月26日


   耳毒性抗生素导致内耳中毒反应的详细机制,迄今尚无肯定和统一的认识。近期文献中,对耳中毒发生的机制,概括起来有如下几种学说。

  选择性内耳毛细胞中毒学说全身或局部用药,药物均可达内耳淋巴液,高浓度药物蓄积可使内耳感觉毛细胞首先中毒受损。毛细胞先于邻近细胞受损害的现象,与其它药物选择性地作用于其它活细胞的情形相似(如碘易积蓄于甲状腺组织,青霉素可选择性地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形成)。我们的动物实验表明,接受大剂量庆大霉素肌注后,起先豚鼠内耳淋巴液中的庆大霉素药物浓度低于血清浓度,两周后其内耳淋巴液出现明显的药物蓄积、排除缓慢现象。与此同时,豚鼠听力明显下降,毛细胞出现病理改变。此实验证实了累积性耳中毒的发生机理。庆大霉素对肾脏也有毒性损伤,使庆大霉素从内耳液排出更加缓慢而加重中毒。

  血-迷路屏障学说鉴于人体血-脑屏障能阻止许多毒性药物进入脑组织,因此可能存在血-迷路屏障。血-迷路屏障是保证内耳特殊功能所必需的重要系统,它通过弥散、超滤、渗透、类脂的可溶性、特殊组织的亲和力和内耳组织代谢活性来达到内耳内环境的稳定性,以阻止耳毒性药物进入内耳。一旦耳毒性药物损害了这一屏障的功能,使高浓度的耳毒性药物得以蓄积于内耳淋巴液中,就会发生毛细胞的损害。我们的动物实验结果也支持这一学说。

  抑制蛋白合成学说一些学者对猫进行了电镜研究,发现中毒细胞的受损结构是能合成蛋白质的细胞核和核糖体,认为耳中毒生化机制可能是蛋白质合成障碍,毛细胞内出现错码的蛋白分子,逐渐取代了正码的蛋白分子,因而使毛细胞发生损害,这也叫作蛋白质错构学说。

  干扰细胞代谢学说有研究发现,耳毒性药物可干扰内耳细胞的正常代谢,使其发生紊乱,主要作用于ATP酶系统的特殊抑制,进而使内耳淋巴液离子含量改变(钾离子减少,钠离子增多),因而损害了内耳结构,造成功能障碍。

  变态反应学说认为耳毒性药物所致的听力和前庭功能障碍,主要是机体敏感性和过敏反应所致,其次是药物过量所致中毒反应。有学者认为,影响血-迷路屏障的难易程度,可能是个体差异的原因。耳中毒的易感性常表现有家族遗传性。
进口、国产、海外耳蜗手术医院列表、品牌介绍、价格概览、咨询服务!详见:http://www.33erwo.com/html/zxhd/7290.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签到|Archiver|版权|手机版|听障论坛

GMT+8, 2025-7-5 23:3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